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儿歌的语言活泼,内容丰富,韵律十足,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中班的儿歌,结构较为复杂,篇幅较长,教材中儿歌呈现出来的画面是整幅的、挂图式的,这样的大幅图片并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中班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借助一些笼统、概括的图片并不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语言。动画可以架起桥梁,但常常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制作,幼儿不能参与其中,且多媒体的使用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图标的出现恰好能解决这样的尴尬,它的应用在儿歌类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
图标不同于图片,它是由整幅图像分解出来的一个记号,可以是图形、标志、图画、符号。相对于图片,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语言文字,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载体,更具形象性、灵活性、直观性和有趣性。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图标可以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看到的、想说的内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出示图标并对比不同图标的色彩,幼儿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借助图标完整地用语言表述内容,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2.促进幼儿创造性地想象、创编。幼儿对儿歌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仿编儿歌的能力。图标给仿编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
1.简单形象,易理解。图标应该是单个、较小、画面简洁、容易理解的。在设计儿歌图标前,教师要充分理解儿歌的内容,仔细分析每一句,并提炼出关键的信息,让设计出来的图标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情感、特征等,让幼儿一看就明白。
2.趣味科學,有层次。有些儿歌的词语比较抽象,单靠说教幼儿很难理解。如“冷清”这个词,不是口语化的,教师需要加入一些情境才能让幼儿理解。
3.幼儿参与,显自主。图标的设计,不应由教师独自包揽,教师只是引导者,应将更多自主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图标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无争议的图标,空出儿歌中的一些重难点语句的图标,让幼儿讨论交流,商量决定,进行填补。
1.整体与局部共结合。教师可以在开始时呈现出儿歌的所有图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测儿歌的内容。当幼儿用语言描绘出大概意思,可以略微猜出儿歌内容时,教师念读儿歌,帮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教师也可以递进式地呈现图标,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图。这样幼儿可以由浅及深、由局部到整体地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需要,巧妙灵活地呈现图标,避免单一的呈现方式。
2.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图标不是一个固定的符号、图形或者标记。其设计灵活,教师可动静交替地呈现图标。如中班儿歌《下雪天像过节》中第一句:“雪下了一夜”,这时教师可呈现出一个静态的黑夜图标,上面的雪花可以现场用白色的笔添画出来,营造出“下雪”的样子。
3.隐藏与呈现互渗透。图标的介入并不是一成不变、面面俱到的,而应是裁处得体、疏密有致。对于一些儿歌中较复杂的语句,教师可以用图标呈现;而一些简单的、重复的语句,则不需要图标。如中班儿歌《月亮》的第一、二句:“每一轮树梢,挂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这几句的儿歌内容,只需依次呈现出“树梢”“月亮”“宝宝”“池塘”“青蛙”几个图标即可,那句“月亮和我好”反复出现,则不需要每次都呈现图标。
总之,图标可以帮助幼儿将抽象的物体形象化,为他们理解、欣赏儿歌提供有效的支架。图标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年龄发展特点,为他们的理解表达、自主学习、想象创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小小的图标,隐藏着大大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和使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中班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借助一些笼统、概括的图片并不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语言。动画可以架起桥梁,但常常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制作,幼儿不能参与其中,且多媒体的使用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图标的出现恰好能解决这样的尴尬,它的应用在儿歌类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
图标的概念
图标不同于图片,它是由整幅图像分解出来的一个记号,可以是图形、标志、图画、符号。相对于图片,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语言文字,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载体,更具形象性、灵活性、直观性和有趣性。
图标的意义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图标可以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看到的、想说的内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出示图标并对比不同图标的色彩,幼儿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借助图标完整地用语言表述内容,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2.促进幼儿创造性地想象、创编。幼儿对儿歌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仿编儿歌的能力。图标给仿编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
图标的设计
1.简单形象,易理解。图标应该是单个、较小、画面简洁、容易理解的。在设计儿歌图标前,教师要充分理解儿歌的内容,仔细分析每一句,并提炼出关键的信息,让设计出来的图标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情感、特征等,让幼儿一看就明白。
2.趣味科學,有层次。有些儿歌的词语比较抽象,单靠说教幼儿很难理解。如“冷清”这个词,不是口语化的,教师需要加入一些情境才能让幼儿理解。
3.幼儿参与,显自主。图标的设计,不应由教师独自包揽,教师只是引导者,应将更多自主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图标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无争议的图标,空出儿歌中的一些重难点语句的图标,让幼儿讨论交流,商量决定,进行填补。
图标的呈现
1.整体与局部共结合。教师可以在开始时呈现出儿歌的所有图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测儿歌的内容。当幼儿用语言描绘出大概意思,可以略微猜出儿歌内容时,教师念读儿歌,帮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教师也可以递进式地呈现图标,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图。这样幼儿可以由浅及深、由局部到整体地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需要,巧妙灵活地呈现图标,避免单一的呈现方式。
2.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图标不是一个固定的符号、图形或者标记。其设计灵活,教师可动静交替地呈现图标。如中班儿歌《下雪天像过节》中第一句:“雪下了一夜”,这时教师可呈现出一个静态的黑夜图标,上面的雪花可以现场用白色的笔添画出来,营造出“下雪”的样子。
3.隐藏与呈现互渗透。图标的介入并不是一成不变、面面俱到的,而应是裁处得体、疏密有致。对于一些儿歌中较复杂的语句,教师可以用图标呈现;而一些简单的、重复的语句,则不需要图标。如中班儿歌《月亮》的第一、二句:“每一轮树梢,挂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这几句的儿歌内容,只需依次呈现出“树梢”“月亮”“宝宝”“池塘”“青蛙”几个图标即可,那句“月亮和我好”反复出现,则不需要每次都呈现图标。
总之,图标可以帮助幼儿将抽象的物体形象化,为他们理解、欣赏儿歌提供有效的支架。图标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年龄发展特点,为他们的理解表达、自主学习、想象创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小小的图标,隐藏着大大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