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的狂风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于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计算机模型,成功地描述和解释了木星带状风圈的所有重要特征。这项模拟暗示,木星上的风流系统也许一直深入到7000千米以下的深层大气之中。
  驱动这些风流的力量是一些较小的湍流,它们被行星弯曲的表面和迅速的自转整理成了环绕行星的带状风圈。这个计算机模型还解释了为什么会存在二种类型的风圈:赤道附近的是强劲而宽阔的风圈,而较高纬度则是狭窄的微风带。这些原因深藏在行星的内部,在那里,极大的压强使得大气呈现出一种金属状态。
  木星,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提供了一幅迷人的景色。许多不同色彩的云带就像腰带一样环抱着这颗行星,这些云带反映出了一个极其强劲和稳定的、沿着东西方向吹动的风流系统。将1979年的“旅行者”号和最近的“卡西尼”号飞船所做的测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个系统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这些风随着云带的变化而改变方向:赤道二边暗云带中的风吹向东方,而极地附近暗云带中的风则吹向西方。最强的风圈位于赤道上,以每秒170米的速度吹向东方。这些风圈可以被分成二类:较强、较宽的风圈集中在赤道附近,而较高纬度的风圈通常较弱、较窄。
  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者组成的小组已经提出了第一个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木星风圈系统的所有重要性质,并且可以解释它的起源。关于木星大气动力学的模型可以被分为二类:浅层模型和深层模型。浅层模型的支持者们将地球气象学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应用到木星的大气层之中。因为与行星的直径相比,地球的大气层是非常薄的,它的球壳形态可以用一个简化的球面来近似,这使得计算机模拟可以运行得更快。这种模型也成功地产生出了几条云带,但在其他方面却失败了:赤道风圈——木星上最强的风圈吹错了方向,二类风圈之间的差别也消失了,所有的风圈都差不多。
  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弗雷德里克·伯西发展出第一个深层动力学模型。他指出,木星和地球大气之闻,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差异:地球的大气是有行星的岩石表面作为边界的。而木星是一个气体行星。根本没有一个底面能够将风限制在薄薄的一层球面上。这样,高速风流就被限制在了外侧10%的行星半径之内。
其他文献
扑朔迷离的玛雅文化    毫无疑问,古玛雅文明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的印第安诸多文化中独占鳌头。所有古代伟大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就像众所周知的那样,都发生在江河流域,这些地方得天独厚,每年的河水泛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中国:唯有玛雅文明仿佛与自己过不去,它永久性躲藏于难以接近的热带丛林里——如今这里是南墨西哥和北危地马拉所在地。令人感叹的是,古玛雅人在这些地
期刊
探险家米切尔·海吉斯在中美洲的鲁班埃顿古城发现了一个水晶头颅,这个水晶头颅相当精致洁净,长约18厘米,宽高各约13厘米,重约5千克。在形状与构造上,几乎完全等同于人的头颅。让人奇怪的是,尽管头颅本身没有什么色泽,但是它能放射出一种明亮无色的光,仿佛夜晚明月的光环一样。如果把它放在房间里,将会有某种声音不时地从屋子的四周发出来。那声音不像是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更像是从人的嗓子里发出的柔和的歌唱声,在它
期刊
问题的提出    如今“温室效应”作为一个流行词语,几乎人人皆知,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稿和讲演活动中。人们慷慨陈词,各抒己见,甚至到了谈“温”色变的地步。其实,“温室效应学说”并非近年才盛行,早在1896年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勒尼斯就已率先提出。20世纪50年代又有人提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1倍,则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增高2℃~4℃。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其结
期刊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小城被李·哈威·奥斯瓦尔德刺杀。谋杀被称为“世纪谋杀”。究其起因,众说纷纭。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肯尼迪之死与C1A和UFO有关。那么UFO是导致总统被刺杀的主要因素之一吗?CIA掌门人杜勒斯和安格列顿与谋杀有关吗?肯尼迪与CIA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冷战期间,苏美展开了激烈的谍报战。除了担心原子弹秘密被窃外,CIA最重要的秘密就是关于新武器发展和新一代
期刊
我们无法将古玛雅人视为消失在几百年历史深处的幽灵,至今还有近300万他们的直接后裔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托斯部分地区。在中美洲四季常青的热带丛林里可探察到公元1世纪-公元16世纪的数十座玛雅城市的废墟。新旧大陆时代的博物馆存放着大量宝物,那是考古学家多年来从玛雅人居住地和坟墓中挖掘出来的文物:既有优雅的彩陶,也有赤陶雕塑,还有软玉、骨头和贝壳制作的美丽装饰品……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
期刊
时间是公元10世纪左右,在玛雅人居住的平原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城市中心,开始出现了这种情况:居民们仿佛一夜间死亡,或突然消失了。其原因不得而知,大型建筑物上没有一点迹象反映,玛雅记事的日历墙上也没有标明,鼎盛时代的社会突然经历了衰退变化。不久前还繁荣昌盛的文明究竟怎么了?这种骤灭的发生是否是个意外?情况正如考古学家埃尼克·顿姆索指出的那样,建筑物突然停工,以致专门为某个大厦做地基的石块还闲置在那里,而
期刊
这幅罕见的图像显示的是AB7星系,是麦哲伦星云中最活跃的星系之一。大小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二个卫星星系。AB7星系是一个双子恒星:一颗是高度演进的大质量恒星沃尔夫——拉叶星,一颗是中年O型恒星。这二个与众不同的恒星有强烈的能不断放射出高能粒子的星风,类似于太阳的太阳风,但是这种星风要比太阳风强烈107倍~109倍。这些强风能对周围的星际物质施加巨大压力,迫使星云形成“气泡”——图像中可见的有蓝光的
期刊
古人类(猿)是什么时期登上青藏高原的呢?  古猿与动物无异,它们并不知道冰川与洪水的规律,也不知道有计划地躲避灾难,它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哪里有丰富的果林,它们就到哪里去生活。因此,猿们初上青藏高原的时期,高原一定是一处巨大的丰富果林区,也即植物学上称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如果灵长类初登高原时,高原顶面就已升到海拔2500米以上,超过了丰富果林带的上限,且已近寒冷,那么,灵长类便会扭
期刊
会合点32:  欢迎第一个单细胞表亲!    时间:  可能在9亿年前,距离我们上一个会合点大约有1亿年。    地点:  海洋中。    加几者:  140种现生的领鞭毛虫。    形貌:  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细胞了,长着一条用来做推进器的鞭毛。有时我们还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松散的小群体,但结构与海绵不同。此外,我们所有的细胞都是相同的,没有产生分化。    特征:  领鞭毛虫被认为是现存的生物中与
期刊
贴子来源:U客论坛·UFO探索   帖子名称: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帖子地址:http://bbs.fdts.com cn/threod-2816-1-6.html  发帖时间:2009年6月25日  楼主:简单    编者:一个全新的栏目,希望借助这个栏目,将大家在u客论坛中的“胡言乱语”集中发布到这里,使更多的读者可以在这些“稚嫩”的思想火花中有所思,有所得。也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论坛,积极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