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导]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必须写出事件的波澜来。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要写出事物的波澜,一是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善于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本文旨在以升格作文为例介绍几种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常见的技巧有:
1.悬念法,就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2.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
3.伏笔法,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
4.巧合法,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5.蓄放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待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积蓄到一定程度,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
6.虚实法,正面直接地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地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
7.相错法,“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单调。
8.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
9.离合法,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波澜,避免单调呆板。
10.突转法,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11.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亲情”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记叙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指引]
生活中的我们过于平凡与渺小,也许正是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周围、渗入我们的骨与肉中的那份情吧!所以对高中生来说,这道文题不容易写出细腻的、真挚的感情来,写事也不容易写得曲折、写出波澜。当然,要写好这类记叙文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抒真情。“发乎情,情之于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声。”作文是反映生活的,抒写情感的。写此类文章,要从小处人手,日常生活的點滴人手,角度宜小,抒写真挚感情。
二是选实材。在选材上,应注意着重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戚之间的或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情感波折,动人故事,感人真情。
三是有波澜。“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中国的园林,往往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写文章也是如此。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作文示例]
请别把春天丢了
关文强
寻一曲古韵悠悠,在东篱之下细听。再找一粗瓷碗席地品一壶大叶茶,于此景中我真正地感到那平淡无华。细细回忆,往事如烟。如烟往事,触动内心。体悟亲情,成长人生。但就是这么简单,你能够做得到吗?(问句结尾,显得苍白)
我,曾把春天给丢了。我原以为只要有一个有钱的老爹,今生才能帮助我成功,但偏偏我没有。所以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的父亲几乎没有出现过,记忆中,仅有的两次也是他在会场外,形单影只地旁听罢了。(对比不够明显,应创设悬念)
“爸,今天是校长讲演,你去吗?”这是我很少与父亲对话中的一句较长对白。
这次我很是周章,竟把“演讲”二字前后置换,又把“你去吗”说得极轻又极快。
“我明儿有活儿,唉,算了。”父亲低哑的犹如破落大提琴的语音让我不知如何应答,因为我知道,父亲他是很想去的。慌忙之中,我轻抬了一下眼镜,便径自出了门。(“我”知道,他是想去的,没有使得故事波澜,不如去掉)
那天的会场格外欢腾,我清晰地记录着一切。摘记着校长的经典语录,校长的话题是“做人之道”,校长的开场白中引了一则《弟子规》的篇章,他格外强调“有余力,则学文”。他的激情煽动了全场,使到场的人无不潸然于他的文采斐然,但是我却尤其紧张。末了,父亲的幻影在我脑海,偏偏就在散场后父亲果真浮现在我的眼前了。(此处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违背客观真实故作惊人之笔)
父亲来了,他来得悄悄,小心地轻踱脚步,在会场之外。就这十几米的距离,他与我却显得那么遥远,他的“承诺”大抵还是实现了。
微凉的风轻吹,我无奈却又有些许感激。我快步走向他,父亲却慌了。这次我大胆地叫了他一声“爸”,父亲久久没有回答。“爸,爸……走,咱回家,我给你说呀,今天……”
一路花撒,一路对话。一路上我与父亲手拉着手,来应答我的同学的问候。(“父亲来了”显得平淡无奇)
之后在今天,当我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时,仍让我万分庆幸。我多谢了那天自己正确的认识了我本以为熟悉的一切。
生活之中,正是由于人们太过于注重面子与无所谓的后果,才使我们无法领会“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春天,请不要把它遗忘在冬季。(语言不够凝练,略显啰唆)
亲情的边陲,有了纯爱,才有悸动。父母亲人对我们的重要性,怎能只看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怎能只看他们是否是老板大款,怎能只看他们是否手握权势怎能只看他们给你留下多少存款。
此刻雨骤而下,但这雨又仿若是沉积了多年的泪,泪碎于镌刻了父亲多年的沧桑的大地上。不觉中,父亲已不再是当年的青俊模样。(结尾不干脆,主题不明确)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整体来说,①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②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收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③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④语言啰唆,不够凝练。
