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需求,探究如何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改变复习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一、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我们对于目前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尤其是高中学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老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高分,我们大多时候采取了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采取了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最终出现学生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局面。
新课改的关键应该是把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我觉得“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课”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本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浅谈一下在高中生物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 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四、研究过程
1、准备。确定子课题:①酸雨具体含义,②酸雨的形成原理,③酸雨的危
④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⑤根据①至④的知识来解答实际综合科生物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①至④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整理材料,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4、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及解题方法,并有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五、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①②④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③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
稀硫酸 稀硝酸 混凝土 石头 活鱼 盆景 水 钢
[操作]
①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
② 用稀硝酸分别加入到上述物体上。
③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
① 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
② 使土壤酸化、贫瘠化。
③ 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
④ 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
⑤ 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根据已得到的结论,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问题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
〔问题2〕如何减少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多少?PH为多少时称为酸雨?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六、用同一材料设计系列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拿出一些材料来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并且说明怎样设计,例如利用洋葱你可以设计哪些实验?答案就有“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根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根系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通过这些方式的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把思维束缚在书本有限的实验中,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七、研究成果与反思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有关酸雨的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学生对酸雨有了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是有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实验、归纳、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酸雨的相关知识就自然的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并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使原来比较枯燥的专题复习变得更有趣了。
5、增进学生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
[2]夏海田.《生物技术世界》1999年3月出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一、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我们对于目前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尤其是高中学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老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高分,我们大多时候采取了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采取了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最终出现学生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局面。
新课改的关键应该是把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我觉得“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课”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本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浅谈一下在高中生物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 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四、研究过程
1、准备。确定子课题:①酸雨具体含义,②酸雨的形成原理,③酸雨的危
④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⑤根据①至④的知识来解答实际综合科生物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①至④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整理材料,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4、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及解题方法,并有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五、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①②④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③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
稀硫酸 稀硝酸 混凝土 石头 活鱼 盆景 水 钢
[操作]
①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
② 用稀硝酸分别加入到上述物体上。
③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
① 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
② 使土壤酸化、贫瘠化。
③ 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
④ 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
⑤ 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根据已得到的结论,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问题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
〔问题2〕如何减少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多少?PH为多少时称为酸雨?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六、用同一材料设计系列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拿出一些材料来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验并且说明怎样设计,例如利用洋葱你可以设计哪些实验?答案就有“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根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根系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通过这些方式的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把思维束缚在书本有限的实验中,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七、研究成果与反思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有关酸雨的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学生对酸雨有了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是有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实验、归纳、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酸雨的相关知识就自然的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4、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并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使原来比较枯燥的专题复习变得更有趣了。
5、增进学生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
[2]夏海田.《生物技术世界》1999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