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作文的学习也是重要一部分。小学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难点,就如何引导学生写作,老师会感到很吃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得出,作文教学在低年级展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搜集优美的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等,做好储备工作,才能在后期的写作中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三方面就如何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妙趣横生这一话题进行如下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74-01
小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较少,且对现实生活没有深入感触,因此无法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实际,通过对素材的充分积累,方可使得学生的真实情感得以表达,进而撰写出好文章。学生并未对文章写作这一枯燥事情表现出极大兴趣,且因为自身积累不足,使得作文写作时无法对理想素材进行运用,即便作文已经写成,往往也不切实际。因此,教师需探究新颖的方式,使学生对此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讲解更为轻松,学生也可更为愉快地学习。
一、通过互助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在开展小学的教学工作时也普遍运用了多样化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如: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将当下小学生们喜欢的影视节目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在觀看节目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观看完后要写观后感,促进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不仅如此,借助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从而起到激发兴致的作用。如:将“冬天的森林”作为作文的题目,写一篇童话作文。在课程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寻找具有冬天森林特色的图片)后,利用幻灯片将这些图片播放给学生们看,并讲述一些关于冬天中的有趣事件或者是小动物,鼓励他们积极地想象,大胆地创作。完成后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式阅读,借助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们想象力的同时,也可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读写结合策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有效使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习作的营养,还能使学生把一些经典文章里所用到的写作手法引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有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应当充分借助读写结合策略,从而助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对《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习作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小动物,如,活泼可爱的小狗、机灵轻盈的小燕子、引颈高歌的白鹅等,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目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那么我们应如何写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篇学习过的范文《燕子》。”
三、注重平时积累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小学阶段的课本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方考虑,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文章,同时,在新的义务教育标准下,课文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课后练习中也要求背诵或熟读好段、积累好词的要求。课本中的文章,教师会带领学生反复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在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快速掌握词句的涵义。这就为他们后期准确地运用词语奠定了基础。例如,当学习完写景的文章后,学生就可以学到一些描写景物的形容词,还可以了解到与这一景观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必须写日记,还要对日记的格式等做灵活的调整。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作为日记,二年级就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或者摘抄优美的段落。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有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日记较作文来说比较灵活,学生日常的所见、所思、所想都可以写在日记中。教师在检查学生日记的时候要做好保密工作,不盲目地公开日记中的内容,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就日常发生的种种琐事而言,都可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使他们乐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在写作中克服畏难情绪,享受写作的乐趣。
四、对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语文写作的授课环节中,授课教师要重点讲解、传授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全体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发现并积累用于写作的素材,加强自己的词汇、语句量,开拓思路。想要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写作,并使文章的质量有保证,就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优质的素材以及正确、广阔的思路。
五、结语
综上可知,作文教学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当中有着重要作用。如今为对学生写作兴趣以及水平进行提升,语文教师需对当前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组织野外活动,实施课外写作教学,组织研讨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同时借电子白板来点评学生作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且借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及能力。只有这样才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包久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习作素材的途径[J].华夏教师,2018(25):22-23.
[2]李正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名师在线,2018(25):34-3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74-01
小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较少,且对现实生活没有深入感触,因此无法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实际,通过对素材的充分积累,方可使得学生的真实情感得以表达,进而撰写出好文章。学生并未对文章写作这一枯燥事情表现出极大兴趣,且因为自身积累不足,使得作文写作时无法对理想素材进行运用,即便作文已经写成,往往也不切实际。因此,教师需探究新颖的方式,使学生对此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讲解更为轻松,学生也可更为愉快地学习。
一、通过互助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在开展小学的教学工作时也普遍运用了多样化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如: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将当下小学生们喜欢的影视节目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在觀看节目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观看完后要写观后感,促进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不仅如此,借助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从而起到激发兴致的作用。如:将“冬天的森林”作为作文的题目,写一篇童话作文。在课程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寻找具有冬天森林特色的图片)后,利用幻灯片将这些图片播放给学生们看,并讲述一些关于冬天中的有趣事件或者是小动物,鼓励他们积极地想象,大胆地创作。完成后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式阅读,借助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们想象力的同时,也可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读写结合策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有效使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习作的营养,还能使学生把一些经典文章里所用到的写作手法引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有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应当充分借助读写结合策略,从而助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对《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习作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小动物,如,活泼可爱的小狗、机灵轻盈的小燕子、引颈高歌的白鹅等,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目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那么我们应如何写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篇学习过的范文《燕子》。”
三、注重平时积累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小学阶段的课本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方考虑,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文章,同时,在新的义务教育标准下,课文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课后练习中也要求背诵或熟读好段、积累好词的要求。课本中的文章,教师会带领学生反复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在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快速掌握词句的涵义。这就为他们后期准确地运用词语奠定了基础。例如,当学习完写景的文章后,学生就可以学到一些描写景物的形容词,还可以了解到与这一景观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必须写日记,还要对日记的格式等做灵活的调整。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作为日记,二年级就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或者摘抄优美的段落。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有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日记较作文来说比较灵活,学生日常的所见、所思、所想都可以写在日记中。教师在检查学生日记的时候要做好保密工作,不盲目地公开日记中的内容,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就日常发生的种种琐事而言,都可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使他们乐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在写作中克服畏难情绪,享受写作的乐趣。
四、对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语文写作的授课环节中,授课教师要重点讲解、传授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全体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发现并积累用于写作的素材,加强自己的词汇、语句量,开拓思路。想要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写作,并使文章的质量有保证,就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优质的素材以及正确、广阔的思路。
五、结语
综上可知,作文教学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当中有着重要作用。如今为对学生写作兴趣以及水平进行提升,语文教师需对当前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组织野外活动,实施课外写作教学,组织研讨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同时借电子白板来点评学生作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且借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及能力。只有这样才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包久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习作素材的途径[J].华夏教师,2018(25):22-23.
[2]李正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名师在线,2018(2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