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学习,我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策略,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 提高 策略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的感受与欣赏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现状来看,有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及本质性认识还不够:轻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脱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违背欣赏教学的本质性;……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当前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认为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为主要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为主要目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好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会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当然,学习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
2.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預设的教法,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会更好地为实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调整音乐欣赏的方式,养成良好音乐欣赏的习惯
具体操作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
1.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鉴于小学生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创造多种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比如教会学生通过看插图等让学生“看”音乐,唤起听赏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让生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他们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达到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之目的,力求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同时重视肢体活动,让学生去感应音乐,从而获取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唤起学生的想象意识
想象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沟通,而且还能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各种学校音乐设备等,积极引导并唤起学生的想象意识。教师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像等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给学生架起想象的桥梁。
三、欣赏音乐作品要有选择性
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欣赏引导方式。故每次欣赏作品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要求。
对教材里难度相对于小学生较大的音乐欣赏作品,又要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要有选择性的欣赏。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引导学生熟悉甚至记住作品的主旋律,然后再试着引导学生欣赏整首作品。
四、课堂欣赏教学要采用梯度渐进的教学原则
坚持采用梯度渐进的教学原则。因为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音乐欣赏一般要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小学一般可以分两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它们呈现前后衔接、逐段梯度、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五、让学生动起来
我提的“动”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可以用语言、乐器、声音、舞蹈等形式模仿,总之可根据音乐的情绪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如此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提升了课堂音乐欣赏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
最后,我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时不但要教会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要素、理解音乐情绪与情感;同时还要学生分辨清音乐的体裁与形式以及音乐风格与流派。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住欣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音乐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 提高 策略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的感受与欣赏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现状来看,有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及本质性认识还不够:轻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脱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违背欣赏教学的本质性;……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当前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认为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为主要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为主要目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好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会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当然,学习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
2.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預设的教法,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会更好地为实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调整音乐欣赏的方式,养成良好音乐欣赏的习惯
具体操作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
1.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鉴于小学生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创造多种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比如教会学生通过看插图等让学生“看”音乐,唤起听赏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让生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他们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达到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之目的,力求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同时重视肢体活动,让学生去感应音乐,从而获取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唤起学生的想象意识
想象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沟通,而且还能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各种学校音乐设备等,积极引导并唤起学生的想象意识。教师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像等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给学生架起想象的桥梁。
三、欣赏音乐作品要有选择性
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欣赏引导方式。故每次欣赏作品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要求。
对教材里难度相对于小学生较大的音乐欣赏作品,又要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要有选择性的欣赏。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引导学生熟悉甚至记住作品的主旋律,然后再试着引导学生欣赏整首作品。
四、课堂欣赏教学要采用梯度渐进的教学原则
坚持采用梯度渐进的教学原则。因为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音乐欣赏一般要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小学一般可以分两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它们呈现前后衔接、逐段梯度、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五、让学生动起来
我提的“动”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可以用语言、乐器、声音、舞蹈等形式模仿,总之可根据音乐的情绪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如此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提升了课堂音乐欣赏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
最后,我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时不但要教会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要素、理解音乐情绪与情感;同时还要学生分辨清音乐的体裁与形式以及音乐风格与流派。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住欣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音乐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