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单单是对抗,两者也可以在对抗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期刊编辑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编辑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必将使期刊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利用移动设备经营自己的“媒体”。在媒体受众的评论与转发中,消息得以迅速传播。自媒体的个性化注定了其内容的繁杂,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到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琐碎,无不涵盖。这样使得自媒体内容包罗万象。当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网站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用户不但可以阅读网站的内容,更可以制造网站的内容。博客、微博、网络空间正从陌生变得熟悉,并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自媒体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发起了不小的冲击。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编辑应如何利用它优化编辑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与同行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正视自媒体,提升选题高度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对传统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真理。《饮食科学》的前身名为《食品与发酵》,原是一本科技期刊,20世纪90年代改版后变为科普杂志。长期以来,《饮食科学》凭借自身力量行走市场并渐渐成为饮食健康类杂志的“排头兵”,这得益于其科学性、权威性的内容。优秀内容起源于优秀选题,而一个好的选题并不是编辑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编辑需要一个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信息平台。在从前,这样的信息平台可能是电视、报纸或其他杂志,但这些传统媒体在内容上容易雷同,信息量有限,无法给编辑提供广阔的视角。而自媒体的广度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个缺陷,它提供覆盖范围更广、个性化程度更高的信息内容。通过自媒体,编辑可结合本刊物的办刊宗旨和栏目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与浏览,提炼出需要的选题。例如,现今的人们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除了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也与眼下看病难、看病贵有关。公众需要通过“求医不如求己”的方式,借助日常居家养生保健这一条途径来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相应的,这些人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晒出养生保健经,分享养生心得。一些商家也借此机会推出自己的“养生理论”,推销自己的保健产品。在自媒体上流行的诸多保健品中,蛋白粉是最火的一种。和普通食物相比,蛋白粉价格昂贵,人们便习惯性地以为价高者质必佳。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正常人到底有没有必要食用蛋白粉?在自媒体上,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了解开这些疑团,笔者通过策划了“如何面对保健品的忽悠”的专题,深入探讨关于保健品的问题,使读者能够正确筛选保健品。专题文章中着重表达的是作者对蛋白粉的态度,身为营养学家的作者明确表示:“对于膳食中蛋白质确实不足的人,或者正在练健美及竞技运动需要快速增加肌肉的人来说,服用蛋白粉类产品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那些每天鱼肉蛋奶海鲜不断,膳食蛋白质已经充足的人来说,就要考虑蛋白粉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对于除运动员之外的非纯素食人群来说,即便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完全可以用摄入天然食物的方式来补充。虽然蛋白粉的质量没问题,但是性价比太低。同时,它也不能提供天然食物中所含的其他营养成分。”这个专题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少人在读后给编辑发来邮件,表明自己从中受益匪浅,作者对蛋白粉的科学解释和鲜明态度让他们及时走出了对这类保健品的认识误区,既节约了金钱,又避免了蛋白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巧用自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
优秀选题是杂志赢得市场的关键,但好的稿件仍然需要编辑去挖掘优秀作者,并将编辑意图体现在稿件上,这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饮食科学》的作者队伍中,多半是大学的教授或长期从事临床的医护人员,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素养,并对科普知识研究有着很深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稿件既科学而严谨,又平实而理性,这是考验编辑的最大问题。只有经得起科学论证又可付诸生活实践的内容,才会充盈着正能量。这样的稿件才能真正提升读者的理论水平,培养读者的阅读品位,指导他们的日常饮食。但是,这类专家、学者的人数相当有限,期刊要想内容丰富,就需要不断拓展作者队伍。利用传统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信函等联系作者,不但效率低下,且按现今人们对自我隐私的保护程度,这条路径基本是行不通的。自媒体门槛低,参与者众多,这就为编辑提供了寻找作者的良好平台。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利用自媒体寻找作者定位更精准。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利用关键词搜索,就能轻易找到许多位实名认证的营养学家。在与这些作者联系的过程中,无需知道他们的手机、邮箱、通信地址,只要通过微博的“私信”功能或博客的“小纸条”功能,就可以与作者即时取得联系。这既不会破坏作者的隐私,也不会干扰作者的日常工作。这种联系方式不受地域的阻隔,不受时间的限制。近两年,《饮食科学》杂志成功地通过微博等自媒体联系到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箫汲、赵承渊等知名民间科普人士,邀请他们为我刊撰稿。通过巧妙运用自媒体的方式,编辑部逐渐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约稿方式,扩大的作者资源库,为杂志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知名作者在自媒体上强大的自身影响力也间接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饮食科学》不仅在作者队伍开发上运动自媒体的优势,还利用其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站、博客和微博。通过摘抄已刊发稿件中的重要内容,有为读者推荐的每日餐谱,有刊社发布的最新征订优惠活动,有对读者关于杂志发行及印刷问题的答复。虽然微博的开通占用了编辑的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在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忠诚度方面却非常有益。同时,它也挖掘了期刊的潜在受众,很多读者正是通过这个微博知晓《饮食科学》,逐渐被它的权威内容和优质服务所吸引,对它建立信任感,最终成为忠实订户。这样的运作方式,为杂志的品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品牌是期刊发展的最高层面,是期刊的无形资产和经营制胜的法宝,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是了期刊市场经营的主动权,这早已是业内的共识。 妙用自媒体,拉近编读距离
