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传统推拿结合旋转拔伸整复术治疗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传统推拿手法在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及肩背部作传统手法操作,使患者的局部肌肉得到放松,再结合旋转拔伸整复术对颈椎后关节进行拔伸调整。结果 治疗89例患者,其中治愈64例,占71.9%;好转25例,占29.1%;总有效率100%。 结论 利用传统推拿结合旋转拔伸整复术治疗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软组织型颈椎病 传统推拿 旋转拔伸整复术
软组织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部周围软组织劳损为病因。以颈肩部酸痛、板滞不舒、活动不利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常因劳神劳力过度所致,劳则伤气血,筋脉失养,久则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凝滞于脉络,脉络拘结,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们根据颈段椎体的正常解剖结构。运用以往已报道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为基础,针对软组织型颈椎病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对手法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自2001年到2005年,对89例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运用传统推拿结合改进后的旋转拔伸整复术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诊断标准
1.1发病多见于长期从事电脑,写作,阅读等工作的人群。好发年龄:20~35岁。
1.2—侧或两侧颈肩部酸痛板滞不舒,颈部活动不同程度的受限,遇劳和遇寒则症状加重。
1.3偶有头晕和手麻症状。
1.4一侧或两侧头夹肌、提肩胛肌痉挛。颈部韧带轻度钙化。
1.5C3~4,C4~85,C5~6间隙旁及两侧肩井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1.6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牵拉试验均阴性。
1.7 x线提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体间间隙减小,病变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
2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推拿科门诊,共89例,其中女性56例,占62.9%;男性33例,占37.1%;年龄均在20-35岁。病程最短者6月,最长者4年。
3 治疗方法
3.1传统推拿手法患者取俯卧位:
3.1.1按揉法:取穴如下:风池、华佗夹棘、肩井、肩中腧、肩外腧、曲垣、秉风、天宗等穴,每穴按揉1-2秒钟。
3.1.2一指禅推法:自颈部风池穴至肩部肩井穴作一指禅推法,先左侧后右侧,每侧2分钟。
3.1.3滚法:医者位于患者左边,左手置于患者左颈部,右手置于左侧肩胛部,作双手滚法2分钟,同法在右侧也作双手滚法2分钟。
3.1.4掌揉法:医者双手相叠,用掌根部作用于患者的第一颈椎至第七胸椎的两旁和肩颈部,掌揉1~2分钟。
3.1.5拿法:医者双手在患者的颈项部和肩颈部施以轻柔的拿法,1分钟。
3.1.6搓法:医者双手在患者的双侧颈肩部和肩胛部作搓法1分钟。
3.2旋转拔伸整复术
3.2.1对照x正位片,作旋转拔伸整复术。①患者取俯卧位,在棘突不正,后关节偏移之处,以医者之左手之大拇指指端垂直的按于患者右侧不正的棘突旁,其余四指固定于患者背部,右手掌根置于患者头部左侧,然后以左手大拇指用微力向对侧进行按压调整,同时右手掌根也向患者右侧用力与左手作协同调整。再以同法于对侧进行相同的调整。②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伸于床外,两手抓住两侧床沿,两下肢伸直,自然放松。医者坐于患者头前,左手托住患者的下领部(手掌小鱼肌、小指及无名指不可压迫患者喉管部,以免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右手的掌心托住患者的枕外粗隆部,大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患者颈部两侧的风池穴上。术者双手同时用力。水平位断续性拔伸患者颈部1分种,然后在拔伸的状态下缓缓向一侧旋转患者的颈部,转至30°后再继续扩大旋转5~10°,即可旋正患者的颈部,然后以同法向另一侧旋转。
3.2.2将患者的颈部前曲15°后,轻微拔伸并向双侧作旋转整复术。
3.2.3将患者的颈部后伸15°后,轻微拔伸并向双侧作旋转整复术。
3.2.4以上手法完成后,在患者的颈部按揉1分钟。
3.3上述方法1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而后做每周1次的保养治疗,持续6个月。
4 疗效标准
4.1有效性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级。
4.2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原有症状和体征消失,症状在劳累后或受寒及逢阴天雨前也未见加重,x线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基本正常。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得到纠正;好转:主症及体征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得到显著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在治疗过程中加重。
5 治疗结果
治疗89例患者。其中治愈64例,占71.9%;好转25例,占29.1%;总有效率100%。
6 病例介绍
王某,女,26岁,2003年12月初诊,患者颈部酸痛3个月,伴右侧肩背板滞不舒,症状时轻时重,劳累及受冷后症状明显加重。体检颈部活动:前曲20°,后伸15°,左旋小于30°,右旋小于25°,右侧头夹肌肌张力增高。同侧的第3~6颈椎棘突旁、肩胛内上缘及肩井穴压痛明显,病理试验未引出。x光检查颈椎生理弧度变小并向右轻度侧弯,病变第3~6椎体间间隙减小,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双侧斜位片未见椎间孔变小。诊断为软组织型颈椎病。用以上方法治疗5次,颈部酸痛及肩背板滞有显著改善,继续治疗10次,巩固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x线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基本恢复正常,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得到纠正。继续保养治疗,每周1次,持续6个月,患者症状无复发。
