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廣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而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篇幅文章段落、枯燥无趣的历史教材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以往陈旧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不利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无法增进高中历史知识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挖掘多样化的高中历史教学途径,不仅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同时也减轻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相互探讨找出问题答案,并有效掌握高中历史相关知识点。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中,让高中学生认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做出了怎么样影响和改变。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相关高中历史学习资料,以丰富的历史事件记录片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更为直观的印象,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缺乏丰富的历史背景内容,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无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高中历史教学课件,运用历史插图,通过有趣的图片、绘声绘色的高中历史课堂内。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传奇人生经历,同时播放莫扎特的名曲《第一交响曲》,使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其人格魅力,课堂中教师做以下动作,如下所示:
教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莫扎特。
教师:你们从历史资料上的莫扎特,阅读它的传奇人生历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音乐天才,无私奉献等。
利用信息技术,让高中历史内容变得图文并茂,不再枯燥无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活跃能力,并提高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科教学优质高效。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学习只是一味地读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上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浏览相关网站查询高中历史资料,再结合教师指导,梳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过程,罗列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浏览网页收集资料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全部历程,了解相关时期的政治制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的时候,开头可以通过故事来讲解古代人物是如何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身心上感受到人物是如何拥有爱国精神,在哪种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不考虑自身安危,依然不畏的去为国捐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鸦片战争”一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鸦片战争的演变过程,如,可以通过鸦片战争历史演变顺序接龙游戏,教师引导学生以此填写空缺,左边是1862年日本《玩过任务图会》,上面清晰的记载了中国鸦片战争过程中牺牲的英雄,其中“陈化成”就是其中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他是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学生骄傲,从而增加学生爱国精神。可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对媒体等教学方式,更有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肢体等,大大强化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总之,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缺乏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眼球,致使高中历史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可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学在云端赢在指尖——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2):44-46.
[2]向家群.如何高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3]王威,王玲.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123+125.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以往陈旧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不利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无法增进高中历史知识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挖掘多样化的高中历史教学途径,不仅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同时也减轻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相互探讨找出问题答案,并有效掌握高中历史相关知识点。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中,让高中学生认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做出了怎么样影响和改变。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相关高中历史学习资料,以丰富的历史事件记录片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更为直观的印象,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缺乏丰富的历史背景内容,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无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高中历史教学课件,运用历史插图,通过有趣的图片、绘声绘色的高中历史课堂内。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传奇人生经历,同时播放莫扎特的名曲《第一交响曲》,使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其人格魅力,课堂中教师做以下动作,如下所示:
教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莫扎特。
教师:你们从历史资料上的莫扎特,阅读它的传奇人生历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音乐天才,无私奉献等。
利用信息技术,让高中历史内容变得图文并茂,不再枯燥无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活跃能力,并提高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科教学优质高效。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学习只是一味地读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上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浏览相关网站查询高中历史资料,再结合教师指导,梳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过程,罗列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浏览网页收集资料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全部历程,了解相关时期的政治制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的时候,开头可以通过故事来讲解古代人物是如何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身心上感受到人物是如何拥有爱国精神,在哪种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不考虑自身安危,依然不畏的去为国捐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鸦片战争”一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鸦片战争的演变过程,如,可以通过鸦片战争历史演变顺序接龙游戏,教师引导学生以此填写空缺,左边是1862年日本《玩过任务图会》,上面清晰的记载了中国鸦片战争过程中牺牲的英雄,其中“陈化成”就是其中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他是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学生骄傲,从而增加学生爱国精神。可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对媒体等教学方式,更有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肢体等,大大强化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总之,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缺乏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眼球,致使高中历史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可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学在云端赢在指尖——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2):44-46.
[2]向家群.如何高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3]王威,王玲.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