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回收箱如何不成摆设?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居民小区内都放置了旧衣回收箱,用来收集处理市民丢弃的旧衣服。但一些旧衣回收箱几乎无人问津,有些甚至成了垃圾箱。回收箱使用效率如何?旧衣回收箱收集的衣服流向了哪里?记者进行了调查。
  箱子回收率不高,有些被当成垃圾箱
  旧衣回收箱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投放已经较为普遍。例如,多家旧衣物回收机构在北京投放回收箱,数量已经超过3000个;旧衣回收机构“白鲸鱼”在杭州有2000个旧衣回收箱从事旧衣回收的公益组织“同心互惠”在北京、济南两地投放的旧衣回收箱超过500个。
  记者近期在北京、山东等地走访发现、小区中的二手衣物回收箱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在济南二环南路的一处小区内,两个回收箱被放置在小区角落里,无人问津。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回收箱使用率很低,久而久之也没人未定期回收了,居民嫌碍事,就把两个箱子挪到了小区角落。
  记者随机翻看了部分小区的旧衣回收箱,在一些回收箱里,除旧衣物外,还有啤酒瓶、旧报纸,以及其他杂物。有市民反映,不少住户并不了解这些箱子的用途和回收要求、把旧衣回收箱当成了垃圾回收箱。
  济南市民赵东升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不少人都对回收箱的衣服去向提出疑问,认为自己捐出去的“爱心”去向不明。济南一处小区物业负责人吉鹏告诉记者,小区有上百家住户,但真正捐过衣物的并不多,回收箱空置普遍。“主要是市民对这些箱子的用途有质疑,上面虽然写着回收流程,但捐出去的东西没有任何反馈。”吉鹏说。
  衣服去了哪里?谁在管理?
  二手衣服流向了何处?旧衣回收机构“白鲸鱼”负责人陈仲恺告诉记者,“收集到的衣服根据新旧程度分类,符合标准的会用于捐赠,但是这个比例是浮动的,一般占比10%。”陈仲恺表示,旧衣回收机构会将不适合捐赠的衣服送到工厂加工做成保温材料;也有经过消毒处理后再销售,盈利部分用于企业的运转。
  公益组织“同心互惠”负责人耿度说,符合捐赠到贫困地区的衣服占比也是10%左右。作为公益机构,“同心互惠”将二手衣物处理后进行义卖,以底价出售给城市低收入群体,也有部分衣服进入工厂再加工。“盈利部分用来维持公益事业和机构的发展。”
  为什么回收率难达预期?旧衣回收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企业打着爱心的幌子去收衣服,实则用于非法牟取利益,公众对箱子也产生了怀疑。
  在北京的一个二手衣物回收箱上,记者看到该箱体上并没有衣服的利用流程。记者向该小区物业经理询问回收箱衣服去向,他告诉记者,一些公益组织与小区物业有固定的合作,但衣服去向属于商业机密,不能对外公布。
  二手衣物回收箱由谁来监管?记者多地采访发现,旧衣回收箱的管理部门不尽相同,造成监管缺位。同时行业缺乏规范,难以赢得公众信任。记者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多个城市走访发现,不同爱心回收箱的主管部门包括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城市管理局等多家单位。记者以咨询为由,拔打了印在回收箱上的某地管理单位电话,工作人员却表示,对爱心回收箱的管理并不了解。
  陈仲恺告诉记者,实际上对于回收机构而言,回收箱的投放和运营更多地是和居委会、小区物业打交道,甚至存在“给负责管理小区的居委会打个招呼,回收箱就可以投放”的现象。
  “激活”爱心衣物回收箱,亟待完善旧物回收体系
  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術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估计,目前旧衣利用率不足10%。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潘永刚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废旧纺织品产生数量逐年上升,全国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达2000多万吨,已成为新垃圾源,亟待打造完备的旧物回收体系。
  业内人士反映,目前的募捐箱鱼龙混杂,各式各样的机构、企业都有,是否具有公募资质等不明确有的箱子疏于管理,企业放置箱子后后续管理不负责任,甚至变成了“垃圾站”,造成负面影响。
  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张忠莲认为,目前,废旧衣物回收监管、处理与加工、再生产品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建议尽快制定废旧纺织品分类标准、回收标准,以及再生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构建产业化、规模化回收体系,降低回收成本。同时对参与回收的公益组织和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其尽快形成回收、分选、加工产品的多样化产业链条。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司纪亮说,目前在旧衣回收运营上,公益组织受困于高昂的物流、运营等成本,难以为继;商业公司由于缺乏监管,存在不规范经营的问题。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积极引导旧物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单位,对旧物回收领域进行规范。
  业内人士提醒,在宣传上应注意规范公益和环保事业的标语此外,相关专家建议,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明确回收组织的责任和负面清单,建立旧物回收公示制度,保证捐赠财产可以物尽其用、提升市民参与感。
其他文献
在银发时代,在养老时代,在城市养老设施还难以满足需要的当下,这种“跟着保姆到农村生活”的养老模式是一种智慧打造的创新。  城市老人体味乡村宁静。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种心愿,就是在老年的时候能远离喧闹,享受平静的、恬静的生活。而到农村养老就能满足这方面的诉求。  城里的老人走进了农村,感受到的是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可以种点菜,可以养只鸡,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什么都是新鲜的,换一种生活