7 讨论
7.1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目前认为颈椎及椎间盘退变所致椎体排列紊乱、颈部软组织变性是引发本病的两大因素,在脊椎各节段中,颈椎负重较大、生理功能复杂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或意外损伤,从而使椎间盘出现加速退变,尤其以椎间盘的变性出现最早。从而导致椎间张力下降,引起椎间松动不稳。椎节的失稳一方面直接引起颈部各肌群之间的失平衡而导致肌肉的防御性痉挛;另一方面椎节的失稳会引起椎间出血水肿,直接刺激分布于椎间周围的窦椎神经末梢,使颈部出现酸、痛、胀等临床症状。另外由于椎间盘的变性引起的椎间隙变窄,椎体旋转侧偏,导致椎体周围软组织过度牵拉,形成无菌性炎症以及肌肉痉挛,压迫肌间小血管,导致颈部主要动脉的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由于颈椎的动力性平衡取决于附着在椎体和附件的头、颈、背、肩区不同层次肌群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协调性。颈部不同的肌群损伤引起的动力平衡失调反过来加重颈椎的退变。刺激支配颈部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反射性使动脉产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这与祖国医学关于肾精亏虚、脊髓不充、筋骨失养,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颈部,促使颈部周围筋脉不通、导致颈部疼痛、酸胀的理论相符。
7.2整骨推拿法综合了一指禅推法、掌揉法、滚法、拿法、搓法等手法以放松椎旁软组织,最终起到了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了对颈肩部小血管的压迫,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吸收了炎症产物,从而减小了颈部主要动脉的血流阻力,加快了血流速度,增加了供血量,同时由于椎旁痉挛的软组织得已放松,为棘突和后关节的整复作了良好的前期准备。而拔伸状态下的旋转复位等整骨手法整复了椎间关节的错位。由于错位的小关节得以复正,减轻了椎间盘的压力负荷,调节了颈椎的内外平衡,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骨刺的继续生长,使之恢复最佳应力状态。
7.3我们曾在1989年山东《中医杂志》第5期报道了“拔伸旋转整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50例”2001年《按摩与导引》第4期发表了“托肘拔伸旋转整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在那个时期尚未对颈椎病提出保养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加患者颈部负荷时间的不断增长(女口电脑,写作,阅读),给颈部软组织增加了诸多不利的因素,虽然患者在得病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治疗,颈椎病的症状可以近瘥或痊愈,但当这些病员一旦停止治疗,回到原来的工作环境,颈部症状便又会逐渐出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复发。但是尚若病员每周一次继续进行保养性的治疗,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如我们报道的那样,症状元一复发。故我们希望凡同道可用保养之法一试,然后对保养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 软组织型颈椎病 传统推拿 旋转拔伸整复术
软组织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部周围软组织劳损为病因。以颈肩部酸痛、板滞不舒、活动不利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常因劳神劳力过度所致,劳则伤气血,筋脉失养,久则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凝滞于脉络,脉络拘结,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们根据颈段椎体的正常解剖结构。运用以往已报道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为基础,针对软组织型颈椎病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对手法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自2001年到2005年,对89例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运用传统推拿结合改进后的旋转拔伸整复术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诊断标准
1.1发病多见于长期从事电脑,写作,阅读等工作的人群。好发年龄:20~35岁。
1.2—侧或两侧颈肩部酸痛板滞不舒,颈部活动不同程度的受限,遇劳和遇寒则症状加重。
1.3偶有头晕和手麻症状。
1.4一侧或两侧头夹肌、提肩胛肌痉挛。颈部韧带轻度钙化。
1.5C3~4,C4~85,C5~6间隙旁及两侧肩井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1.6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牵拉试验均阴性。
1.7 x线提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体间间隙减小,病变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
2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推拿科门诊,共89例,其中女性56例,占62.9%;男性33例,占37.1%;年龄均在20-35岁。病程最短者6月,最长者4年。
3 治疗方法
3.1传统推拿手法患者取俯卧位:
3.1.1按揉法:取穴如下:风池、华佗夹棘、肩井、肩中腧、肩外腧、曲垣、秉风、天宗等穴,每穴按揉1-2秒钟。
3.1.2一指禅推法:自颈部风池穴至肩部肩井穴作一指禅推法,先左侧后右侧,每侧2分钟。
3.1.3滚法:医者位于患者左边,左手置于患者左颈部,右手置于左侧肩胛部,作双手滚法2分钟,同法在右侧也作双手滚法2分钟。
3.1.4掌揉法:医者双手相叠,用掌根部作用于患者的第一颈椎至第七胸椎的两旁和肩颈部,掌揉1~2分钟。
3.1.5拿法:医者双手在患者的颈项部和肩颈部施以轻柔的拿法,1分钟。
3.1.6搓法:医者双手在患者的双侧颈肩部和肩胛部作搓法1分钟。
3.2旋转拔伸整复术
