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布置预习内容时,细化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重点讲解有疑问的部分和重点内容。省去的阅读课文和做Reading练习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拓展和提高性的练习。培养他们猜测词义的能力。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备课上积极参加讨论。教师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
关键词: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起跳板”
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教阅读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信心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前预习就像“起跳板”一样,起点高,跳得就高。在上每一单元的阅读课前,我经常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初中英语课文篇幅较长,新单词较为集中,句型结构变得复杂,如果只是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授课过程就会非常缓慢,而且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学生先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细化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牛津版英语教材每篇阅读后都有习题section C1, section C2, section D和section E, 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属于基础习题。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习题,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才有实际意义,才不会使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小部分时间对这些题目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重点讲解有疑问的部分和重点内容。省去的阅读课文和做Reading练习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拓展和提高性的练习。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既练习了基础内容,理解课文,又达到了一定层次的提升。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敢疑、多疑,如:这篇文章主旨大意是什么?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课文是否有其他结尾或标题等。这样的发散思维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找出答案,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文中单词的预习,我不提倡学生先看生词表,我向他们强调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联系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猜测词义的能力对学习英语非常重要,遇到句子中的生词,不能迫不及待地翻字典,要用大脑思考,形成不用工具书的阅读定势,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实际考试中是非常需要的。
初中英语课文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要理解文化背景。课前,我通常鼓励学生搜集并广泛阅读与新课文有关的信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查找资料也越来越方便。每上一篇新课文,我会根据每单元的不同话题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获取相关信息),以备课上积极参加讨论。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查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查英国人见面时的寒暄用语,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深挖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与西方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一文中,其人文主题是“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 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被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由于学生预习时往往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乐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英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师们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们学会预习,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如果学生能好好利用课堂学习的“起跳板”——课前预习,那么他们将会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关键词: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起跳板”
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教阅读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信心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前预习就像“起跳板”一样,起点高,跳得就高。在上每一单元的阅读课前,我经常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初中英语课文篇幅较长,新单词较为集中,句型结构变得复杂,如果只是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授课过程就会非常缓慢,而且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学生先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细化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牛津版英语教材每篇阅读后都有习题section C1, section C2, section D和section E, 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属于基础习题。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习题,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才有实际意义,才不会使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小部分时间对这些题目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重点讲解有疑问的部分和重点内容。省去的阅读课文和做Reading练习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拓展和提高性的练习。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既练习了基础内容,理解课文,又达到了一定层次的提升。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敢疑、多疑,如:这篇文章主旨大意是什么?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课文是否有其他结尾或标题等。这样的发散思维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找出答案,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文中单词的预习,我不提倡学生先看生词表,我向他们强调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联系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猜测词义的能力对学习英语非常重要,遇到句子中的生词,不能迫不及待地翻字典,要用大脑思考,形成不用工具书的阅读定势,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实际考试中是非常需要的。
初中英语课文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要理解文化背景。课前,我通常鼓励学生搜集并广泛阅读与新课文有关的信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查找资料也越来越方便。每上一篇新课文,我会根据每单元的不同话题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获取相关信息),以备课上积极参加讨论。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查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查英国人见面时的寒暄用语,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深挖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与西方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一文中,其人文主题是“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 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被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由于学生预习时往往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乐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英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师们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们学会预习,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如果学生能好好利用课堂学习的“起跳板”——课前预习,那么他们将会跳得更高、跳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