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试验能引发地震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朝鲜方面进行了氢弹试验。据国内媒体报道,当时位于中朝边界的延吉、珲春、长白县等地均有明显震感。国外的几家监测机构也监测到朝鲜已知核试验地点附近发生地震,原因似乎是人为的(与核试验有关)。

什么是地震武器


  地震武器又称地壳构造武器,主要依托地下核爆炸所产生的定向声波和重力波所形成的巨大摧毁力,从而人为地制造地震和海啸。它不仅在破坏范围和破坏能量方面超过核武器,而且可以冲击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比核武器更加隐蔽可怕。
  地壳中隐藏的热应力分布不均,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人为激发即可以诱发人造地震。国外有关实验表明,当量为1万吨TNT炸药的核爆炸可诱发相当于里氏6.1级地震,当量为100万吨TNT炸药的核爆炸则可能引发里氏6.9级地震。核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离震中很远的地方蓄势待发,并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后再进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据说,当年苏联的确曾经考虑研制一种地震炸弹,它能够在地下爆炸,造成地震和海啸,从而达到毁灭美国的目的。苏联著名的地震学权威尼古拉耶夫对核爆炸与地震的关系曾作了如下描述:“核爆的后果从来不是立刻出现的。地震有可能在爆炸之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这一延迟出现的后果使地震武器具备了极强的隐蔽性。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断定本地发生的地震,是否与数日前发生于几百千米之外的一次核爆炸有关。”
  曾有印度媒体怀疑,印尼大地震和印度洋大海啸的背后可能有一只人类的黑手。质疑这次大地震是某个国家在秘密进行人造地震时失去控制的结果,因为有不少科技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制造大规模人造地震的方法,用于打败敌对国家。如果这样的武器研制成功,那么将它用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就可以给这个国家制造大灾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否在耸人听闻,应由专家们去评述,有些国家正在研究人造地震的方法却是事实。

地下核爆炸引发地震


  20世纪60年代,美苏的核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改进自己的核武器,美苏两国都在频繁地进行核爆试验。苏联地理学家注意到,在地下核爆炸几天之后,有时会在几百千米外发生地震。这一偶然的发现立即引起军方的注意。随后,在军方的介入与推动下,科学家们又先后在苏联各地共爆炸了32颗核弹,收集了大量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核爆炸的确可以引发地震。敏锐的军方马上意识到:地下
  核冲击波极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武器,其威力之巨大可能出乎人们意料。鉴于地震在历史上给人类的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地震武器的应用将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因此,地震武器将成为人类的又一“煞星”。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地震武器属于一种战略武器,它在战时的使用必须与其他战术性武器相配合。因此,在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其作用的发挥将受到时限的制约。再者,地震武器的造价太高。据估计,建造一个完整的地震武器系统的实际费用相当于制造100架最新式战斗机的价钱,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实在是过于昂贵。1985年,法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南太平洋恢复了核试验,数天后也探测到在莫鲁亚环礁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强烈地震。1993年9月,美国在内华达实验场引爆了一个据称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装置”,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级的核弹。目的是为测试同等当量、同等地质条件下,非核装药爆炸与核装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有什么区别。此外,俄罗斯也于1992年重拾“水星”计划,将其改名为“火山”,并进行了几次试验。但这一计划后来因资金问题而再度受阻。总之,地震武器的存在并非危言耸听。

