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优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即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领悟新课程要领,掌握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教学手段这三方面做起。
一、教育理念的轉变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语文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即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先分发“语文疑问答题卡”,让有疑问的学生把在学习过程的疑问写在纸上,然后还随机发给学生,其他学生拿到答题卡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老师再收起来,进行分析评判,指出里面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教学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形式、评价学习成绩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随着育人标准的改变,教学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更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新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学习成绩的多样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1)闭卷书面考试。以单元考试、专题测试等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开放式考核。以开放性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查阅报纸、杂志、网站等,最后写成演讲稿和小论文。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语文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以语文科学的独特敏锐性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渗透STS教育,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等。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程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常规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而简便、科学而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1.重视“粉笔教学”
传统的边讲边演式板书的“粉笔教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媒体传递教学知识和教育思想,它所体现的那种灵活与精巧、机智与准时、融洽与到位,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重视挂图、标本、模型、语文活体的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多样地教学媒体,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长江三峡等的图片、视频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积极地思考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3.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直观展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获得难得的个人体验。如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充分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拙政园、退思园以及其他一些古代园林的典型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小桥流水、舞榭歌台、假山盆景,边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彻底理解了苏州园林的优美精巧、饱含人文底蕴的文化特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潜能,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去,才能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领悟新课程要领,掌握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教学手段这三方面做起。
一、教育理念的轉变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语文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即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先分发“语文疑问答题卡”,让有疑问的学生把在学习过程的疑问写在纸上,然后还随机发给学生,其他学生拿到答题卡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老师再收起来,进行分析评判,指出里面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教学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形式、评价学习成绩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随着育人标准的改变,教学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更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新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学习成绩的多样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1)闭卷书面考试。以单元考试、专题测试等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开放式考核。以开放性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查阅报纸、杂志、网站等,最后写成演讲稿和小论文。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语文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以语文科学的独特敏锐性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渗透STS教育,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等。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程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常规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而简便、科学而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1.重视“粉笔教学”
传统的边讲边演式板书的“粉笔教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媒体传递教学知识和教育思想,它所体现的那种灵活与精巧、机智与准时、融洽与到位,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重视挂图、标本、模型、语文活体的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多样地教学媒体,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长江三峡等的图片、视频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积极地思考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3.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直观展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获得难得的个人体验。如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充分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拙政园、退思园以及其他一些古代园林的典型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小桥流水、舞榭歌台、假山盆景,边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彻底理解了苏州园林的优美精巧、饱含人文底蕴的文化特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潜能,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去,才能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