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性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将要注入社会的新鲜血液,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通过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自己的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为一个拥有良好人格的人,这样才能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高校身为高科技的重要研发地,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也相当纯熟。高校可通过新媒体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0-01
  新媒体是一种依靠新的科学技术产生的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大部分以数字形式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数字阅览器为载体传播信息,相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更加方便快捷。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快速传播,更易于学生们接受,通过学生们更常打交道的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仅更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好感,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入学习了解。
  一、现今社会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对未知事物孜孜不倦的好奇与探索是他们的特性。新媒体因为其方便快捷,自出现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新媒体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多的资讯,促进学生在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有利于信息的飞速流通。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也使得学生之间交往的便利性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借助手机、电脑等无线终端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普及。学生已习惯了通过新媒体自主接受信息的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若是通过新媒体进行,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为信息的一种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媒体的推行策略
  新媒体包含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高校要结合实际采用新媒体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上课时通过电脑授课,课下由手机和电脑完成相关作业。最好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能通过信息化做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使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利于学生接受相关知识。可增加新媒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提高。
  三、高校在通过新媒体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依据社会现实
  我国高校的学生中有许多在高中生涯中选择了理科,对我国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认识参差不齐,不能深入了解和解读我国的思想政治内涵。也有学生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和家庭原因,学习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较低,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学校要树立科学的观念来教育学生,通过新媒体的渠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学生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四、在新媒体背景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高的措施
  高校要利用新媒体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点还是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教学水平。一个真正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内涵的合格教师,在教导学生前应积极备好自己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知识,并能熟练的操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可以在高校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高校要不断加强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
  高校中通过新媒体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需要进行宣传。基于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现状,通过新媒体进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在实践和推行的同时还要进行积极的宣传,通过宣传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新媒体教授思想政治课程的安排。除了传统渠道还要通过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移动媒介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方面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符合我国发展模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增加高校中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六、总结
  为了高校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社会所需的新鲜血液:积极向上三观正常的年轻人,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要从高校、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因素共同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媒体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用来增加高校中通过新媒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君,胡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新西部(下旬刊),2014,(12).
其他文献
【摘要】手工活动是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强调的是“感受与表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我们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环境与材料,激发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多看、多想、多动手,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构思和创作线索,重视制作过程技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联系高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高校管理学生的重要组成力量。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舆论环境,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督、排查、疏导和引导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突发事件 网络舆论 引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提升天津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活动空间也越变越大,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复杂。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理念显然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公民的公众意识尤其突出,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公众意识培养的内容是很少的。面对这样急需培养而又课程缺失的现状,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现有资源,并加以扩展,以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堂为基点,渗透、引导、
期刊
【摘要】精致化管理方式的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只有在整个工作的过程当中坚持这个理念,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和组织,也才能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精致化管理 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一般课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精致化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6GXDJ-C062;辽宁省教育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种能力,从小学阶段入手,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本文分析了文本细读阅读策略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如何进行文本细读教学。  【关键词】精度揣摩 细读品味 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细读  【基金项目】2016年,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名称:《阅读教学中怎么读比读什么更重要的研究》 课题编号:G160251。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些处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青少年做调研,分别从思想转变,价值观转变以及导致行为模式更换等的现状进行了对比总结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 青少年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83-01  在信息化科技未曾达到近日的盛况以前,莘莘学子追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熟读文字,敬老爱幼,尊重师长,以教师传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以网络,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为大学生经常性的光顾新媒体的各个方方面面,可以说与新媒体是形影不离。在这个大的背景环境下,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我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通过对欠发达地区陕西安康地区农村和城市部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调查发现,该地区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本文结合安康地区小學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中小学 英语教学 衔接  【课题项目】本文为陕西省安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GHKT201501)与安康学院校内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安康市中小
期刊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认为:“应该将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也充分表明德育工作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教学实际展开分析,以此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 德育 渗透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伴随而来的是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观念,没有诚信意识且自我意识膨胀,集体主义观念缺失。而作为“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负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读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义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成人。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培养、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