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作为知识溢出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产生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强。本文基于动态外部性理论,通过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视角,利用湖北省1999-2012年产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湖北省内产业的专业化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多样化则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挥领导作用的世纪,经济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取代国家经济的进程,世界各极发展都呈现出区域化特征,一国的经济绩效与各区域间的绩效是紧密相连的。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推进区域发展及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换言之外部规模经济引起的外部性及知识溢出是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对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溢出的比较研究,旨在采取有效分析,寻找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根源,提升区域创新知识溢出水平。
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科教兴鄂”,推动区域创新进步的发展策略,创新体系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对振兴湖北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九五”以来,到“十一五”的15年间,湖北省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优先的战略地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创新组织体制不健全,区域集成创新能力弱,科技资源布局不平衡等问题,这就使得研究产业多样化、专业化外部性同创新产出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究竟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在起作用,本文以湖北全省多行业数据为样本,从专业化与多样化外部性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創新的影响,为中部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二、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区域创新系统运行
1.知识溢出理论分析
知识溢出依据溢出双方是否属于统一产业,分为不同产业间形成的多样化溢出和同一产业间形成的专业化溢出。Marshall(1890)最早提出了专业化溢出理论,立足于Marshall的产业观点,认为集聚产生的外部作用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其专业化与否决定了溢出量,Schumpeter(1942)也认同这个观点,在此之后被Arrow(1962)、Romer(1987)继承并进一步发展,所以这种理论也被称作“MAR外部性”。
同时,另外一部分学者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知识溢出自不同企业间创新能力,资源的互补,企业间思想、创新搜索资源都可以进行共享,同时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这种多样化外部性理论最早被Jacobs(1970)提出,具有差异性的经济主体间的知识交流与互补有利于创新生产是其核心内容。还有一种外部性观点由Porter(1990)提出,被称作“Porter外部性”,它结合了以上两种观点,与MAR一样,认同专业化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创新的正向影响方面的观点却又与Jacobs溢出一致。
本文从湖北省客观实际出发,主要以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为研究对象,暂不涉及Porter外部性,但不排除之后会进行相关补充研究。
2.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通俗的说法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其构成方式: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及环境要素,其中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等。
国内学者冯之浚(1999)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四个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竞争协作机制。各要素在利益统一的前提下,相互约束所形成的有机联系方式、作用形式、结构功能及运行规则。区域创新运行机制是区域创新力度和最终创新成果实现的坚实保障。
归纳各国和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发展模式一般来讲有三种: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3.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作用机制
产业集聚为知识溢出创造条件,知识溢出则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知识溢出的途径包含多样化知识溢出和专业化知识溢出,因此分析了解知识溢出相关理论内涵以及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溢出的机理要素,可以向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制定提供宝贵意见。
三、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模型构建
1.产业专业化程度、多样化程度的测度
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区位熵法都可用来测度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或者多样化程度。在计算专业化指数不考虑地区之间相对规模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基尼系数进行测度,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高,证明该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同时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湖北省1999-2012年专业化指数,并据此推算出多样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互为倒数)。计算结果显示湖北省产业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出现锐减,之后保持稳定水平。
2.模型选择与结果分析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投入指标的可控特性更明显,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评价的特性,我们选择基于输入的BCC模型来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计算结果表示为纯技术效率,通过1999-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对应数据录入模型后计算得出DEA评价结果。然而通过区域创新系统DEA评价结果和产业专业化指数不能直接发现知识溢出同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具体关系,究竟是多样化还是专业化在起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本文采用简单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建立计算公式(如图)
:
其中 表示为区域创新系统综合效率值TE,S为产业专业化指数,y为对专业化指数及其平方项的回归效率
录入之前两种结论的数据得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五、结论与对策
1.结论
本文使用湖北省1999-2012年产业面板数据,对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湖北省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下列主要结论:产业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专业化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产生不显著负向影响。
2. 对策
根据研究结论,多样化外部性作用显著,湖北省可以围绕产业多样化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的新策略,同时我们发现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在溢出过程中都出现了要素协调不一致,投入冗乱、不均衡,产出比低等缺陷,因此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加快湖北省各县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以省会创新带动各地级市创新速度,进一步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素质,使得多样化技术池共享覆盖面更广
第二,调整区域创新系统整个知识溢出过程的动态结构,各要素间保持结构均衡,强度与反应速度上互相协调,同时对湖北省区域创新系统内部运作制度进行完善。
第三,在湖北省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强政府、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相互配合借助各自优势,创造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为知识溢出创造更加正式的环境也是实现多样化溢出的重要保障。