[作文升格]
请别把亲情丢了
关文强
寻一曲古韵悠悠,在东篱之下细听。再找一粗瓷碗席地品一壶大叶茶,于此景中我真正地感到那平淡无华。细细回忆,往事如烟;如烟往事,触动内心;体悟亲情,成长人生。(改后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导人很快)
我一直幻想着拥有一个有钱的老爹,这样才能助我成功,但偏偏我没有。所以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的父亲几乎没有出现过,记忆中,仅有的两次也是他在会场外,形单影只地旁听罢了。(幻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爸,今天是校长讲演,你去吗?”这是我很少与父亲对话中的一句较长对白。
这次我很是周章,竟把“演讲”二字前后置换,又把“你去吗”说得极轻又极快。
“我明儿有活儿,唉,算了。”父亲低哑的犹如破落大提琴的语音让我不知如何应答,因为我知道,父亲他是不会去的。慌忙之中,我轻抬了一下眼镜,便径自出了门。(为后文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那天的会场格外欢腾,我清晰地记录着一切。摘记着校长的经典语錄,校长的话题是“做人之道”,校长的开场白中引了一则《弟子规》的篇章,他格外强调“有余力,则学文”。他的激情煽动了全场,使到场的人无不潸然于他的斐然文采,但是我却紧张。(“我却紧张”,暗示了下文父亲的到来)
父亲到底还是来了。他来得悄悄,小心地轻踱脚步,在会场之外。就这十几米的距离,他与我却显得那么遥远,他的“承诺”大抵还是实现了。
微凉的风轻吹,我无奈却又有些许感激。我快步走向他,父亲却慌了。这次我大胆地叫了他一声“爸”,父亲久久没有回答。“爸,爸……走,咱回家,我给你说呀,今天……”
一路花撒,一路对话。一路上我与父亲手拉着手,来应答我的同学的问候。(作者欲扬先抑,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
今天,当我再次回忆时,仍让我万分后怕。我怕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父爱,怕自己年少无知,太过于注重面子,而错失血浓于水的亲情父爱。亲情的边陲,爱是纯粹的,无关其他。
此刻雨骤而下,但这雨又仿若是沉积了多年的泪,泪碎于镌刻了父亲多年的沧桑的大地上。(结尾言简意赅,卒章显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升格总结]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文章选材合理,符合生活逻辑,反映生活真貌,作者由不理解父爱到期待父爱,由理解父爱到享受父爱,故事生动曲折,读来很有趣味。
欲扬先抑、设悬念、埋伏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情节一波三折。作者设了一个悬念,先不惜笔墨,渲染父子感情差,把读者的思路引入一个预设的歧途。然后埋伏笔,暗示父亲的突然出现,抖出一个完全出乎读者意料的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文章整体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让读者先产生误会,再感受父爱的真挚,在情感上形成巨大反差,起到强烈的对比作用。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必须写出事件的波澜来。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要写出事物的波澜,一是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善于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本文旨在以升格作文为例介绍几种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常见的技巧有:
1.悬念法,就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2.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
3.伏笔法,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
4.巧合法,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5.蓄放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待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积蓄到一定程度,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
6.虚实法,正面直接地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地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
7.相错法,“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单调。
8.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
9.离合法,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波澜,避免单调呆板。
10.突转法,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11.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亲情”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记叙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指引]
生活中的我们过于平凡与渺小,也许正是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周围、渗入我们的骨与肉中的那份情吧!所以对高中生来说,这道文题不容易写出细腻的、真挚的感情来,写事也不容易写得曲折、写出波澜。当然,要写好这类记叙文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抒真情。“发乎情,情之于文。情乃文以本,文乃情之声。”作文是反映生活的,抒写情感的。写此类文章,要从小处人手,日常生活的點滴人手,角度宜小,抒写真挚感情。
二是选实材。在选材上,应注意着重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戚之间的或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情感波折,动人故事,感人真情。