新媒体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传播语境的改变、传统话语权的解构和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自媒体的草根性与互动性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趋向于话语权平等,文字趋向短小精炼。基于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期刊编辑也应该对编辑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饮食科学》的 “育儿沙龙”栏目中,就体现了这种调整。这个栏目一改其他栏目长篇大论的编辑方式,采取了一问一答的编辑手段,在这里,作者不再板起面孔讲道理,而是放下身段,与提问的读者分享话语权,平等交流。有问必答,且回答内容简短精悍、一语中的的形式对读者来说非常实用,非常有针对性。这个栏目自开辟以来,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大量来信、来电咨询,这表明读者对这个栏目形式及内容的高度认可。
期刊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越强,则刊物的受关注程度越高,读者群和作者群将因之而不断扩大。互动的本质是双向沟通,实现主体间的信息对等。在自媒体出现之前,这种互动方式多是单向的,且是以读者为主导的,多是读者给刊物提出意见、建议,或就刊物中的疑难之处向编者和作者咨询,编者给作者的回复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延迟,这样的互动对读者来说价值大打折扣。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向沟通的方式,行为主体也转变为编者。在自媒体中,编读的互动是即时的高效的。《饮食科学》建立了专门为读者服务的QQ群及微博。每天,都有不少读者聚集在群中,这些读者多是新手妈妈或家庭主妇。在群中,成员会就宝宝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健康与疾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女儿的牙齿长得又稀又歪,会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呢”“宝宝这几天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家中老人前几天摔骨折了,饮食上该如何调理”对这些个性化比较强且急于解决的问题,编辑会及时做出解答,或咨询相关专家后给予回复。对一些较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编辑则会集中作答。微博的应用更是简单方便。读者经常会在烹饪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去查书或上网百度肯定是来不及了,她会借助微博向我刊咨询。微博就如同一条电话线,瞬间连接了读者和编者,此时的编者就如一名厨师,在读者身边亲自指导他们的实践。这种编读之间深度的、频繁的互动对刊物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单单是对抗,两者也可以在对抗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期刊编辑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编辑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必将使期刊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饮食科学》杂志社)
[1]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媒介方法,2006,(5):12-15.
[2]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2009,21(4):1-6.
[3]袁桂清,蔡丽枫.中外医药卫生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40-345.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利用移动设备经营自己的“媒体”。在媒体受众的评论与转发中,消息得以迅速传播。自媒体的个性化注定了其内容的繁杂,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到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琐碎,无不涵盖。这样使得自媒体内容包罗万象。当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网站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用户不但可以阅读网站的内容,更可以制造网站的内容。博客、微博、网络空间正从陌生变得熟悉,并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自媒体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发起了不小的冲击。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编辑应如何利用它优化编辑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与同行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正视自媒体,提升选题高度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对传统媒体来说,“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真理。《饮食科学》的前身名为《食品与发酵》,原是一本科技期刊,20世纪90年代改版后变为科普杂志。长期以来,《饮食科学》凭借自身力量行走市场并渐渐成为饮食健康类杂志的“排头兵”,这得益于其科学性、权威性的内容。优秀内容起源于优秀选题,而一个好的选题并不是编辑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编辑需要一个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信息平台。在从前,这样的信息平台可能是电视、报纸或其他杂志,但这些传统媒体在内容上容易雷同,信息量有限,无法给编辑提供广阔的视角。而自媒体的广度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个缺陷,它提供覆盖范围更广、个性化程度更高的信息内容。通过自媒体,编辑可结合本刊物的办刊宗旨和栏目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与浏览,提炼出需要的选题。例如,现今的人们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除了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也与眼下看病难、看病贵有关。公众需要通过“求医不如求己”的方式,借助日常居家养生保健这一条途径来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相应的,这些人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晒出养生保健经,分享养生心得。一些商家也借此机会推出自己的“养生理论”,推销自己的保健产品。在自媒体上流行的诸多保健品中,蛋白粉是最火的一种。和普通食物相比,蛋白粉价格昂贵,人们便习惯性地以为价高者质必佳。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正常人到底有没有必要食用蛋白粉?在自媒体上,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了解开这些疑团,笔者通过策划了“如何面对保健品的忽悠”的专题,深入探讨关于保健品的问题,使读者能够正确筛选保健品。专题文章中着重表达的是作者对蛋白粉的态度,身为营养学家的作者明确表示:“对于膳食中蛋白质确实不足的人,或者正在练健美及竞技运动需要快速增加肌肉的人来说,服用蛋白粉类产品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那些每天鱼肉蛋奶海鲜不断,膳食蛋白质已经充足的人来说,就要考虑蛋白粉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对于除运动员之外的非纯素食人群来说,即便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完全可以用摄入天然食物的方式来补充。虽然蛋白粉的质量没问题,但是性价比太低。同时,它也不能提供天然食物中所含的其他营养成分。”这个专题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少人在读后给编辑发来邮件,表明自己从中受益匪浅,作者对蛋白粉的科学解释和鲜明态度让他们及时走出了对这类保健品的认识误区,既节约了金钱,又避免了蛋白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巧用自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
