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伴随而来的是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观念,没有诚信意识且自我意识膨胀,集体主义观念缺失。而作为“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负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读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义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成人。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培养、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借物育人,使德育教育少点教条,多点实效,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等几点展开如下研究。
【关键词】教学 德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4-0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作为教师,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目的,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德育教育展开分析,探讨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责任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节奏也越来越快,加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上作业,人际接触也逐渐减少,人际交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不健康的现象,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教师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除认真教给学生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技能外,也担负着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交往能力,比如,要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以及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让学生都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德育渗透开展的支点;尊重是一切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展开的基本,而且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障。作为教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学会赏识学生,善于运用激励表扬等手段,激励肯定学生,让他们在自觉参与德育中感觉到教师对其的尊重,在尊重中感受到理解、肯定、支持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些都能为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物育人,使德育教育少点教条,多点实效
“春草如茵,夏柳依依,秋果累累,冬雪霏霏。“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安心学习的基础保障。优美安静的校园文化沉淀着文化的气息,为此,教师也可借助学校优美环境来教育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启学生美好轻松的一天:今天你们微笑了吗?走进教学楼走廊,名人名句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校园的站台上高高悬挂着的五星红旗,时时张扬“我是中国人的自豪”;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都能够起到 “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借物育人,使得德育教学少些教条,多些实效。这种德育教学在实物中提高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学校的德育教育既要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间密切合作的優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意识到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不但要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而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关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也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及时更新教育方法,结合心理辅导,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做好,让他们都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五、结语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德育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德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学习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能够恰当利用、引导,会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高的文化素养,同时道德修养也会随之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祥梅,路平.审情度势润物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6):170-171.
[2]廖振祥.中学语文教学“媚俗”现象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6):36-37.
[3]陆琨.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2012(5):40-41.
作者简介:
殷月(1982-),女,辽宁沈阳人,中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中学思想品德。
邓博(1981-),男,辽宁沈阳人,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
【关键词】教学 德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4-0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作为教师,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目的,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德育教育展开分析,探讨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责任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节奏也越来越快,加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上作业,人际接触也逐渐减少,人际交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不健康的现象,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教师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除认真教给学生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技能外,也担负着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交往能力,比如,要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以及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让学生都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德育渗透开展的支点;尊重是一切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展开的基本,而且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障。作为教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学会赏识学生,善于运用激励表扬等手段,激励肯定学生,让他们在自觉参与德育中感觉到教师对其的尊重,在尊重中感受到理解、肯定、支持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些都能为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物育人,使德育教育少点教条,多点实效
“春草如茵,夏柳依依,秋果累累,冬雪霏霏。“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安心学习的基础保障。优美安静的校园文化沉淀着文化的气息,为此,教师也可借助学校优美环境来教育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启学生美好轻松的一天:今天你们微笑了吗?走进教学楼走廊,名人名句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校园的站台上高高悬挂着的五星红旗,时时张扬“我是中国人的自豪”;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都能够起到 “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借物育人,使得德育教学少些教条,多些实效。这种德育教学在实物中提高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学校的德育教育既要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间密切合作的優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意识到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不但要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而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关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也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及时更新教育方法,结合心理辅导,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做好,让他们都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五、结语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德育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德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学习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能够恰当利用、引导,会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高的文化素养,同时道德修养也会随之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祥梅,路平.审情度势润物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6):170-171.
[2]廖振祥.中学语文教学“媚俗”现象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6):36-37.
[3]陆琨.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2012(5):40-41.
作者简介:
殷月(1982-),女,辽宁沈阳人,中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中学思想品德。
邓博(1981-),男,辽宁沈阳人,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