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计算能力关乎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之后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加以重视,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以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为切入点,重点探索与研究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式,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速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57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要 求较高。然而,小学数学学科 涉及许多计算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 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有 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计算能力,才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采用多样化计算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也是无趣的,作为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符号都很难记,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时便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多媒体制作小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符号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再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这样学生便会在兴趣的带动下展开计算,从而乐于计算。另外,也可以开展计算竞赛,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比赛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计算意识。但要注意比赛题目多样化、练习题型灵活化,以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评优奖励的方式,达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运用简便方法,提升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简便计算是提升学生计算速度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遇到计算题时没有将简便计算方法放到解题的第一步。如题:妈妈在商场给小红买了 38 元的书包,给爸爸买了 75 元的剃须刀,又买了 62 元的生活用品,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题目学生很快便列出算式:38+75+62,但是在计算时却忘了怎样计算最快、最准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价值,例如利用 “满十进一”法计算,这样做既快捷又准确,要发现算式中可以满十的数38 和 62,将两个数相加后便可以得到100,然后再与75相加,最终答案是175。这样的简便计算方法比按顺序计算要快得多,计算结果也更准确,学生认识了简便计算法的运用价值,也 提升了计算的速度。
三、加强教学监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应 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 讲解完整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对计算过程有一个系统认知,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与验算能力。同时,在学生刚刚 接触数学计算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书写加以规范,使学生可以在验算时有一个好的依 据。结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可以发现,学生的草纸存在胡乱涂写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验算习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监督,规范学生的草纸使用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策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典型数学问题,如 90-45、80-36、36+27、45+31等, 以此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 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观察学生数学计算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应用计算器进行结果计算,这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与强化。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 习情境,譬如,小明要去超市购 买水果,水果称重完以后,小明怎样才能知道收银员找给自己的零钱是准确的呢?引发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想到“利用 计算器将结果算出”,此时教师 向该名学生提出:“假如小明手 中没有计算器,应该怎么办 呢?”大多数想到利用口算、笔算等方式,进行结果验算,通过对比的方式即可知道找多少零钱。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认识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 的必要性,明白计算器设备无 法始终帮助自己进行数学计算,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四、理解算术理论,掌握计算方法
在学生计算能力获得提升前,要指导他们对算法和算理关系进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算术理论知识内容, 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计算的方式与方法。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计算方法过于重视,对算术理论方面的探究却很少。所以,教师要注重对算理的教授,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关于加法交换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典故,如“朝三暮四”,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涵,懂得3+4 和 4+3 的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引入“加法交换律 a+b=b+a”,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也可以提出相关内容问题,加强思考意识,在头脑中进行思考与探究,为之后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或者选择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展示加法交换律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數学知识间的关联,以此掌握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掌握运算法则,体会知识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任何一个计算都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只有掌握了运算法才能提升运算能力。如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都有一定的运算法则,只有掌握它的法则才能明白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运算规律和知识形成过程。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关于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算式 3×9 和 9×3,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时学生发现“3”和“9”只是交换了位置,其计算结果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所得结论:两数相乘,因数位置发生变换,其计算结果不改变,即 a×b=b×a。这样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同时,让其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极 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计算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总之,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计算形式,加强简便计算的运用, 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
[2]仇玉玲.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10):57.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速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57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要 求较高。然而,小学数学学科 涉及许多计算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 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有 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计算能力,才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采用多样化计算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也是无趣的,作为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符号都很难记,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时便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多媒体制作小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符号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再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这样学生便会在兴趣的带动下展开计算,从而乐于计算。另外,也可以开展计算竞赛,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比赛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计算意识。但要注意比赛题目多样化、练习题型灵活化,以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评优奖励的方式,达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运用简便方法,提升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简便计算是提升学生计算速度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遇到计算题时没有将简便计算方法放到解题的第一步。如题:妈妈在商场给小红买了 38 元的书包,给爸爸买了 75 元的剃须刀,又买了 62 元的生活用品,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题目学生很快便列出算式:38+75+62,但是在计算时却忘了怎样计算最快、最准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价值,例如利用 “满十进一”法计算,这样做既快捷又准确,要发现算式中可以满十的数38 和 62,将两个数相加后便可以得到100,然后再与75相加,最终答案是175。这样的简便计算方法比按顺序计算要快得多,计算结果也更准确,学生认识了简便计算法的运用价值,也 提升了计算的速度。
三、加强教学监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应 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 讲解完整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对计算过程有一个系统认知,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与验算能力。同时,在学生刚刚 接触数学计算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书写加以规范,使学生可以在验算时有一个好的依 据。结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可以发现,学生的草纸存在胡乱涂写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验算习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监督,规范学生的草纸使用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策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典型数学问题,如 90-45、80-36、36+27、45+31等, 以此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 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观察学生数学计算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应用计算器进行结果计算,这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与强化。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 习情境,譬如,小明要去超市购 买水果,水果称重完以后,小明怎样才能知道收银员找给自己的零钱是准确的呢?引发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想到“利用 计算器将结果算出”,此时教师 向该名学生提出:“假如小明手 中没有计算器,应该怎么办 呢?”大多数想到利用口算、笔算等方式,进行结果验算,通过对比的方式即可知道找多少零钱。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认识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 的必要性,明白计算器设备无 法始终帮助自己进行数学计算,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四、理解算术理论,掌握计算方法
在学生计算能力获得提升前,要指导他们对算法和算理关系进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算术理论知识内容, 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计算的方式与方法。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计算方法过于重视,对算术理论方面的探究却很少。所以,教师要注重对算理的教授,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关于加法交换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典故,如“朝三暮四”,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涵,懂得3+4 和 4+3 的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引入“加法交换律 a+b=b+a”,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也可以提出相关内容问题,加强思考意识,在头脑中进行思考与探究,为之后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或者选择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展示加法交换律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數学知识间的关联,以此掌握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掌握运算法则,体会知识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任何一个计算都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只有掌握了运算法才能提升运算能力。如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都有一定的运算法则,只有掌握它的法则才能明白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运算规律和知识形成过程。例如,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关于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算式 3×9 和 9×3,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时学生发现“3”和“9”只是交换了位置,其计算结果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所得结论:两数相乘,因数位置发生变换,其计算结果不改变,即 a×b=b×a。这样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同时,让其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极 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计算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总之,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计算形式,加强简便计算的运用, 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
[2]仇玉玲.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