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心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人格培养,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它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适应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我们要培养中学生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就要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社会。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而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其次,抓住课文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的人格。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剖析身边类似“咸亨酒店”的冷漠。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也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格教育。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独立人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辨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中,不以条条框框规范学生,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思绪如天马行空,小小的习作也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观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竞争是残酷的,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在学习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参与21世纪的残酷竞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教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让学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伟人虽出身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深刻体会成才的“艰苦磨练说”,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是一篇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让学生学而有得,认识到古人成才尚且如此,今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更应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立志成才。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当代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单纯。在教学中,我常通过語文课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生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父亲”在特定环境中送别儿子,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其中包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明确了这是一种舐犊之情————拳拳的父爱。上完这课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反映父母亲情的文章,学生普遍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有兴味,释放活泼的性格,得到积极人格实践的机会。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时,要求学生亲自制作小礼品什么的,表达心意,不忘养育、教育之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借助语文教材中丰厚的知识资源,借助一幅幅动人的“语言的图画”,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熏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周围的人的真挚感情,明确人生职责,达到对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让健康而理性的光辉映射情感的天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人格培养,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它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适应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我们要培养中学生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就要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社会。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而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其次,抓住课文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的人格。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剖析身边类似“咸亨酒店”的冷漠。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也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格教育。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独立人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辨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中,不以条条框框规范学生,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思绪如天马行空,小小的习作也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观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竞争是残酷的,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在学习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参与21世纪的残酷竞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教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让学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伟人虽出身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深刻体会成才的“艰苦磨练说”,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是一篇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让学生学而有得,认识到古人成才尚且如此,今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更应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立志成才。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当代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单纯。在教学中,我常通过語文课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生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父亲”在特定环境中送别儿子,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其中包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明确了这是一种舐犊之情————拳拳的父爱。上完这课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反映父母亲情的文章,学生普遍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有兴味,释放活泼的性格,得到积极人格实践的机会。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时,要求学生亲自制作小礼品什么的,表达心意,不忘养育、教育之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借助语文教材中丰厚的知识资源,借助一幅幅动人的“语言的图画”,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熏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周围的人的真挚感情,明确人生职责,达到对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让健康而理性的光辉映射情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