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是工业化原始积累以土地为中心的新兴新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引导和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是一项光荣政治责任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化解前进中的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根本任务在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情况、反映民意,以达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共创农村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 政治责任 新农村建设 统一战线 社会矛盾 农民问题
中图分类号:D 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4-0001-03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当,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否则,这些矛盾就会激化乃至总爆发,社会陷入长期动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是广大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在上世纪90年代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引导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特有优势和作用,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光荣政治责任。
一、 清醒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性质和特点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挑战,首先必须科学把握矛盾的性质和原因。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是整个国家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是工业化原始积累中以土地为中心的新兴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冲突,它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领域。
在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其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不同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其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以及农民阶级内部成员的分化、收入分配差距的悬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世纪与新阶段城乡之间、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表现。各种建设项目征地和不合理补偿,导致大批农民成为了“三无农民”(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保障),可以说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组对全国2749个东中西部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的村庄比例为28.9%,约40%的村民上访反映的是土地征用问题,26%是承包地流转问题,两项合计65.4%,其中东部地区因征地和承包地流转上访的达到73.7%,西部地区达58.8%,中部地区达54%。[1]农村宅基地供求矛盾突出。从当前农村利益结构看,大多数农民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往往缺乏能力和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利益关系的失衡使农村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据海南省政府政研室统计,从1995年至2000年8月不到6年时间,全省总计发生纠纷9273宗,截止2002年8月,仍有6911宗纠纷未曾处理,因此不断引发群体事件。[2]
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突出表现为农民与党政机关、司法和执法机关、村民自治组织、涉农公共机构的矛盾和纠纷,以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中官僚主义、执法不当、行政不当、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甚至充当农村黑恶势力保护 ,或者挑起民族、宗教宗族矛盾,欺压农民,或者当官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引发的一部分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与农民群众之间、干部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引发的矛盾,如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以及农村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引发的矛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与各种腐朽落后文化和精神拉圾之间的矛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如计划生育问题、农村殡葬改革问题等引发的矛盾。
上述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有其新的特点。一是群体性事件比较多,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2005年,我国更出现了被海外媒体称为所谓的“农民信访洪峰”;二是存在明显的对抗性。2003年12月7~8日,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水电站因赔偿问题引发的数千农民与工地和镇政府发生的矛盾冲突事件;2004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四川省汉源县瀑布沟电站库区移民因补偿问题引发了数万人参加的群体请愿事件,警民发生流血冲突;2005年6月,河北省定州事件,同年12月,广东省汕尾事件,均因建电厂、电站没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利益而发生大规模冲突和严重流血事件;[3]三是物质利益冲突突出,经济利益矛盾引发冲突明显;四是社会影响异常敏感,干群关系矛盾仍然尖锐;五是涉法不依法,上访要说法。
简言之,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农村社会矛盾是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大量的属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断化解这些矛盾,对推动广大农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和协助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不断化解,就会成为农村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推动力。
二、 坚持科学发展,化解农村社会前进中的矛盾和冲突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主要是物质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农村太苦(跟城市比较而言),农民太穷(跟城镇居民比较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产生的,解决的办法归根到底是要靠科学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社会矛盾冲突的解决就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和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提升农民社会地位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
乡”的战略,以回报农民50多年来“以农哺工”,以农村支援城市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今后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遵循的重要原则和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奋力开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就要发挥自身人才荟萃、知识密集、资金雄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动员统一战线内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是要以资本及高投入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有学者统计,到2005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430.1万户,私营企业主1109.9万人,注册资金63311亿元;[5]另据官方统计,全国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掌控了10万亿元以上的资本,拥有并使用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国内70%的高科技发明创造源于他们的智慧和劳动。[6]这是统一战线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也是任何其他组织无法取代的,因为他们都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成员。事实证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及其协会的作用,是统一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继续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减缓政府就业压力。
统一战线成员中有很多有实力的人士,其中不少是工商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他们在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他们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下简称“三胞”)有广泛联系,这是统一战线又一大优势。统一战线继续发挥这种独特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引进海外资金、人才和技术;以侨联、台办为纽带,发挥“三胞”及其眷属的亲缘优势,为农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回乡投资创业;依托有关社团组织和网络优势,加强与海内外联系,为农村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统一战线在动员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包括“三胞”投资农村,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依笔者在西部一些县市村调查,投资创业重点方向有三:一是引导他们多扶持和创办龙头企业,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是人多地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方式突出,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农村二、三产业很少,一些地方还没有摆脱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土里刨食”为标志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在与一些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时,他们希望有“能人”出现,在当地创办一些龙头企业或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大农民都带动起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但农村的现实是一缺人才,二缺资金,三缺技术。