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自主探索学会解决问题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朝着新课标方向努力,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解决问题。交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自主探索;解决问题Encouraged to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explore
  【Abstract】Tao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ducation, towards the new curriculum direction, guide the students in math activities, “the liberation of minds, hands free” to contact students in real life, hands-on, self-explor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express their views learn to solve the problem. Midas touch of the finger to the students, to teach him to fish purposes.
  【Key words】Mathematics; self-explo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学生长大以后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的起码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赖于教师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上赋予探索教育的内涵与生命力,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敢于自主探索,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看我认为:
  1 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自主化,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意见,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a、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b、黑板上老师画的大、中、小三个圆的直径一样不一样?c、你发现了什么是决定圆的大小的关键?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门口那棵百年老樟树的横截面积有多少?这时有的学生就说:“把大树砍倒量一量直径就行了。”有的学生反对说:“大树是受保护的,不能砍。”经过争论,学生们决定先量树的周长。这时老师又问:既然刚才同学们说了圆面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是圆的直径。那么量周长有什么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又重温了以前学过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回忆圆周率等有关知识。结果这堂课既发现了问题,又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很快同学们就达成共识:先量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树干的横截面积。最后老师把学生带出教室,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去量树干的周长,有的把求圆面积的公式找出来,当场就算出了这棵老树的横截面积。小明的爷爷看了以后直夸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得到家长的夸奖,对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就更足了。
  又如,在一年级下册教学时,通过教材“发新书”的场景(女生19人,男生18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先让学生弄懂图意,理解图中的问题“每人1本,40本够吗?”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并列式计算:19+18=□(人) ,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⑴10+10=20 ⑵19+10=29 ⑶20+18=38⑷
  9 + 8 =17 29+8=37 38-1=37
  20+17=37
  最后老师又问:40本书够吗?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再发现”、“再创造”,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在多样化算法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 主动参与 获取知识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学做合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教师先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有的小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接着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教师又问:“谁能只用一个梯形,想办法把它转化为过去学习的图形?”学生们通过思考、议论、操作,又找出四种新的方法:
  
  就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堂课教师没有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学习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发现了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3 联系生活 创新学习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学生只有学会了数学知识,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达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衔接,才是学习数学的真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的简便运算方法”中 ,有这样一道题“165-97= 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来想:妈妈包里有165元钱,去超市买了一盒燕窝97元给奶奶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元应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的简便计算。
  又如,在学习“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在“知识拓展”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起初全体学生都楞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像捏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就好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人。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是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的物体也都可以计算。
  联系实际,巧妙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应用练习,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创设情境 促进个性张扬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一年级下册关于元、角、分简单计算的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布娃娃……分别明码标价。教师“给”每个孩子3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孩子们拿着买好的东西,要说明3元是怎么用的(有“小售货员”监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老师举报:“老师, 同学买得不对。”“怎么不对?”老师询问。“他花了3元钱,拿了3元多的东西。”“小售货员”回答。未等老师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孩子已经开口了:“打折呗﹗”他把买的物品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老师连忙答到:“哦,可以打折,可以打折。”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体现了“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去解决问题。
  总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问题,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有效办法。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做到“教学做合一”,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教给学生。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理论》
  [2] 《数学课程标准》
  [3] 《小学数学教学论》
  [4] 《当代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的教育,启蒙教育在人的一生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道德品质;阶段过程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people with the music fine silent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
期刊
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虽然只是添加几个字但内涵已大不相同,其中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指导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倘若仍旧按照以前的指导思想去面对则必定会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相悖。面对新课程我们如何应对,在此愿同广大同行一起探讨,谬误之处,还望斧正。  1 改变教师角色    1.1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
期刊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
期刊
【摘要】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中要采用短跑、中长跑和超长段跑(包括越野跑)以及其它形式进行练习。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耐久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健康的获得离不开身心的基础。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强化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新课程确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
期刊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习评价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部。  1 教师必须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
期刊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
期刊
【摘要】足球作为竞技性很强的比赛项目。用比赛教学法贯穿足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完善技、战术运用能力,培养团体协作和集体精神。教学比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作用方法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ootball game Sports Teaching Method 
期刊
【摘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今高中生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竞技;促进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hysical competitive ability  WangLiguo HuChuntao WeiJi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