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秦历史散文,或称先秦历史叙事文,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主要源头。本文主要对于《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叙事文学中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战国策》 女性形象分析 个性特点 细节描写
1 引言
尽管我们今天看到的《战国策》,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过的本子,但各篇的原始作者,应都是战国人。《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战国策士游说的言论和行事。记事的起止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至秦统一。其性质,从形式上看是史书,但有较多子书因素。它的文学成就,历来为人们称道。从富丽铺排的言辞,夸张虚构的手法,具体细致的写人记事到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都较之前的历史散文在文学上有长足的进步[1,2]。相应的,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战国策》也显示出了比前代历史散文更高的成就。
2 推翻传统道德、高歌人欲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代,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激烈动荡,但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周天子已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之君,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尔虞我诈,兼并战争不断。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为了称雄争霸和扩充自己的势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变法。在这一背景下,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如刘向在《战国策序录》中所描述的: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滑然道德绝矣.
当时,虽然仍有孟子、荀子等人高呼礼义之重要性,但与整个社会风气相比,声音极其微弱。因此,作于战国初年的历史散文,如《左传》和《国语》中,仍强调传统道德的重要性;而反映合纵连横的战国图景的《战国策》文,则将传统道德弃之不顾,热情地高歌人对欲望的追求。如《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连横失败后,苦心修习,每日提醒自己: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金玉锦绣”所代表的富贵,“卿相”所代表的功名,不仅是苏秦一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战国策》文所写到的众多策士的共同追求。作者带着深深赞同的笔调,记录下了苏秦在合纵说赵成功后的感慨: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表现了对人追求富贵名利的欲望的充分肯定。
3 封建道德色彩的消退
《战国策》里的女性形象,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寓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和非寓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由于描写相对详细的女性形象总共只有十几人,两类形象的塑造手法又基本相通,所以,我们合在一起分析,个别地方再分开论述。
由于受时代影响,《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从道德上“惩恶扬善”的创作动机基本消失了。
无论在《左传》或《国语》里,都塑造了大量正面的“善女”和反面的“恶女”。尤其对反面女性人物淫嬖祸乱的行为,攻击得十分厉害。但在《战国策》里,没有明确的反面女性人物。像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独断专权,比《左传》中的穆姜有过之而无不及:与魏人魏丑夫、义渠国君等多人淫乱,并公然下令让情夫为自己殉葬,较‘左传》、《国语》中的文姜、声孟子等人的淫乱程度也“毫不逊色”,但《战国策》里丝毫没有对她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批评。
《战国策》不但对前代历史散文眼中的“恶女”,不带任何道德色彩地塑造出来;有时还对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女性人物,表示出否定和质疑。《燕策一》里,两次写到了“忠心得罪”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忠心的小妾。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位小妾牺牲自我的行为是很可贵的,即使我们今天看也是如此。因而,西汉刘向在编撰《列女传》时,特地把这位显系虚构的小妾也写入其中,即《节义传·周主忠妾篇》。
我们需要注意到,《战国策》里并不是没有正面女性形象,但它所塑造的是体现战国时代精神的“新女性楷模”。像齐王建之母君王后,是《战国策》中明显带着赞赏态度来写的一位女性人物。《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篇里,写了关于她的三个故事,其中着重赞美的是她能够在战国复杂的局势下,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谋维护齐国: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馀年不受兵.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日:“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日:“谨以解矣。”??君王后死,后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
战国局势,风云万变,而君王后能够周旋其中,保护齐国几十年不受兵乱,实在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尤其是破玉连环的故事,实际上是秦始皇与君王后两国元首的直接较量,君王后引椎破环,大长了齐国的士气,也显示出她的聪明与魄力。这样的正面女性形象,是战国激烈剧变的环境中运筹帷幄的强者,自然值得大书特书。
4 全面的细节描写
《战国策》里,仍有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继承这种方式。像《秦策二》“江上处女”的寓言故事里,江上处女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构建起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但《战国策》对更多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由这一初级阶段上升,开始注意到从神态、动作、语言等多角度入手,创造出更为细致动人的形象。
5 结语
我们所重视的是,《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体现出从文学角度看更加进步的两个个特点:一是不再带着“惩恶扬善”的道德动机塑造女性人物,从而使她们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特点;二是开始全方位地运用细节描写。而有力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 滕静.人性的光芒——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的性格特征[J].