苏联曾想制造海啸淹没美国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成功试爆了一颗当量为5000万吨TNT的热核弹。这次试验后不久,苏联特工搞到了一份美国军事科技情报文件集,呈送给了赫鲁晓夫。在这本文件集中,有一篇美国潜艇遭遇苏联超级爆炸物冲击波袭击的报告。美国人在报告中说,大爆炸使潜艇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次打击使得美国上下一片惊慌,担心苏联人会在美国海岸深水区内投放热核爆炸物,从而引发沿海地区的海啸,进而淹没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在苏联科学院院士领导下,苏联科学家投入了“大地构造武器”的研制工作。有人计划一旦美苏开战,苏联应在第一时间内在美国海岸深水区投掷热核炸弹。但是经过大量精密的计算后,苏联人失望地发现,由于北美大陆架的延长线过长且水深不够,在这里进行水下攻击的设想很难变为现实。于是,这项计划暂时搁浅。
  然而,苏联有关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大洋深处。20世纪70年代,苏联情报机构获得信息:美国人正在探测太平洋深处的地层断口,有可能借此发动一场地球物理大战。为防止美国人先下手为强,苏联领导人命令其特工部门克格勃在海底先行安放两枚核弹,以便在“必要”时抢先引爆核弹,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引发海啸。几名苏联总参谋部情报局的特工乘坐深海潜艇,下潜至太平洋洋底,完成了深海地层断口的探测工作,取得了宝贵的数据。这些特工也因此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他们的姓名至今仍是高度机密,不被外人所知。197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执行代号为“墨尔库里斯-18”工程的研制工作,全力对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进行研究。1987年11月30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下达命令,加速对大地构造武器,即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这就是“水星”计划。
  “水星”计划旨在要求加紧研究出能摧毁敌方战略目标的地震武器。计划的细则包括:确定近期预报和长期预报的主要参数;研究安装在航天器上的预报装置的战术和技术资料;研究利用弱地震场对震源进行远距离作用的方法;研究利用弱地震场传送爆炸产生的地震能的可能性等。1988年, “水星”计划在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巴特金市以东50千米处进行了首次试验。但是,由于苏联解体,“水星”计划试验所需的大批资金没了着落,这项毁灭性的试验胎死腹中。

日本的地震武器试验


  将人造地震当成未来的武器进行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公开承认,但日本科学家进行过小规模的人造地震,其目的在于研究日本最高的富士山的地壳结构,预测下一次火山喷发的日期。所以,试验属于科学性质。这
  次试验是在1993年进行的,由日本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完成。研究人员在与富士山相邻地区的80米深地底埋下500千克炸药,进行5次爆炸试验,爆炸引起的地震由四百多台仪器记录,其中部分仪器安装在富士山山顶。地震波传播的频率和速度能准确测定地下岩层和岩浆的结构和成分,获得的数据能预测今后的岩浆运动,以及确定岩浆最接近地表的地方。日本研究人员认为,使用地震武器要对地球物理状况实施勘探,探明地球板块中应力积聚的位置、大小、地壳的薄弱位置,以及地下岩层的主要成分与结构。要将侦察所得数据在超大型计算机中建模,并需加载天文、气象实时资料,因为这些条件对于地震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要利用计算机模型来制定攻击方案,并进行结果评估。还要在地壳内注入适当的能量,导致地壳发生变化,这也是最神秘的一个环节。在地壳的变化已经到了最适合的时候,通过对地下电极的电位调整、增加瞬间输入的能量,向特定位置发射波长特定的电磁波和次声波,像次声刀一样进行叠加后,促使地壳内原有应力瞬间释放,这就完成了一次地震武器攻击。

