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妇在娩出胎儿后的24小时内,利用专业计量方法计算出失血量高于500mL的称之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保证产妇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宫缩乏力
临床数据显示,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状况下,产妇娩出胎盘后,子宫收缩为硬球状,位于宫底平脐处。如果发生宫缩乏力,会造成宫底升高,子宫变软,轮廓不清晰,阴道出血增多。按摩子宫或使用缩宫药物后,子宫逐渐变硬,阴道出血停止或是减少,可判断为宫缩乏力。
(二)胎盘因素
如果产妇正常娩出胎儿10分钟后还没有娩出胎盘,同时阴道大量出血,那么可以考虑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可能存在胎盘嵌顿、粘连或植入、部分剥离以及残留胎盘或胎膜。
(三)损伤软产道
阴道分娩时,利用手术器械助产,比如利用产钳、吸引胎头、行臀牵引术、分娩巨大儿、产力太强同时软产道组织弹性不佳都会损伤软产道。如果怀疑为损伤软产道造成出血,医生需要检查会阴、阴道和宫颈是否存在损伤。
(四)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出现阴道持续出血、血液凝固性差、不容易止血甚至多部位同时出血,医生可通过凝血功能监测判断。
(一)术前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和产妇沟通,及时纠正产妇负面心理因素,让产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并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知识,告知产妇疼痛对于生产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提高产妇生产依从性。学习正确的呼吸法和自然分娩时用力方法能促進子宫正常收缩,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情况。护理人员也要缓解产妇和家属紧张的情绪,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二)心理护理
有些自然分娩产妇存在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产妇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产后出血和恢复情况。另外,产妇在妊娠期心理波动较大,特别是存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要同时承受分娩和产后出血双重压力,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从而可以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改善预后质量。分娩时护理人员可以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调动生产积极性,从而更好地面对生产。研究表明,进行心理护理对控制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产后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调整产妇心态,确保产妇身体尽快恢复。
(三)产后出血急救护理
如果产妇产后出血量过多,容易发生出血性休克,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抢救,做好保暖、吸氧并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同时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及时查明出血原因,制定合理的止血方案和措施。患者因宫缩乏力出血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宫缩纠正出血,利用按摩子宫、静脉滴注催产素、使用麦角新碱等方法,让子宫保持良好收缩状态。如果确定为损伤软产道,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修补手术止血。分娩过程中如果明确为胎盘因素导致出血,医护人员要及时明确胎盘是否全部剥离,如果全部剥离要协助娩出胎盘;如果存在部分残留,要及时取出,避免发生子宫穿孔;如果发生胎盘植入,要将植入部分切除或行子宫切除术。如果产妇出血不凝固,会阴部位伤口血流不止,医护人员可通过血液检测明确是否为凝血功能障碍,再根据结果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如果产妇失血量多但没有休克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失血过多且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血和输液,维持合理的循环血量。
产后出血是自然分娩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妇在生产前要接受健康教育,全面了解生产知识,生产时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紧张引发产后出血。分娩后2小时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护;产后要鼓励并监督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影响宫缩引发产后出血;鼓励产妇尽早哺乳,婴儿吮吸能促进子宫收缩;让产妇尽早翻身、运动,最好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促进恶露排空。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妇幼保健院)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一)宫缩乏力
临床数据显示,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状况下,产妇娩出胎盘后,子宫收缩为硬球状,位于宫底平脐处。如果发生宫缩乏力,会造成宫底升高,子宫变软,轮廓不清晰,阴道出血增多。按摩子宫或使用缩宫药物后,子宫逐渐变硬,阴道出血停止或是减少,可判断为宫缩乏力。
(二)胎盘因素
如果产妇正常娩出胎儿10分钟后还没有娩出胎盘,同时阴道大量出血,那么可以考虑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可能存在胎盘嵌顿、粘连或植入、部分剥离以及残留胎盘或胎膜。
(三)损伤软产道
阴道分娩时,利用手术器械助产,比如利用产钳、吸引胎头、行臀牵引术、分娩巨大儿、产力太强同时软产道组织弹性不佳都会损伤软产道。如果怀疑为损伤软产道造成出血,医生需要检查会阴、阴道和宫颈是否存在损伤。
(四)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出现阴道持续出血、血液凝固性差、不容易止血甚至多部位同时出血,医生可通过凝血功能监测判断。
护理知识
(一)术前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和产妇沟通,及时纠正产妇负面心理因素,让产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并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知识,告知产妇疼痛对于生产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提高产妇生产依从性。学习正确的呼吸法和自然分娩时用力方法能促進子宫正常收缩,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情况。护理人员也要缓解产妇和家属紧张的情绪,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二)心理护理
有些自然分娩产妇存在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产妇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产后出血和恢复情况。另外,产妇在妊娠期心理波动较大,特别是存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要同时承受分娩和产后出血双重压力,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从而可以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改善预后质量。分娩时护理人员可以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调动生产积极性,从而更好地面对生产。研究表明,进行心理护理对控制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产后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调整产妇心态,确保产妇身体尽快恢复。
(三)产后出血急救护理
如果产妇产后出血量过多,容易发生出血性休克,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抢救,做好保暖、吸氧并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同时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及时查明出血原因,制定合理的止血方案和措施。患者因宫缩乏力出血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宫缩纠正出血,利用按摩子宫、静脉滴注催产素、使用麦角新碱等方法,让子宫保持良好收缩状态。如果确定为损伤软产道,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修补手术止血。分娩过程中如果明确为胎盘因素导致出血,医护人员要及时明确胎盘是否全部剥离,如果全部剥离要协助娩出胎盘;如果存在部分残留,要及时取出,避免发生子宫穿孔;如果发生胎盘植入,要将植入部分切除或行子宫切除术。如果产妇出血不凝固,会阴部位伤口血流不止,医护人员可通过血液检测明确是否为凝血功能障碍,再根据结果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如果产妇失血量多但没有休克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失血过多且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血和输液,维持合理的循环血量。
产后出血是自然分娩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妇在生产前要接受健康教育,全面了解生产知识,生产时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紧张引发产后出血。分娩后2小时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护;产后要鼓励并监督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影响宫缩引发产后出血;鼓励产妇尽早哺乳,婴儿吮吸能促进子宫收缩;让产妇尽早翻身、运动,最好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促进恶露排空。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