优秀选题是杂志赢得市场的关键,但好的稿件仍然需要编辑去挖掘优秀作者,并将编辑意图体现在稿件上,这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饮食科学》的作者队伍中,多半是大学的教授或长期从事临床的医护人员,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素养,并对科普知识研究有着很深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稿件既科学而严谨,又平实而理性,这是考验编辑的最大问题。只有经得起科学论证又可付诸生活实践的内容,才会充盈着正能量。这样的稿件才能真正提升读者的理论水平,培养读者的阅读品位,指导他们的日常饮食。但是,这类专家、学者的人数相当有限,期刊要想内容丰富,就需要不断拓展作者队伍。利用传统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信函等联系作者,不但效率低下,且按现今人们对自我隐私的保护程度,这条路径基本是行不通的。自媒体门槛低,参与者众多,这就为编辑提供了寻找作者的良好平台。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利用自媒体寻找作者定位更精准。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利用关键词搜索,就能轻易找到许多位实名认证的营养学家。在与这些作者联系的过程中,无需知道他们的手机、邮箱、通信地址,只要通过微博的“私信”功能或博客的“小纸条”功能,就可以与作者即时取得联系。这既不会破坏作者的隐私,也不会干扰作者的日常工作。这种联系方式不受地域的阻隔,不受时间的限制。近两年,《饮食科学》杂志成功地通过微博等自媒体联系到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箫汲、赵承渊等知名民间科普人士,邀请他们为我刊撰稿。通过巧妙运用自媒体的方式,编辑部逐渐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约稿方式,扩大的作者资源库,为杂志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知名作者在自媒体上强大的自身影响力也间接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饮食科学》不仅在作者队伍开发上运动自媒体的优势,还利用其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站、博客和微博。通过摘抄已刊发稿件中的重要内容,有为读者推荐的每日餐谱,有刊社发布的最新征订优惠活动,有对读者关于杂志发行及印刷问题的答复。虽然微博的开通占用了编辑的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在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忠诚度方面却非常有益。同时,它也挖掘了期刊的潜在受众,很多读者正是通过这个微博知晓《饮食科学》,逐渐被它的权威内容和优质服务所吸引,对它建立信任感,最终成为忠实订户。这样的运作方式,为杂志的品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品牌是期刊发展的最高层面,是期刊的无形资产和经营制胜的法宝,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是了期刊市场经营的主动权,这早已是业内的共识。 妙用自媒体,拉近编读距离
新媒体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传播语境的改变、传统话语权的解构和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自媒体的草根性与互动性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趋向于话语权平等,文字趋向短小精炼。基于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期刊编辑也应该对编辑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饮食科学》的 “育儿沙龙”栏目中,就体现了这种调整。这个栏目一改其他栏目长篇大论的编辑方式,采取了一问一答的编辑手段,在这里,作者不再板起面孔讲道理,而是放下身段,与提问的读者分享话语权,平等交流。有问必答,且回答内容简短精悍、一语中的的形式对读者来说非常实用,非常有针对性。这个栏目自开辟以来,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大量来信、来电咨询,这表明读者对这个栏目形式及内容的高度认可。
期刊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越强,则刊物的受关注程度越高,读者群和作者群将因之而不断扩大。互动的本质是双向沟通,实现主体间的信息对等。在自媒体出现之前,这种互动方式多是单向的,且是以读者为主导的,多是读者给刊物提出意见、建议,或就刊物中的疑难之处向编者和作者咨询,编者给作者的回复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延迟,这样的互动对读者来说价值大打折扣。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向沟通的方式,行为主体也转变为编者。在自媒体中,编读的互动是即时的高效的。《饮食科学》建立了专门为读者服务的QQ群及微博。每天,都有不少读者聚集在群中,这些读者多是新手妈妈或家庭主妇。在群中,成员会就宝宝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健康与疾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女儿的牙齿长得又稀又歪,会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呢”“宝宝这几天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家中老人前几天摔骨折了,饮食上该如何调理”对这些个性化比较强且急于解决的问题,编辑会及时做出解答,或咨询相关专家后给予回复。对一些较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编辑则会集中作答。微博的应用更是简单方便。读者经常会在烹饪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去查书或上网百度肯定是来不及了,她会借助微博向我刊咨询。微博就如同一条电话线,瞬间连接了读者和编者,此时的编者就如一名厨师,在读者身边亲自指导他们的实践。这种编读之间深度的、频繁的互动对刊物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单单是对抗,两者也可以在对抗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期刊编辑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编辑工作中优化工作方法,必将使期刊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饮食科学》杂志社)
[1]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媒介方法,2006,(5):12-15.
[2]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2009,21(4):1-6.
[3]袁桂清,蔡丽枫.中外医药卫生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4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