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国标版第11册第7课《船长》一文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作品,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文章讲述了在海难降临的时刻,船长哈尔威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阅读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如何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走近伟大的英雄船长?如何借鉴文章写法,从文中汲取更多营养,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番有益的尝试,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本文时,笔者选择这一自然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的一生是如何忠于职守的?是如何履行做人之道的?他具体做了哪些事?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深情地朗读、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走近了船长,洞察了船长的心理。
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一个主干问题,并运用变序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作用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质就是抓住了文本的“教学文眼”。关于“教学文眼”,著名特级教师魏星有过精辟的阐述:“教学文眼”是课堂的灵魂,是文本的情感密码,是文本的关键词句,是文本的核心知识。是那些最具有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是那些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文眼”有这样几个特点: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事实证明,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并由此拓展开去,引领学生遨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捕捉在核心问题统领下的若干小问题的答案,在品味、欣赏、探究的过程中,船长的高大形象便不知不觉地矗立在学生心中。
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的阅读教学是苍白的、无力的。《船长》一文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1.通过欣赏插图,想象哈尔威船长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船长》一文结合文本内容配了一幅精彩的插图:惊涛骇浪中,哈尔威船长岿然不动、昂首屹立,目光注视着远方……这幅插图再现的情景是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内容是相一致的。这幅插图也与文本的“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等叙述相照应。总之,这幅插图和文本内容相得益彰,较好地将文本角色“定格”在读者心中。这幅插图是不可忽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这幅插图,安排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插图中船长的形象,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②此时此刻,船长心里会想些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关于联想成语,学生想到了视死如归、岿然不动、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等成语。关于哈尔威船长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也是异彩纷呈。
事实证明,结合插图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想象,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2.通过课外练笔,想象人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之情。
《船长》一文最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笔者在教学第三课时的时候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空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岸上得救的乘客看到船长沉入了深渊,心里会想些什么?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后会做些什么呢……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步入了想象的天地。如一位同学写道:
见习水手克莱芒渐渐长大了,他受哈尔威船长的影响,也成为一名有着高度责任心的船长。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救命恩人。一天,克莱芒手捧鲜花,来到了哈尔威的墓前,他禁不住潸然泪下,动情地念叨着:“船长啊,是您指挥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逃生,才有了今天的我。虽然您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您的品格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您无愧于‘船长’这个称号!”
三、第二个回合,你忽略了吗?
阅读教学应当完成“两个回合”的教学任务,第一回合,就是引领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完成“解读”的任务;第二回合,就是引领学生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看看这样的思想内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完成“探写”的任务。简言之,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正如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应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的高度,既让学生整体感知,又能对精彩的局部含英咀华。”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船长》一文时,没有忘记完成第二个回合的教学任务。关于写作方法,《船长》一文可以挖掘的内容有很多,如生动的场面描写、精彩的对话描写、画龙点睛的方法、前后照应的写法、补充叙述的写法、夹叙夹议的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等。
如《船长》一文的补充叙述(即“补叙”),文中共有两处:“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笔者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删除这两处补充叙述的句子,效果會怎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明白第一处补充叙述交待了船上一共有多少人,反映了船长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第二处补充叙述则介绍了克莱芒的身份,反映了船长关心弱小的做人原则。这两处插叙若删除,表达效果将黯然失色。由此可见,补叙并非闲笔,其作用不可忽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进而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
再如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几处议论穿插在叙述性的语言之中,讴歌了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的人性美。这样发人深省的议论,教学不仅不能忽略,而且要大做文章。可以运用“删除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议论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进而将这样的写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问自己:第二个回合,你完成了吗?否则,你的阅读教学将会留下缺失与遗憾。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本文时,笔者选择这一自然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的一生是如何忠于职守的?是如何履行做人之道的?他具体做了哪些事?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深情地朗读、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走近了船长,洞察了船长的心理。
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一个主干问题,并运用变序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作用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质就是抓住了文本的“教学文眼”。关于“教学文眼”,著名特级教师魏星有过精辟的阐述:“教学文眼”是课堂的灵魂,是文本的情感密码,是文本的关键词句,是文本的核心知识。是那些最具有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是那些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文眼”有这样几个特点: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事实证明,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并由此拓展开去,引领学生遨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捕捉在核心问题统领下的若干小问题的答案,在品味、欣赏、探究的过程中,船长的高大形象便不知不觉地矗立在学生心中。
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的阅读教学是苍白的、无力的。《船长》一文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1.通过欣赏插图,想象哈尔威船长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船长》一文结合文本内容配了一幅精彩的插图:惊涛骇浪中,哈尔威船长岿然不动、昂首屹立,目光注视着远方……这幅插图再现的情景是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内容是相一致的。这幅插图也与文本的“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等叙述相照应。总之,这幅插图和文本内容相得益彰,较好地将文本角色“定格”在读者心中。这幅插图是不可忽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这幅插图,安排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插图中船长的形象,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②此时此刻,船长心里会想些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关于联想成语,学生想到了视死如归、岿然不动、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等成语。关于哈尔威船长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也是异彩纷呈。
事实证明,结合插图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想象,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2.通过课外练笔,想象人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之情。
《船长》一文最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笔者在教学第三课时的时候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空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岸上得救的乘客看到船长沉入了深渊,心里会想些什么?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后会做些什么呢……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步入了想象的天地。如一位同学写道:
见习水手克莱芒渐渐长大了,他受哈尔威船长的影响,也成为一名有着高度责任心的船长。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救命恩人。一天,克莱芒手捧鲜花,来到了哈尔威的墓前,他禁不住潸然泪下,动情地念叨着:“船长啊,是您指挥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逃生,才有了今天的我。虽然您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您的品格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您无愧于‘船长’这个称号!”
三、第二个回合,你忽略了吗?
阅读教学应当完成“两个回合”的教学任务,第一回合,就是引领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完成“解读”的任务;第二回合,就是引领学生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看看这样的思想内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完成“探写”的任务。简言之,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正如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应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的高度,既让学生整体感知,又能对精彩的局部含英咀华。”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船长》一文时,没有忘记完成第二个回合的教学任务。关于写作方法,《船长》一文可以挖掘的内容有很多,如生动的场面描写、精彩的对话描写、画龙点睛的方法、前后照应的写法、补充叙述的写法、夹叙夹议的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等。
如《船长》一文的补充叙述(即“补叙”),文中共有两处:“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笔者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删除这两处补充叙述的句子,效果會怎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明白第一处补充叙述交待了船上一共有多少人,反映了船长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第二处补充叙述则介绍了克莱芒的身份,反映了船长关心弱小的做人原则。这两处插叙若删除,表达效果将黯然失色。由此可见,补叙并非闲笔,其作用不可忽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进而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
再如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几处议论穿插在叙述性的语言之中,讴歌了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的人性美。这样发人深省的议论,教学不仅不能忽略,而且要大做文章。可以运用“删除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议论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进而将这样的写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问自己:第二个回合,你完成了吗?否则,你的阅读教学将会留下缺失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