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上课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很少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医内科》和《西医内科》两门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进行研究,得出了两门课由于性质不同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比例。
【关键词】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 分析编码体系 行为统计
一、研究背景
教师从事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但是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教师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也就无法认定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根据是否借助辅助工具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传统的听评课观察法属于直接观察法。该方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但是,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利用摄录仪器对授课过程进行间接观察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以上弊端,而且能够使得研究更加地细致、深入和科学化,更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用这种方法研究课堂有着独特的优势:(1)使得一次性的、单向的课堂教学过程真实再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观察者的主观回忆和主观判断,更重要的是为课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2)有助于授课教师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有利于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使其问题的解决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3)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成了可以反复观察、研究的资料;(4)可对一系列课例进行综合和比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一节课的孤立研究方法,从而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
我们选择讲授《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两位教师及所在班级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别记为A教师和B教师,所在班级则为A班、B班。这两门课程皆为2012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两位教师均为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其中A教师比B教师工作年限更长一些。本研究所选取的两节课,均可体现本课程的课程特色,遵循了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录像的研究,可采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两种角度。定性观察是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在此我们重点研究定量观察法。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
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行为,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行为进行编码。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观察对象特定行为的编码。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使用的编码体系。近几年来,我国在课堂观察量表开发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领导开发的 LICC 模式。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编码体系的要点,结合这两门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一套编码体系,如表1。
在整节课录像观察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播放软件使教学录像在播放时每隔3秒暂停,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录像方能继续播放。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通过统计软件统计可以得到表2。
三、研究结论
(一)教师行为比较
两堂课皆为实训课,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教学操作演示所占的比例大,分别为25.85%、21.58%,但两位教师在知识陈述方面所占比例差距明显,分别为14.22%、31.71%,说明B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知识的陈述。再一个差距较大的为提出任务或预设场景行为,分别为6.95%、1.31%,说明了A教师更加擅长使用案例导入教学法。
(二)学生行为比较
A班的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数据为4.20%高于B班的1.69%,可以看出A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多理解,实训结束后要进行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B班的学生实训数据为34.15%,高于A班的13.09%,说明B教师更偏重于学生个人的动手操作或场景演练。
(三)交互行为比较
此分类中的数据,除了沉默与等待一项A教师的数据低于B教师外,其余项均高于B教师,我们可以看出A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较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或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咨询。
(四)整体教学结构比较
从课堂教学录像的教学行为统计可以看到两位教师的行为分别占到49.92%、56.29%,在整堂课的比例皆为一半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练习与交互的时间。
B教师的主体行为略高于A教师,且B班级的学生行为比例高于A班级,但是在交互行为中A教师及所在班级的比例远高于B组,这除了能说明A教师教育经验比B教师丰富外,还可以看出两门课的授课结构不大一样。中医课程的学习除了记忆外,还需要大量的经验,而教师在实训时就可以通过实训指导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故实训指导占到总行为的20.52%。西医课程的学习可以借助于丰富逼真的实训环境,需要学生更多的去适应环境,熟悉各种器材,故学生自主操作的比例为34.15%,要高于中医课程的13.09%。
四、研究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课程,在课程评价时不能用同样的授课行为比例去评价,因为专业的不同就决定着它的性质不同,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手段也会有所不同。
现在我校所有教室皆安装了教学监控系统,使得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录像观察,统计出每堂课各个环节的行为比例,可以审视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所占比例是否合理,增进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绍青等,“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7),1:68-71
[2]王兴华,黄强.运用录像分析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J].教育链接2010,(100)4:70
[3]叶立军,李燕.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数 学 教 育 学 报2011(20),5:52-5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观察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JYJL120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焉旭光,男,硕士学位,多媒体教学、电视节目制作,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通讯作者:宫小飞 男 山东莱阳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 分析编码体系 行为统计
一、研究背景
教师从事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但是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教师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也就无法认定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根据是否借助辅助工具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传统的听评课观察法属于直接观察法。该方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但是,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利用摄录仪器对授课过程进行间接观察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以上弊端,而且能够使得研究更加地细致、深入和科学化,更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用这种方法研究课堂有着独特的优势:(1)使得一次性的、单向的课堂教学过程真实再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观察者的主观回忆和主观判断,更重要的是为课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2)有助于授课教师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有利于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使其问题的解决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3)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成了可以反复观察、研究的资料;(4)可对一系列课例进行综合和比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一节课的孤立研究方法,从而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
我们选择讲授《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两位教师及所在班级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别记为A教师和B教师,所在班级则为A班、B班。这两门课程皆为2012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两位教师均为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其中A教师比B教师工作年限更长一些。本研究所选取的两节课,均可体现本课程的课程特色,遵循了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录像的研究,可采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两种角度。定性观察是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在此我们重点研究定量观察法。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
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行为,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行为进行编码。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观察对象特定行为的编码。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使用的编码体系。近几年来,我国在课堂观察量表开发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领导开发的 LICC 模式。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编码体系的要点,结合这两门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一套编码体系,如表1。
在整节课录像观察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播放软件使教学录像在播放时每隔3秒暂停,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录像方能继续播放。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通过统计软件统计可以得到表2。
三、研究结论
(一)教师行为比较
两堂课皆为实训课,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教学操作演示所占的比例大,分别为25.85%、21.58%,但两位教师在知识陈述方面所占比例差距明显,分别为14.22%、31.71%,说明B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知识的陈述。再一个差距较大的为提出任务或预设场景行为,分别为6.95%、1.31%,说明了A教师更加擅长使用案例导入教学法。
(二)学生行为比较
A班的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数据为4.20%高于B班的1.69%,可以看出A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多理解,实训结束后要进行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B班的学生实训数据为34.15%,高于A班的13.09%,说明B教师更偏重于学生个人的动手操作或场景演练。
(三)交互行为比较
此分类中的数据,除了沉默与等待一项A教师的数据低于B教师外,其余项均高于B教师,我们可以看出A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较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或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咨询。
(四)整体教学结构比较
从课堂教学录像的教学行为统计可以看到两位教师的行为分别占到49.92%、56.29%,在整堂课的比例皆为一半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练习与交互的时间。
B教师的主体行为略高于A教师,且B班级的学生行为比例高于A班级,但是在交互行为中A教师及所在班级的比例远高于B组,这除了能说明A教师教育经验比B教师丰富外,还可以看出两门课的授课结构不大一样。中医课程的学习除了记忆外,还需要大量的经验,而教师在实训时就可以通过实训指导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故实训指导占到总行为的20.52%。西医课程的学习可以借助于丰富逼真的实训环境,需要学生更多的去适应环境,熟悉各种器材,故学生自主操作的比例为34.15%,要高于中医课程的13.09%。
四、研究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课程,在课程评价时不能用同样的授课行为比例去评价,因为专业的不同就决定着它的性质不同,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手段也会有所不同。
现在我校所有教室皆安装了教学监控系统,使得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录像观察,统计出每堂课各个环节的行为比例,可以审视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所占比例是否合理,增进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绍青等,“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7),1:68-71
[2]王兴华,黄强.运用录像分析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J].教育链接2010,(100)4:70
[3]叶立军,李燕.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数 学 教 育 学 报2011(20),5:52-5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观察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JYJL120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焉旭光,男,硕士学位,多媒体教学、电视节目制作,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通讯作者:宫小飞 男 山东莱阳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