期刊
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媒体对两千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也有类似情节,相关角色并不受观众待见,可见对于“陪伴式啃老”,多数人并不认同。但具体到每
期刊
乡下老人进城养老已很寻常,可您听说过城里人寄住乡下村民家养老吗?在江苏南京,有社区和医院正在运营这种“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新型养老模式。  城里老人到美丽乡村养老  在江苏省南京市徐慕社区杨家村一幢农家小楼门前,一块“养老示范户”的标牌特别醒目。这户主人童道云,今年45岁,原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跟随她生活了4年。  小楼外的院子不仅种了花,还摆了不
期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提出了诸多重大举措,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访谈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等。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我们又该如何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
期刊
摘 要:陕西省普通高校领导干部近年职务犯罪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快速扩张为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谋取私利的用权动机和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的综合作用,造成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现象。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应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为主线,加强廉政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权力监督,完善制约机制,实施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  关键词: 改革; 腐败; 职务犯罪; 权
期刊
“每天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费用减免200元。”去年11月,某颐养中心推出了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活动。但半年多来,尚无一人成功获得减免奖励。  通过“让利”引导子女多陪陪父母,既是激励也是督促,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恰恰在于,这1小时的陪伴看似门槛不高,可一个月下来要一天不落,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换个角度看,无论父母住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养老,子女都有经常性探望陪护的义务,如今奖励之下仍无人
期刊
据报道,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37个社区搭建“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服务、电话帮助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创新了新居家养老模式。  纾解“空巢之痛”,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即将成为老人者,还是已为老人的群体,都必须考虑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空巢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化解孤独,以及被空间封闭的心灵和安全隐患。  一方面,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养老
期刊
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如何加快补齐养老民生短板,有效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8条具体政策措施含金量如何?破除养老服务堵点痛点有哪些实招?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  当前,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3月25日至31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有52起,已致66人死亡、89人受伤、4人失踪。这些数字,令人伤痛。  直面这一高伤亡危险情形的,就是消防队员。  2018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如今,地方各级的应急管理部门相继组建,公安消防等各类专业救援队员也划归到了应急管理部。应该说,严峻的安全形势,给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提出了重大挑战
期刊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绿色生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始终在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而辛勤耕耘。  4月28日晚、伴随习近平主席浑厚的声音,万众瞩目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个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园艺“奥林匹克”盛会,犹如一扇窗口,向世界昭示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和各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更昭示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