三是有波澜。“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中国的园林,往往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写文章也是如此。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作文示例]
请别把春天丢了
关文强
寻一曲古韵悠悠,在东篱之下细听。再找一粗瓷碗席地品一壶大叶茶,于此景中我真正地感到那平淡无华。细细回忆,往事如烟。如烟往事,触动内心。体悟亲情,成长人生。但就是这么简单,你能够做得到吗?(问句结尾,显得苍白)
我,曾把春天给丢了。我原以为只要有一个有钱的老爹,今生才能帮助我成功,但偏偏我没有。所以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的父亲几乎没有出现过,记忆中,仅有的两次也是他在会场外,形单影只地旁听罢了。(对比不够明显,应创设悬念)
“爸,今天是校长讲演,你去吗?”这是我很少与父亲对话中的一句较长对白。
这次我很是周章,竟把“演讲”二字前后置换,又把“你去吗”说得极轻又极快。
“我明儿有活儿,唉,算了。”父亲低哑的犹如破落大提琴的语音让我不知如何应答,因为我知道,父亲他是很想去的。慌忙之中,我轻抬了一下眼镜,便径自出了门。(“我”知道,他是想去的,没有使得故事波澜,不如去掉)
那天的会场格外欢腾,我清晰地记录着一切。摘记着校长的经典语录,校长的话题是“做人之道”,校长的开场白中引了一则《弟子规》的篇章,他格外强调“有余力,则学文”。他的激情煽动了全场,使到场的人无不潸然于他的文采斐然,但是我却尤其紧张。末了,父亲的幻影在我脑海,偏偏就在散场后父亲果真浮现在我的眼前了。(此处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违背客观真实故作惊人之笔)
父亲来了,他来得悄悄,小心地轻踱脚步,在会场之外。就这十几米的距离,他与我却显得那么遥远,他的“承诺”大抵还是实现了。
微凉的风轻吹,我无奈却又有些许感激。我快步走向他,父亲却慌了。这次我大胆地叫了他一声“爸”,父亲久久没有回答。“爸,爸……走,咱回家,我给你说呀,今天……”
一路花撒,一路对话。一路上我与父亲手拉着手,来应答我的同学的问候。(“父亲来了”显得平淡无奇)
之后在今天,当我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时,仍让我万分庆幸。我多谢了那天自己正确的认识了我本以为熟悉的一切。
生活之中,正是由于人们太过于注重面子与无所谓的后果,才使我们无法领会“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春天,请不要把它遗忘在冬季。(语言不够凝练,略显啰唆)
亲情的边陲,有了纯爱,才有悸动。父母亲人对我们的重要性,怎能只看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怎能只看他们是否是老板大款,怎能只看他们是否手握权势怎能只看他们给你留下多少存款。
此刻雨骤而下,但这雨又仿若是沉积了多年的泪,泪碎于镌刻了父亲多年的沧桑的大地上。不觉中,父亲已不再是当年的青俊模样。(结尾不干脆,主题不明确)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整体来说,①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②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收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③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④语言啰唆,不够凝练。
[作文升格]
请别把亲情丢了
关文强
寻一曲古韵悠悠,在东篱之下细听。再找一粗瓷碗席地品一壶大叶茶,于此景中我真正地感到那平淡无华。细细回忆,往事如烟;如烟往事,触动内心;体悟亲情,成长人生。(改后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导人很快)
我一直幻想着拥有一个有钱的老爹,这样才能助我成功,但偏偏我没有。所以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的父亲几乎没有出现过,记忆中,仅有的两次也是他在会场外,形单影只地旁听罢了。(幻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爸,今天是校长讲演,你去吗?”这是我很少与父亲对话中的一句较长对白。
这次我很是周章,竟把“演讲”二字前后置换,又把“你去吗”说得极轻又极快。
“我明儿有活儿,唉,算了。”父亲低哑的犹如破落大提琴的语音让我不知如何应答,因为我知道,父亲他是不会去的。慌忙之中,我轻抬了一下眼镜,便径自出了门。(为后文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那天的会场格外欢腾,我清晰地记录着一切。摘记着校长的经典语錄,校长的话题是“做人之道”,校长的开场白中引了一则《弟子规》的篇章,他格外强调“有余力,则学文”。他的激情煽动了全场,使到场的人无不潸然于他的斐然文采,但是我却紧张。(“我却紧张”,暗示了下文父亲的到来)
父亲到底还是来了。他来得悄悄,小心地轻踱脚步,在会场之外。就这十几米的距离,他与我却显得那么遥远,他的“承诺”大抵还是实现了。
微凉的风轻吹,我无奈却又有些许感激。我快步走向他,父亲却慌了。这次我大胆地叫了他一声“爸”,父亲久久没有回答。“爸,爸……走,咱回家,我给你说呀,今天……”
一路花撒,一路对话。一路上我与父亲手拉着手,来应答我的同学的问候。(作者欲扬先抑,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
今天,当我再次回忆时,仍让我万分后怕。我怕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父爱,怕自己年少无知,太过于注重面子,而错失血浓于水的亲情父爱。亲情的边陲,爱是纯粹的,无关其他。
此刻雨骤而下,但这雨又仿若是沉积了多年的泪,泪碎于镌刻了父亲多年的沧桑的大地上。(结尾言简意赅,卒章显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升格总结]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文章选材合理,符合生活逻辑,反映生活真貌,作者由不理解父爱到期待父爱,由理解父爱到享受父爱,故事生动曲折,读来很有趣味。
欲扬先抑、设悬念、埋伏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情节一波三折。作者设了一个悬念,先不惜笔墨,渲染父子感情差,把读者的思路引入一个预设的歧途。然后埋伏笔,暗示父亲的突然出现,抖出一个完全出乎读者意料的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文章整体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让读者先产生误会,再感受父爱的真挚,在情感上形成巨大反差,起到强烈的对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