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使个人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统一。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性学科,自然要承担起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然后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这样一来,可以逐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37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德育为本质的学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法忽视的部分。除了在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中也提出了明确的生命教育要求。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是对本学科特质的彰显,也是对我国先进教育传统的继承,更是助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我们该如何实施生命教育呢?总结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一、立足课堂教学,延伸学习范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为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依据,并且要结合教材主题选择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价值内涵,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及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节主要包括“生活难免有挫折”与“发掘生命的力量”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逆境与挫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学习一些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完成课堂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笔者从一些经典的书籍中引入了与挫折有关的学习资料,如《用脚飞翔的女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与探讨,学生汲取了课内外文本的思想精髓,对正确挫折观的养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注重直观感受,促进感性认知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落后,对生命内涵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命教育内容,有时难以准确理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内容通过十分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逐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
通常来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直观化的生命教育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种具体的形式。第一,生命叙事法。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既包括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与生命经历的感悟,也包括对他人生活经验与经历的体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尝试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或者听说的真实的生命事件,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进行活动[3]。为此,笔者会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主题创设具体的情境,从而在表演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三,影视赏析法。影视剧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很多影视剧中也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生命思想内涵,如《阿甘正传》《活着》等。总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设计情境活动,切实感受生命
将生命教育寓于真实课堂的具体情境中,不仅能够消除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情境的支持下切实感受生命、获得心理机能上的发展。同时,情境活动的设计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生动,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方式,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性与实践性,营造了更为形象具体的生命教育环境。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的学习引导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即兴表演活动。笔者先以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创设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即兴表演,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情境一:周末,你和朋友手拉手去郊游,朋友不慎掉入湖中。
笔者用纸板、木棍等资源模拟当时的环境,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救人过程,根据学生的反应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对于学生想要折断树枝拉水中的朋友上岸,笔者提示,树枝太硬了折不断;对于学生走近湖旁拉朋友,笔者提示,湖边石块上的青苔很滑,不小心会落入水中的。
笔者的适时提醒,既增强了课堂情境模式的真实性和灵动性,也让整个救人过程更加惊心动魄,提升了情境活动的体验性。同时,笔者的提醒也帮学生明确了在敬畏他人生命时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任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安全问题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联系现实生活,引导深入反思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才能突显出生命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完成课内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从而真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例如,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惜福”的意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以“亲情之爱”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深情。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感恩父母的观念,笔者组织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的恩情。在这种生活化的生命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相关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视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生命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结合点,要利用恰当的手段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还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保障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敏娟.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报告[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2-133.
[2]陈滨.重视生命教育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5):170.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37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德育为本质的学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法忽视的部分。除了在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中也提出了明确的生命教育要求。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是对本学科特质的彰显,也是对我国先进教育传统的继承,更是助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我们该如何实施生命教育呢?总结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一、立足课堂教学,延伸学习范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为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依据,并且要结合教材主题选择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价值内涵,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及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节主要包括“生活难免有挫折”与“发掘生命的力量”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逆境与挫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学习一些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完成课堂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笔者从一些经典的书籍中引入了与挫折有关的学习资料,如《用脚飞翔的女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与探讨,学生汲取了课内外文本的思想精髓,对正确挫折观的养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注重直观感受,促进感性认知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落后,对生命内涵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命教育内容,有时难以准确理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内容通过十分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逐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
通常来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直观化的生命教育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种具体的形式。第一,生命叙事法。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既包括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与生命经历的感悟,也包括对他人生活经验与经历的体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尝试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或者听说的真实的生命事件,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进行活动[3]。为此,笔者会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主题创设具体的情境,从而在表演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三,影视赏析法。影视剧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很多影视剧中也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生命思想内涵,如《阿甘正传》《活着》等。总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设计情境活动,切实感受生命
将生命教育寓于真实课堂的具体情境中,不仅能够消除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情境的支持下切实感受生命、获得心理机能上的发展。同时,情境活动的设计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生动,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方式,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性与实践性,营造了更为形象具体的生命教育环境。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的学习引导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即兴表演活动。笔者先以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创设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即兴表演,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情境一:周末,你和朋友手拉手去郊游,朋友不慎掉入湖中。
笔者用纸板、木棍等资源模拟当时的环境,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救人过程,根据学生的反应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对于学生想要折断树枝拉水中的朋友上岸,笔者提示,树枝太硬了折不断;对于学生走近湖旁拉朋友,笔者提示,湖边石块上的青苔很滑,不小心会落入水中的。
笔者的适时提醒,既增强了课堂情境模式的真实性和灵动性,也让整个救人过程更加惊心动魄,提升了情境活动的体验性。同时,笔者的提醒也帮学生明确了在敬畏他人生命时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任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安全问题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联系现实生活,引导深入反思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才能突显出生命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完成课内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从而真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例如,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惜福”的意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以“亲情之爱”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深情。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感恩父母的观念,笔者组织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的恩情。在这种生活化的生命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相关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视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生命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结合点,要利用恰当的手段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还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保障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敏娟.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报告[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2-133.
[2]陈滨.重视生命教育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