因此,统一战线在发挥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和其他新社会阶层,以及“三胞”,到农村开办能带动众多农户的龙头企业和各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或扶持本地已有的企业,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和完善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带动当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实行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创建“村企互帮”、“开发扶贫”、“科技兴农”等有利于农村规模化经济发展的模式;二是帮助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中西部的一些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不少村镇除了农民承包的土地是集体的外,几乎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来源,且欠债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组对全国2749个村的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当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庄占到近一半,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高于100万元的村占16%;同时,东、中、西部农村集体经济差距大,西部、中部各有91.4%、75.9%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农村有近60%的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7]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调查数据是取消农业税之前的情况,那时村集体收入中很大一部是来自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各种统筹提留、罚款,其中农业税占到总收入的38.08%。[8]农业税和各种提留取消后,很多村、镇集体经济断了来源,有的村连办公费都很困难,有的村甚至拿不出几元钱慰问因病住院的老干部,更不用说农村干部退休后的退休金了。因此,统一战线引导其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和“三胞”支持新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关注和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和“三胞”到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投资创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其中76%以上是农牧民,他们主要集中在西部各省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000万,其中少数民族农牧民占了6000多万,2006年末中国贫困人口2148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3550万(按原有贫困线计算标准),其中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始终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因此,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地区的民族团结、宗教和社会稳定,有着特别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统一战线做好这方面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凝聚力量共创农村社会和谐
统一战线的本质和永恒主题在于大联合大团结,它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其根本任务就在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同样需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社会成员及其联系广泛的优势和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情况、反映民意的社会功能,协助、配合党和政府疏通好、化解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首先,强化统一战线的自律意识,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说到底是利益之争。统一战线强化自律意识,就要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在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引导他们到农村兴办企业,为农民多做好事实事,以回报农民“以农哺工”、农村支援城市50多年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温家宝同志在2005年的“两会”上,曾给企业家推荐2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所著《道德情操论》一书,并说该书的主要精神就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9]统一战线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应当有这种道德情操。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劳动和生活条件,调解劳资双方纠纷,以便形成劳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民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家,统一战线要引导他们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带头净化社会风气,继续投资家乡新农村建设,带领家乡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并把他视为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其次,深入研究农村社会问题,提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真知灼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问题,使得农村社会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尤其是民主党派,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负有参政、民主监督和谏言献策的职能和责任。因此,统一战线应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统一战线通过广泛地发动其成员,深入调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深度挖掘农村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农民要求,认真撰写调查报告,积极反映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反映农民对利益的现实要求,向党和政府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决策部门及其决策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完善工作措施,促使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化解和解决。统一战线工作要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切实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权益。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治理最基础、最现实的目标,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农村部分干部的腐败问题,改善基层政府的形象。
第三,教育和引导农民共创农村文明与和谐。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利益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关系变化的基本趋势,一部分农民的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统一战线及其成员站出来,教育引导农民及农村干部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上来。密切关注农民和农村干部对利益的现实需求,根据农村的客观实际,引导农民和干部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既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挥协调各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宗教界人士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在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向教职人员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农村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学法律、学科技、学政治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依靠统一战线内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涉及农村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有效抵御境外的渗透和破坏,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为新农村建设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活力。
参考文献
[1][7][8]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26,20,21
[2][3]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384,386-38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5]陆学艺.调整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6-8-17
[6]鲁 宁.新阶层创造经济社会“新气象” [N].广州日报,2006-12-28
[9]大灾难为何能激发出人性光辉[N].青年参考,2008-06-10
The Glorious Political Duty of the United Front
——To Resolv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QIN Xing-hong
(Retirement Affairs Offi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rural areas, which arise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re the ones caused by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peasants and the land-oriented emerging capitalist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glorious political duty of the united front is to resolv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areas by keeping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basic mission consists in balancing relations, resolving contradictions, communicating circumstances, reflecting public opinions, striving for the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gathering the power, and creating the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Key words: political duty;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united fro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peasant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王丽华)
