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人类的发展大计,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到近年来不断改革高考模式,以及高校的扩招教育都可以看出,我国在教育方面开展了多重改革和实践。但即便如此,教育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尝试通过阅读与我国教育改革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我国教育改革的状况以及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基本问题
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细分了我国教育的总体市场。可想要了解教育,还是应该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入手。和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一样,教育的基本问题还是要从教育本身出发,即为什么要教育,教育人们什么。也可将教育视为一个普遍的情况去分析,即什么是教育,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等。教育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历程,教育的质量、效果都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受众,因此,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想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因材施教应该注重受教育者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停滞不前。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更多的是“授之以渔”,受教育者不能总是停留在接受的阶段,所以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创新尤为重要,通过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者、教育形式等创新,去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当然,教育的基本问题除了要考虑教育内部的运行问题,也要考虑教育的外部发展问题,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二、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其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教育和经济之间,虽互相独立,却互相影响,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而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尊重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教育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当前,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而教育改革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取前人之精华,融后人之发展,改变传统模式。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展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使城镇的教育差距逐渐减少。除了制度和资源方面的改革,经费等相关改革也在进行,虽然其他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大、不平衡等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地深入,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教育不但要发展个人的基本素质,还要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早在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谈及了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也表明了政府对于教育改革中所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视和教育改革意义之深远。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处于过渡阶段,“教育应该适应中国创造去改革”即便在改革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发展的总体势头是蓬勃的,改革的步伐正稳健地进行着。
三、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还在进行当中,但是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够,这就导致教育改革不能全面地落实和发展。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站在改革前线,切身践行教育改革。教师不仅要尽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应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调整教育结构,用全方面发展代替长短腿现象。
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在现在这样一个依靠国家综合实力创新竞争的世界,想要应对新形式的挑战,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而想要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但需要教师的自主发展,还需要学校等各个方面支持。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但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对于教育及教育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存在缺乏责任感以及教学单位对教务人员要求不高的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的德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付素英,等.创新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J].信息技术,2006(6).
[2]丛红奇.对教育基本问题的一点思考——大力推行创新型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3]张树德.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1(11).
[4]李作璧.教师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J].中国教师报,2010(7).
作者简介:房媛媛(1994— ),女,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基本问题
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细分了我国教育的总体市场。可想要了解教育,还是应该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入手。和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一样,教育的基本问题还是要从教育本身出发,即为什么要教育,教育人们什么。也可将教育视为一个普遍的情况去分析,即什么是教育,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等。教育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历程,教育的质量、效果都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受众,因此,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想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因材施教应该注重受教育者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停滞不前。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更多的是“授之以渔”,受教育者不能总是停留在接受的阶段,所以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创新尤为重要,通过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者、教育形式等创新,去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当然,教育的基本问题除了要考虑教育内部的运行问题,也要考虑教育的外部发展问题,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二、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其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教育和经济之间,虽互相独立,却互相影响,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而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尊重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教育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当前,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而教育改革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取前人之精华,融后人之发展,改变传统模式。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展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使城镇的教育差距逐渐减少。除了制度和资源方面的改革,经费等相关改革也在进行,虽然其他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大、不平衡等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地深入,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教育不但要发展个人的基本素质,还要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早在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谈及了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也表明了政府对于教育改革中所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视和教育改革意义之深远。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处于过渡阶段,“教育应该适应中国创造去改革”即便在改革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发展的总体势头是蓬勃的,改革的步伐正稳健地进行着。
三、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还在进行当中,但是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够,这就导致教育改革不能全面地落实和发展。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站在改革前线,切身践行教育改革。教师不仅要尽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应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调整教育结构,用全方面发展代替长短腿现象。
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在现在这样一个依靠国家综合实力创新竞争的世界,想要应对新形式的挑战,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而想要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但需要教师的自主发展,还需要学校等各个方面支持。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但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对于教育及教育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存在缺乏责任感以及教学单位对教务人员要求不高的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的德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付素英,等.创新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J].信息技术,2006(6).
[2]丛红奇.对教育基本问题的一点思考——大力推行创新型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3]张树德.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1(11).
[4]李作璧.教师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J].中国教师报,2010(7).
作者简介:房媛媛(1994— ),女,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