[2] 刘雨婷.重门掩幽怨,草木爱情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情感空间[J].
【关键词】《战国策》 女性形象分析 个性特点 细节描写
1 引言
尽管我们今天看到的《战国策》,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过的本子,但各篇的原始作者,应都是战国人。《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战国策士游说的言论和行事。记事的起止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至秦统一。其性质,从形式上看是史书,但有较多子书因素。它的文学成就,历来为人们称道。从富丽铺排的言辞,夸张虚构的手法,具体细致的写人记事到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都较之前的历史散文在文学上有长足的进步[1,2]。相应的,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战国策》也显示出了比前代历史散文更高的成就。
2 推翻传统道德、高歌人欲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代,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激烈动荡,但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周天子已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之君,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尔虞我诈,兼并战争不断。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为了称雄争霸和扩充自己的势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变法。在这一背景下,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如刘向在《战国策序录》中所描述的: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滑然道德绝矣.
当时,虽然仍有孟子、荀子等人高呼礼义之重要性,但与整个社会风气相比,声音极其微弱。因此,作于战国初年的历史散文,如《左传》和《国语》中,仍强调传统道德的重要性;而反映合纵连横的战国图景的《战国策》文,则将传统道德弃之不顾,热情地高歌人对欲望的追求。如《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连横失败后,苦心修习,每日提醒自己: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金玉锦绣”所代表的富贵,“卿相”所代表的功名,不仅是苏秦一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战国策》文所写到的众多策士的共同追求。作者带着深深赞同的笔调,记录下了苏秦在合纵说赵成功后的感慨: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表现了对人追求富贵名利的欲望的充分肯定。
3 封建道德色彩的消退
《战国策》里的女性形象,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寓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和非寓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由于描写相对详细的女性形象总共只有十几人,两类形象的塑造手法又基本相通,所以,我们合在一起分析,个别地方再分开论述。
由于受时代影响,《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从道德上“惩恶扬善”的创作动机基本消失了。
无论在《左传》或《国语》里,都塑造了大量正面的“善女”和反面的“恶女”。尤其对反面女性人物淫嬖祸乱的行为,攻击得十分厉害。但在《战国策》里,没有明确的反面女性人物。像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独断专权,比《左传》中的穆姜有过之而无不及:与魏人魏丑夫、义渠国君等多人淫乱,并公然下令让情夫为自己殉葬,较‘左传》、《国语》中的文姜、声孟子等人的淫乱程度也“毫不逊色”,但《战国策》里丝毫没有对她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批评。
《战国策》不但对前代历史散文眼中的“恶女”,不带任何道德色彩地塑造出来;有时还对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女性人物,表示出否定和质疑。《燕策一》里,两次写到了“忠心得罪”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忠心的小妾。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位小妾牺牲自我的行为是很可贵的,即使我们今天看也是如此。因而,西汉刘向在编撰《列女传》时,特地把这位显系虚构的小妾也写入其中,即《节义传·周主忠妾篇》。
我们需要注意到,《战国策》里并不是没有正面女性形象,但它所塑造的是体现战国时代精神的“新女性楷模”。像齐王建之母君王后,是《战国策》中明显带着赞赏态度来写的一位女性人物。《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篇里,写了关于她的三个故事,其中着重赞美的是她能够在战国复杂的局势下,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谋维护齐国: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馀年不受兵.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日:“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日:“谨以解矣。”??君王后死,后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
战国局势,风云万变,而君王后能够周旋其中,保护齐国几十年不受兵乱,实在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尤其是破玉连环的故事,实际上是秦始皇与君王后两国元首的直接较量,君王后引椎破环,大长了齐国的士气,也显示出她的聪明与魄力。这样的正面女性形象,是战国激烈剧变的环境中运筹帷幄的强者,自然值得大书特书。
4 全面的细节描写
《战国策》里,仍有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继承这种方式。像《秦策二》“江上处女”的寓言故事里,江上处女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构建起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但《战国策》对更多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由这一初级阶段上升,开始注意到从神态、动作、语言等多角度入手,创造出更为细致动人的形象。
5 结语
我们所重视的是,《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体现出从文学角度看更加进步的两个个特点:一是不再带着“惩恶扬善”的道德动机塑造女性人物,从而使她们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特点;二是开始全方位地运用细节描写。而有力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 滕静.人性的光芒——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的性格特征[J].
[2] 刘雨婷.重门掩幽怨,草木爱情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情感空间[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