第四,健全完善知识溢出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对知识溢出相关制度进行深度研究,结合湖北省实际分析实现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新举措。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挥领导作用的世纪,经济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取代国家经济的进程,世界各极发展都呈现出区域化特征,一国的经济绩效与各区域间的绩效是紧密相连的。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推进区域发展及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换言之外部规模经济引起的外部性及知识溢出是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对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溢出的比较研究,旨在采取有效分析,寻找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根源,提升区域创新知识溢出水平。
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科教兴鄂”,推动区域创新进步的发展策略,创新体系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对振兴湖北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九五”以来,到“十一五”的15年间,湖北省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优先的战略地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创新组织体制不健全,区域集成创新能力弱,科技资源布局不平衡等问题,这就使得研究产业多样化、专业化外部性同创新产出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究竟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在起作用,本文以湖北全省多行业数据为样本,从专业化与多样化外部性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創新的影响,为中部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二、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区域创新系统运行
1.知识溢出理论分析
知识溢出依据溢出双方是否属于统一产业,分为不同产业间形成的多样化溢出和同一产业间形成的专业化溢出。Marshall(1890)最早提出了专业化溢出理论,立足于Marshall的产业观点,认为集聚产生的外部作用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其专业化与否决定了溢出量,Schumpeter(1942)也认同这个观点,在此之后被Arrow(1962)、Romer(1987)继承并进一步发展,所以这种理论也被称作“MAR外部性”。
同时,另外一部分学者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知识溢出自不同企业间创新能力,资源的互补,企业间思想、创新搜索资源都可以进行共享,同时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这种多样化外部性理论最早被Jacobs(1970)提出,具有差异性的经济主体间的知识交流与互补有利于创新生产是其核心内容。还有一种外部性观点由Porter(1990)提出,被称作“Porter外部性”,它结合了以上两种观点,与MAR一样,认同专业化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创新的正向影响方面的观点却又与Jacobs溢出一致。
本文从湖北省客观实际出发,主要以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为研究对象,暂不涉及Porter外部性,但不排除之后会进行相关补充研究。
2.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通俗的说法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其构成方式: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及环境要素,其中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等。
国内学者冯之浚(1999)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四个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竞争协作机制。各要素在利益统一的前提下,相互约束所形成的有机联系方式、作用形式、结构功能及运行规则。区域创新运行机制是区域创新力度和最终创新成果实现的坚实保障。
归纳各国和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发展模式一般来讲有三种: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3.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作用机制
产业集聚为知识溢出创造条件,知识溢出则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知识溢出的途径包含多样化知识溢出和专业化知识溢出,因此分析了解知识溢出相关理论内涵以及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溢出的机理要素,可以向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制定提供宝贵意见。
三、知识溢出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模型构建
1.产业专业化程度、多样化程度的测度
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区位熵法都可用来测度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或者多样化程度。在计算专业化指数不考虑地区之间相对规模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基尼系数进行测度,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高,证明该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同时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湖北省1999-2012年专业化指数,并据此推算出多样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互为倒数)。计算结果显示湖北省产业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出现锐减,之后保持稳定水平。
2.模型选择与结果分析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投入指标的可控特性更明显,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评价的特性,我们选择基于输入的BCC模型来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计算结果表示为纯技术效率,通过1999-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对应数据录入模型后计算得出DEA评价结果。然而通过区域创新系统DEA评价结果和产业专业化指数不能直接发现知识溢出同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具体关系,究竟是多样化还是专业化在起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本文采用简单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建立计算公式(如图)
:
其中 表示为区域创新系统综合效率值TE,S为产业专业化指数,y为对专业化指数及其平方项的回归效率
录入之前两种结论的数据得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五、结论与对策
1.结论
本文使用湖北省1999-2012年产业面板数据,对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湖北省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下列主要结论:产业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专业化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产生不显著负向影响。
2. 对策
根据研究结论,多样化外部性作用显著,湖北省可以围绕产业多样化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的新策略,同时我们发现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在溢出过程中都出现了要素协调不一致,投入冗乱、不均衡,产出比低等缺陷,因此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加快湖北省各县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以省会创新带动各地级市创新速度,进一步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素质,使得多样化技术池共享覆盖面更广
第二,调整区域创新系统整个知识溢出过程的动态结构,各要素间保持结构均衡,强度与反应速度上互相协调,同时对湖北省区域创新系统内部运作制度进行完善。
第三,在湖北省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强政府、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相互配合借助各自优势,创造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为知识溢出创造更加正式的环境也是实现多样化溢出的重要保障。
第四,健全完善知识溢出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对知识溢出相关制度进行深度研究,结合湖北省实际分析实现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