美国的“气象武器”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一次40年来烈度最大的地震,又引发了一次世所罕见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的自然灾难。十几米高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疯狂而凶狠地扑向海岛,扑向大陆。巨浪肆虐之处,满目狼藉。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特区和北苏门答腊省首当其冲,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的双重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风景秀丽的马尔代夫受灾不轻,首都马累2/3地区沦为泽国;泰国普吉岛100多名游客被卷进惊涛;斯里兰卡100万人无家可归。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那次核爆炸,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研制海啸武器运用于海战,将会在战争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时,美军核试验科学家认为,一旦这种武器投入战场,将能冲垮敌方海岸设施并使其舰毁人亡。
  日前,西班牙《起义报》揭露美军在阿拉斯加半岛上进行“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简称HAARP)。该项目的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设想,项目通过影响地球的电离层,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以导致地球气候环境的异常,甚至诱发地震,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但这一疯狂的计划存在使地球毁灭的风险。
  在海平面以上60千米至1000千米的高度,这一层大气是电离层,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当太阳活动平稳时,电离层也是平稳的;但是太阳活动剧烈时,电离层的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造成电话信号、卫星转播信号的中断。美国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正是要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不过,这一计划造成的后果远比影响通讯严重。假如美国能在敌方区域制造出强烈的台风和龙卷风,就意味着地球特定区域的天气状况被人为改变了。正如一些军事观察家所指出的,如果高频主动极光项目用于军事,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它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地球的物理状态、地质和生物造成无法弥补和难以修复的破坏,最终导致地震。此外,电离层被人为破坏,将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传输过程被破坏,有可能导致各种灾难性疾病。
  无论是地震、海啸还是破坏大气层等方式,都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但愿我们永远都不会看到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出现,因为一旦出现,人类将很难控制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最终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惨痛后果。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墨西哥作为一个拉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胖国”。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拉美国家肥胖率不断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消费了大量“过度加工食品”。食品按照生产过程中人工干预和添加成分的多少分为“未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和“过度加工食品”。简单地说,水煮鸡蛋是未加工食品,油炸鸡蛋是加工食品,含有蛋粉、牛奶、糖和香精的鸡蛋布丁就是过度加工食品了。常见的过度加工食品有各式甜点、西式
流言:微信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我今天被清了。不用回,试试吧,复制我发的信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粘贴复制的信息发送就行,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这是真的吗?  真相:这种信息纯粹是“逗你玩”。  打开微信“群发助手”,功能介绍里写得很清楚:“我能把你的通知、祝福等消息,分别发送给各个收件人。”进入“群发助手”功能,选择“开始群发”。笔者选择了12个好友,事
一个日、美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开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有毒气体的感应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及近场通信技术,可以让手机在几秒内读出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气体。这种感应材料是在碳纳米管表面涂上一层被称为超分子聚合物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利用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变化来检测有毒气体浓度。碳纳米管本来是导电性强的材料,但被超分子聚合物覆盖后其导电性变差。当接触有毒气体时,超分子聚合物涂层被破坏了,碳纳米管导电性就会大幅上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之“分”有“平分”之意。在古人看来,这里的“平分”至少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秋分这天为秋天之半,秋天被平分;秋分这天昼夜时长相等,昼夜被平分。秋分是传统农事秋收、秋种的时节,也是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秋社日。与这些时令相关联,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习俗活动。  节候表征  秋分是古人最早创设的节气之一。在古人的生活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并非是同时确立的:
25年前,当时的国家科学委员会和国家农业委员会曾联合召开一次意义特殊的授奖大会,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特等发明奖”,颁给了一位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外表朴实得就像普通农民的科学家。获此殊荣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让这位昔日默默无闻的育种专家声名鹊起的,竟是几株在外行看来非常不起眼的“小草”——普通野生稻。正是通过这些普通野生稻,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杂交水稻
提起水生植物,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那些生长在水中的矮小草本植物,如沉水的藻类、浮水或挺水的莲类,等等。事实上,还有不少水生植物属于植株高大的灌木或乔木,比如生长在海岸边的红树林植物。与水生草本植物一样,在水生的灌木或乔木中不乏珍稀的濒危植物。譬如海南特有的海桑,就是一种植株高大的濒危红树林树种。  姊妹并不多 各自有千秋  海桑科海桑属的植物种类并不多,仅有海桑、拟海桑、杯萼海桑、无瓣海桑、卵叶海桑、
羊年来临,我们就来说说羊。不过,本文所谈论的羊,并非那些白白的、会动的、吃草的羊,而是绿色的、安静的、“喝水吃阳光”的“羊”——植物中的“羊”。  奇花异草羊负来  人们对于一些植物的认识,有些是通过羊间接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奇特的花花草草,正是羊为我们带来的;所以,冠之以“羊”名,实不为过。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医叫陶弘景,一次,他去山中采药,听到一位老羊倌对人说,有一种生长在林
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多省份洪涝告急。正当各地军民奋战在抗洪一线之时,一种“德国抗洪神器”迅速走红网络。据说,这种移动防洪挡板可在4~6小时内将河岸围起来,防洪效果又快又好!  德国的这个抗洪神器马上引发了热议和吐槽:我们发射得了长征7号,建得了高铁,还有了最快的计算机,为什么还只用沙袋和人海战术?不过,随后就有人全方位和多视角审视了德国抗洪神器,指出这是奥地利的移动防洪挡板,称为Machla
地球上有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堪称水球。水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因为地球有液态水,才变得如此生机勃勃、与众不同。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没有液态水呢?地球之水来自地球本身  目前,科学界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两种说法:自源说和外源说。自源说认为地球的水来自于地球本身。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诞生时形成地球的物质里面就含有水,或者包含组成水的元素氢和氧,氢和
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湾的沼泽淤泥中,生长着一种奇特而美丽的热带海岸水生植物,那一丛丛硕大的叶片仿佛巨大的绿色羽毛随风摇动,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生长在水中的椰子树,因而当地人把这种植物称为“水椰”。    长在水中的“椰子树”  水椰和我们所熟悉的热带水果椰子一样,同为棕榈科的热带常绿植物,因而粗粗一看,其外形还真的与椰子有几分相像。不过,这种生长在水中的“椰树”,毕竟与椰子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