3.2.1对照x正位片,作旋转拔伸整复术。①患者取俯卧位,在棘突不正,后关节偏移之处,以医者之左手之大拇指指端垂直的按于患者右侧不正的棘突旁,其余四指固定于患者背部,右手掌根置于患者头部左侧,然后以左手大拇指用微力向对侧进行按压调整,同时右手掌根也向患者右侧用力与左手作协同调整。再以同法于对侧进行相同的调整。②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伸于床外,两手抓住两侧床沿,两下肢伸直,自然放松。医者坐于患者头前,左手托住患者的下领部(手掌小鱼肌、小指及无名指不可压迫患者喉管部,以免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右手的掌心托住患者的枕外粗隆部,大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患者颈部两侧的风池穴上。术者双手同时用力。水平位断续性拔伸患者颈部1分种,然后在拔伸的状态下缓缓向一侧旋转患者的颈部,转至30°后再继续扩大旋转5~10°,即可旋正患者的颈部,然后以同法向另一侧旋转。
3.2.2将患者的颈部前曲15°后,轻微拔伸并向双侧作旋转整复术。
3.2.3将患者的颈部后伸15°后,轻微拔伸并向双侧作旋转整复术。
3.2.4以上手法完成后,在患者的颈部按揉1分钟。
3.3上述方法1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而后做每周1次的保养治疗,持续6个月。
4 疗效标准
4.1有效性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级。
4.2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原有症状和体征消失,症状在劳累后或受寒及逢阴天雨前也未见加重,x线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基本正常。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得到纠正;好转:主症及体征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得到显著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在治疗过程中加重。
5 治疗结果
治疗89例患者。其中治愈64例,占71.9%;好转25例,占29.1%;总有效率100%。
6 病例介绍
王某,女,26岁,2003年12月初诊,患者颈部酸痛3个月,伴右侧肩背板滞不舒,症状时轻时重,劳累及受冷后症状明显加重。体检颈部活动:前曲20°,后伸15°,左旋小于30°,右旋小于25°,右侧头夹肌肌张力增高。同侧的第3~6颈椎棘突旁、肩胛内上缘及肩井穴压痛明显,病理试验未引出。x光检查颈椎生理弧度变小并向右轻度侧弯,病变第3~6椎体间间隙减小,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双侧斜位片未见椎间孔变小。诊断为软组织型颈椎病。用以上方法治疗5次,颈部酸痛及肩背板滞有显著改善,继续治疗10次,巩固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x线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基本恢复正常,棘突生理位置不正及小关节出现轻度偏移得到纠正。继续保养治疗,每周1次,持续6个月,患者症状无复发。
7 讨论
7.1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目前认为颈椎及椎间盘退变所致椎体排列紊乱、颈部软组织变性是引发本病的两大因素,在脊椎各节段中,颈椎负重较大、生理功能复杂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或意外损伤,从而使椎间盘出现加速退变,尤其以椎间盘的变性出现最早。从而导致椎间张力下降,引起椎间松动不稳。椎节的失稳一方面直接引起颈部各肌群之间的失平衡而导致肌肉的防御性痉挛;另一方面椎节的失稳会引起椎间出血水肿,直接刺激分布于椎间周围的窦椎神经末梢,使颈部出现酸、痛、胀等临床症状。另外由于椎间盘的变性引起的椎间隙变窄,椎体旋转侧偏,导致椎体周围软组织过度牵拉,形成无菌性炎症以及肌肉痉挛,压迫肌间小血管,导致颈部主要动脉的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由于颈椎的动力性平衡取决于附着在椎体和附件的头、颈、背、肩区不同层次肌群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协调性。颈部不同的肌群损伤引起的动力平衡失调反过来加重颈椎的退变。刺激支配颈部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反射性使动脉产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这与祖国医学关于肾精亏虚、脊髓不充、筋骨失养,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颈部,促使颈部周围筋脉不通、导致颈部疼痛、酸胀的理论相符。
7.2整骨推拿法综合了一指禅推法、掌揉法、滚法、拿法、搓法等手法以放松椎旁软组织,最终起到了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了对颈肩部小血管的压迫,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吸收了炎症产物,从而减小了颈部主要动脉的血流阻力,加快了血流速度,增加了供血量,同时由于椎旁痉挛的软组织得已放松,为棘突和后关节的整复作了良好的前期准备。而拔伸状态下的旋转复位等整骨手法整复了椎间关节的错位。由于错位的小关节得以复正,减轻了椎间盘的压力负荷,调节了颈椎的内外平衡,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骨刺的继续生长,使之恢复最佳应力状态。
7.3我们曾在1989年山东《中医杂志》第5期报道了“拔伸旋转整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50例”2001年《按摩与导引》第4期发表了“托肘拔伸旋转整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在那个时期尚未对颈椎病提出保养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加患者颈部负荷时间的不断增长(女口电脑,写作,阅读),给颈部软组织增加了诸多不利的因素,虽然患者在得病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治疗,颈椎病的症状可以近瘥或痊愈,但当这些病员一旦停止治疗,回到原来的工作环境,颈部症状便又会逐渐出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复发。但是尚若病员每周一次继续进行保养性的治疗,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如我们报道的那样,症状元一复发。故我们希望凡同道可用保养之法一试,然后对保养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