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教育改革及对教师的要求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人类的发展大计,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到近年来不断改革高考模式,以及高校的扩招教育都可以看出,我国在教育方面开展了多重改革和实践。但即便如此,教育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尝试通过阅读与我国教育改革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我国教育改革的状况以及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基本问题
  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细分了我国教育的总体市场。可想要了解教育,还是应该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入手。和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一样,教育的基本问题还是要从教育本身出发,即为什么要教育,教育人们什么。也可将教育视为一个普遍的情况去分析,即什么是教育,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等。教育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历程,教育的质量、效果都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受众,因此,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想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因材施教应该注重受教育者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停滞不前。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更多的是“授之以渔”,受教育者不能总是停留在接受的阶段,所以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创新尤为重要,通过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者、教育形式等创新,去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当然,教育的基本问题除了要考虑教育内部的运行问题,也要考虑教育的外部发展问题,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二、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其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教育和经济之间,虽互相独立,却互相影响,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而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尊重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教育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当前,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而教育改革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取前人之精华,融后人之发展,改变传统模式。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展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使城镇的教育差距逐渐减少。除了制度和资源方面的改革,经费等相关改革也在进行,虽然其他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大、不平衡等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地深入,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教育不但要发展个人的基本素质,还要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早在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谈及了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也表明了政府对于教育改革中所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视和教育改革意义之深远。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处于过渡阶段,“教育应该适应中国创造去改革”即便在改革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发展的总体势头是蓬勃的,改革的步伐正稳健地进行着。
  三、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还在进行当中,但是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够,这就导致教育改革不能全面地落实和发展。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站在改革前线,切身践行教育改革。教师不仅要尽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应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调整教育结构,用全方面发展代替长短腿现象。
  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在现在这样一个依靠国家综合实力创新竞争的世界,想要应对新形式的挑战,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而想要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但需要教师的自主发展,还需要学校等各个方面支持。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但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对于教育及教育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存在缺乏责任感以及教学单位对教务人员要求不高的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的德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付素英,等.创新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J].信息技术,2006(6).
  [2]丛红奇.对教育基本问题的一点思考——大力推行创新型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3]张树德.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1(11).
  [4]李作璧.教师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J].中国教师报,2010(7).
  作者简介:房媛媛(1994— ),女,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开展叙事教育研究的心路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叙事研究;教师;教育故事  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教师的日常生活写实,那么,教育科研则是一个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早春三月绽放在枝头
期刊
摘 要:“通信原理”是电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电信行业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对通信原理知识的要求不同。本课题组教学联系实际,从不同工作岗位对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出发,深入思考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并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与实践结合;教学研究  “通信原理”是电信专业的核心课程
期刊
趋利避害的行为,贯穿在所有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但是,不能没有准则。教学实践中,许多孩子存在着种种“超越底线和准则”的“趋利”和“避害”的行为。比如考试为什么作弊,作业为什么抄袭,交流为什么恶意说谎,等等。教育者通过分析孩子的种种超越底线的“趋利避害”行为,发现行为背后隐藏着的许许多多的教育规律,最大可能地接近教育真相,改变自己的教育评价方式,弱化孩子的“趋利避害”行为,呈现自然惩戒后果,不断地提升
期刊
摘 要:概念是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对象、事件、情境或性质。而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核心,本文以一节生物课堂教学为案例,对概念教学进行展示与分析,从而实现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生物学;细胞呼吸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知识主要由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组成,而原理、规律和理论往往是由若干概念通过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实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快乐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都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就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即使学生临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一、采用多种教学导入方法  
期刊
摘 要:要让学生喜欢习作,热爱习作,就要将学生从旧的教学体系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由的发展空间。我尝试利用“循环日记”这一形式开展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习作;日记  一年多来,我努力在“循环日记”上下功夫,对所教班级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下面就如何利用“循环日记”来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群体,激发学
期刊
摘 要:一个学校学风的建设水平,影响学生的人生规划,影响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各高校的工作重点。本文以浙江树人大学通过“优秀课堂”活动进行学院学风建设实践为例,探求学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优秀课堂  “优秀课堂”创建是浙江树人大学自201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重点活动,本活动以校领导牵头,逐级负责,学生共同参与为活
期刊
摘 要:高校教育质量文化是高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质量制度和规范等的综合。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对高校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为特色学校以及品牌学校的创建提供助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从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研究出发对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路径;策略  高等教育质量文
期刊
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创设属于“隐形课程”,它是丰富多彩、具有立体感和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创造,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激发出潜在的智慧,最大程度发挥环境所具有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营造安全、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地活动  幼儿环境中的设备设施要安全第一,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才会更加放心大胆地玩耍和活动。我们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桌椅、门窗、玩具、
期刊
管理是班级日常活动的前提,有了好的管理,集体就会健康有序地运转,好成绩的取得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谈到管理,感触颇多,记得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事无巨细,全盘抓起,累坏了自己,学生也颇有怨言。后来,我不断向老教师虚心取经,也阅读了许多文章,加之不断实践,慢慢地,自己的工作也就越来越顺手了,而这其中,由“管”到“不管”的转变则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也就是如很多优秀班主任所说的班级管理要“无为而治”。下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