关键词: 政治责任 新农村建设 统一战线 社会矛盾 农民问题
中图分类号:D 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4-0001-03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当,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否则,这些矛盾就会激化乃至总爆发,社会陷入长期动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是广大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在上世纪90年代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引导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特有优势和作用,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光荣政治责任。
一、 清醒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性质和特点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挑战,首先必须科学把握矛盾的性质和原因。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是整个国家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是工业化原始积累中以土地为中心的新兴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冲突,它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领域。
在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其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不同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其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以及农民阶级内部成员的分化、收入分配差距的悬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世纪与新阶段城乡之间、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表现。各种建设项目征地和不合理补偿,导致大批农民成为了“三无农民”(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保障),可以说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组对全国2749个东中西部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的村庄比例为28.9%,约40%的村民上访反映的是土地征用问题,26%是承包地流转问题,两项合计65.4%,其中东部地区因征地和承包地流转上访的达到73.7%,西部地区达58.8%,中部地区达54%。[1]农村宅基地供求矛盾突出。从当前农村利益结构看,大多数农民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往往缺乏能力和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利益关系的失衡使农村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据海南省政府政研室统计,从1995年至2000年8月不到6年时间,全省总计发生纠纷9273宗,截止2002年8月,仍有6911宗纠纷未曾处理,因此不断引发群体事件。[2]
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突出表现为农民与党政机关、司法和执法机关、村民自治组织、涉农公共机构的矛盾和纠纷,以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中官僚主义、执法不当、行政不当、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甚至充当农村黑恶势力保护 ,或者挑起民族、宗教宗族矛盾,欺压农民,或者当官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引发的一部分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与农民群众之间、干部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引发的矛盾,如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以及农村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引发的矛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与各种腐朽落后文化和精神拉圾之间的矛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如计划生育问题、农村殡葬改革问题等引发的矛盾。
上述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有其新的特点。一是群体性事件比较多,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2005年,我国更出现了被海外媒体称为所谓的“农民信访洪峰”;二是存在明显的对抗性。2003年12月7~8日,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水电站因赔偿问题引发的数千农民与工地和镇政府发生的矛盾冲突事件;2004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四川省汉源县瀑布沟电站库区移民因补偿问题引发了数万人参加的群体请愿事件,警民发生流血冲突;2005年6月,河北省定州事件,同年12月,广东省汕尾事件,均因建电厂、电站没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利益而发生大规模冲突和严重流血事件;[3]三是物质利益冲突突出,经济利益矛盾引发冲突明显;四是社会影响异常敏感,干群关系矛盾仍然尖锐;五是涉法不依法,上访要说法。
简言之,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农村社会矛盾是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大量的属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断化解这些矛盾,对推动广大农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和协助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不断化解,就会成为农村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推动力。
二、 坚持科学发展,化解农村社会前进中的矛盾和冲突
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主要是物质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农村太苦(跟城市比较而言),农民太穷(跟城镇居民比较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产生的,解决的办法归根到底是要靠科学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社会矛盾冲突的解决就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和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提升农民社会地位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
乡”的战略,以回报农民50多年来“以农哺工”,以农村支援城市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今后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遵循的重要原则和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奋力开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就要发挥自身人才荟萃、知识密集、资金雄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动员统一战线内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是要以资本及高投入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有学者统计,到2005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430.1万户,私营企业主1109.9万人,注册资金63311亿元;[5]另据官方统计,全国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掌控了10万亿元以上的资本,拥有并使用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国内70%的高科技发明创造源于他们的智慧和劳动。[6]这是统一战线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优势,也是任何其他组织无法取代的,因为他们都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成员。事实证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及其协会的作用,是统一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继续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减缓政府就业压力。
统一战线成员中有很多有实力的人士,其中不少是工商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他们在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他们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下简称“三胞”)有广泛联系,这是统一战线又一大优势。统一战线继续发挥这种独特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引进海外资金、人才和技术;以侨联、台办为纽带,发挥“三胞”及其眷属的亲缘优势,为农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回乡投资创业;依托有关社团组织和网络优势,加强与海内外联系,为农村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统一战线在动员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包括“三胞”投资农村,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依笔者在西部一些县市村调查,投资创业重点方向有三:一是引导他们多扶持和创办龙头企业,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是人多地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方式突出,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农村二、三产业很少,一些地方还没有摆脱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土里刨食”为标志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在与一些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时,他们希望有“能人”出现,在当地创办一些龙头企业或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大农民都带动起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但农村的现实是一缺人才,二缺资金,三缺技术。因此,统一战线在发挥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和其他新社会阶层,以及“三胞”,到农村开办能带动众多农户的龙头企业和各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或扶持本地已有的企业,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和完善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带动当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实行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创建“村企互帮”、“开发扶贫”、“科技兴农”等有利于农村规模化经济发展的模式;二是帮助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中西部的一些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不少村镇除了农民承包的土地是集体的外,几乎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来源,且欠债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组对全国2749个村的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当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集体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庄占到近一半,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高于100万元的村占16%;同时,东、中、西部农村集体经济差距大,西部、中部各有91.4%、75.9%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农村有近60%的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7]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调查数据是取消农业税之前的情况,那时村集体收入中很大一部是来自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各种统筹提留、罚款,其中农业税占到总收入的38.08%。[8]农业税和各种提留取消后,很多村、镇集体经济断了来源,有的村连办公费都很困难,有的村甚至拿不出几元钱慰问因病住院的老干部,更不用说农村干部退休后的退休金了。因此,统一战线引导其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和“三胞”支持新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关注和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和“三胞”到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投资创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其中76%以上是农牧民,他们主要集中在西部各省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000万,其中少数民族农牧民占了6000多万,2006年末中国贫困人口2148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3550万(按原有贫困线计算标准),其中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始终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因此,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地区的民族团结、宗教和社会稳定,有着特别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统一战线做好这方面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凝聚力量共创农村社会和谐
统一战线的本质和永恒主题在于大联合大团结,它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其根本任务就在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同样需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社会成员及其联系广泛的优势和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情况、反映民意的社会功能,协助、配合党和政府疏通好、化解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首先,强化统一战线的自律意识,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说到底是利益之争。统一战线强化自律意识,就要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在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引导他们到农村兴办企业,为农民多做好事实事,以回报农民“以农哺工”、农村支援城市50多年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温家宝同志在2005年的“两会”上,曾给企业家推荐2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所著《道德情操论》一书,并说该书的主要精神就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9]统一战线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应当有这种道德情操。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劳动和生活条件,调解劳资双方纠纷,以便形成劳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民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家,统一战线要引导他们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带头净化社会风气,继续投资家乡新农村建设,带领家乡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并把他视为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其次,深入研究农村社会问题,提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真知灼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问题,使得农村社会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尤其是民主党派,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负有参政、民主监督和谏言献策的职能和责任。因此,统一战线应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统一战线通过广泛地发动其成员,深入调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深度挖掘农村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农民要求,认真撰写调查报告,积极反映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反映农民对利益的现实要求,向党和政府提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决策部门及其决策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完善工作措施,促使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化解和解决。统一战线工作要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切实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权益。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治理最基础、最现实的目标,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农村部分干部的腐败问题,改善基层政府的形象。
第三,教育和引导农民共创农村文明与和谐。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利益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关系变化的基本趋势,一部分农民的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统一战线及其成员站出来,教育引导农民及农村干部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上来。密切关注农民和农村干部对利益的现实需求,根据农村的客观实际,引导农民和干部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既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挥协调各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宗教界人士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在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向教职人员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农村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学法律、学科技、学政治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依靠统一战线内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涉及农村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有效抵御境外的渗透和破坏,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为新农村建设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活力。
参考文献
[1][7][8]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26,20,21
[2][3]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384,386-38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5]陆学艺.调整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6-8-17
[6]鲁 宁.新阶层创造经济社会“新气象” [N].广州日报,2006-12-28
[9]大灾难为何能激发出人性光辉[N].青年参考,2008-06-10
The Glorious Political Duty of the United Front
——To Resolv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QIN Xing-hong
(Retirement Affairs Offi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rural areas, which arise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re the ones caused by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peasants and the land-oriented emerging capitalist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glorious political duty of the united front is to resolv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areas by keeping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basic mission consists in balancing relations, resolving contradictions, communicating circumstances, reflecting public opinions, striving for the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gathering the power, and creating the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Key words: political duty;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united fro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peasant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