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校研究生作为军队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储备人才,是未来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军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军的战斗力强弱。从未来战争实际出发,继续培养大批适应未来战场需要的高素质指挥军官,因此应该把大力加强研究生的指挥管理能力摆在研究生教育的突出位置。
[关键词]指挥管理能力 研究生 高素质人才 中期考核
[分类号]G643 E25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军院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战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切实保证能够培养出适合未来国防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军队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之一。指挥管理能力作为现代军官必备的素质,在以往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我院情况来看,本科学员的指挥管理能力培训已经初见成效,而处于龙头地位的研究生培养却举步维艰。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研究生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直以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学术成就为主,毕业分配去向大多面向科研院所、大机关,使得培养计划制定者与研究生自身都产生了只论学术,不论军事的思维偏差;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仍然是以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主要考察指标,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指挥管理能力都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由此也导致研究生的培养出现重学术轻军事的现象。随着近几年二炮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军官结构的新变化,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呈现主要面向基层作战单位的新特点,这就促使研究生培养转型,由以学术型为主向指挥技术全面发展转变。
一、导致研究生指挥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一直以来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经过军校本科四年的培养,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指挥管理能力培训,四年期间只有不足30天的部队实习时间。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随着学术任务的加大,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从我院研究生情况来看,由于研究生管理不可能像本科生那样要求整齐划一,因此要组织哪怕一届全体研究生学员参加学术报告,都经常有为数不少的学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更不用说占用一整天甚至几天时间来进行指挥管理能力的培训。究其原因:
(一)研究生学员普遍存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对自身要求放松的现象。目前研究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另一个是部队在职干部。从二者的经历看,应届生经过四年本科的严格管理,在研究生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部队在职干部常年在基层部队工作,一年之中仅有40多天的休假,进入军校学习,宽松的环境使得他们逐渐降低自我要求的标准。从对我院部分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研究生阶段管理应该更为宽松的占到绝大部分,而仅有很少一部分被调查者回答可以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制度来自我管理。组织作风较为松散的研究生进行军政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术科研与军政训练冲突难以消除。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在两年多的学习时间里,不仅需要修完规定的学分(跨度一年),还要协助导师完成相关科研项目以及学位论文(跨度一年)。可以看出,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相对本科要繁重的多,加之研究生阶段专业方向的细分,课程设置变得较为分散,常常是这个专业有时间参加训练,另一个专业却需要上课,使得组织训练变得困难。从对我院情况来看,数十个硕士研究方向,除了英语、政治等必修政治课程采取集中授课以外,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程都是分本教学,授课时间很难统一协调。从对研究生管理干部的调查反馈结果来看,除了每天早操时间及周五党团活动时间可以集合起来,其它时间很难将人员全部收拢到位,目前研究生阶段集中的训练时间累计不足两个月,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
(三)大部分研究生仍然对毕业分配抱有较高的期望。根据一份某校2005级硕士研究生基本状况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中,选择到“机关任职”占四成,且多数选择到“军以上机关任职”;排在第二的是“考博”,超过三成;12%要去院校任教;仅有6%的人提出到基层任职;有4名选择回原单位,且这4名硕士生原单位都在大中城市。从近两年对我院研究生分配意向的问卷中,去大机关、科研院所的占到近一半;其次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单位,占到三成;有考博意愿的占到一成多;而主动申请去一线基层单位的所占比例非常低,不足一成。但是现实情况是大机关和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已经接近饱和,无法继续容纳更多的研究生,这就导致毕业研究生一直规划的人生轨迹与现实相差甚远。学术上的成就在基层无用武之地无疑使得他们对未来工作产生迷茫,而指挥管理能力的欠缺更会使得他们对部队第一任职产生恐惧感,这无论是对军队建设还是研究生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提高研究生指挥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引导研究生思想转变,加强学员对部队任职现状的认识。目前要解决研究生适应部队任职能力弱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引导研究生学员转变思想,摆正心态。一是在入学之初通过组织研究生学员学习总部机关针对研究生分配的最新指导性政策,使研究生对最新的培养目标及分配政策做到了然于胸,依此来规划自己两年多的研究生工作学习和能力培养。二是通过邀请来院参加学习的部队基层主官和已毕业学员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使研究生学员对基层部队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查找自身不能够胜任基层部队的不足,及早动手,利用在校课余时间抓紧充电,为踏好部队第一步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建立各种渠道让学员了解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的实际状况。目前全军政工网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脑进班排”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信息共享,要充分利用军网架起学员和部队一座无形的桥梁。还可以适时组织研究生学员赴部队见习锻炼,亲身参与基层部队的工作生活和训练。
(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是严格落实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员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内容不仅包括学术研究,还包括组织活动、骨干兼职、军事素质等内容,可以说如果在中期考核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完全可以胜任部队第一任职的。但是从我院近几年中期考核的落实情况来看,不够严格,甚至很多时候起不到应有的考核作用,在对研究生学员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员都对中期考核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对自己的毕业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因此大部分学员宁愿坐在宿舍玩电脑也不愿意去锻炼身体。中期考核是一种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发挥好了,培养的研究生面貌定然会焕然一新。二是打破传统培养模式,采取分层次因材施教。研究生学员的学术科研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完全可以满足部队需求,而缺乏的是彰显个性的一面,按现有的培养模式,所有研究生采取的是统一的培养模式,基本没有考虑到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员潜力的激发,而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会很好的激发学员主动参与的热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办指挥管理型硕士试点班,让学员自愿报名,这样对于一些有志从事指挥管理岗位的研究生会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模式,既可以完成学术科研任务,同时指挥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而双导师制则为指挥管理型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较传统方式更为优越的环境。
研究生的培养关系我军战斗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以培养适应部队任职和未来战场需要为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研究生的培养由单一学术性向军事学术型均衡发展转变,真正培养出指技合一、可以胜任部队各种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腾飞,蒋文斌.加强军校研究生部队管理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学术研究.2010,01期
[2]王云龙.关于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03期
[3]薄磊.着眼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加强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J].都市家教·教育交流.2009,11期
[4]曹毅,王钰.刍议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期
(作者单位: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关键词]指挥管理能力 研究生 高素质人才 中期考核
[分类号]G643 E25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军院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战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切实保证能够培养出适合未来国防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军队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之一。指挥管理能力作为现代军官必备的素质,在以往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我院情况来看,本科学员的指挥管理能力培训已经初见成效,而处于龙头地位的研究生培养却举步维艰。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研究生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直以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学术成就为主,毕业分配去向大多面向科研院所、大机关,使得培养计划制定者与研究生自身都产生了只论学术,不论军事的思维偏差;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仍然是以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主要考察指标,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指挥管理能力都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由此也导致研究生的培养出现重学术轻军事的现象。随着近几年二炮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军官结构的新变化,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呈现主要面向基层作战单位的新特点,这就促使研究生培养转型,由以学术型为主向指挥技术全面发展转变。
一、导致研究生指挥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一直以来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经过军校本科四年的培养,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指挥管理能力培训,四年期间只有不足30天的部队实习时间。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随着学术任务的加大,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从我院研究生情况来看,由于研究生管理不可能像本科生那样要求整齐划一,因此要组织哪怕一届全体研究生学员参加学术报告,都经常有为数不少的学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更不用说占用一整天甚至几天时间来进行指挥管理能力的培训。究其原因:
(一)研究生学员普遍存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对自身要求放松的现象。目前研究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另一个是部队在职干部。从二者的经历看,应届生经过四年本科的严格管理,在研究生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部队在职干部常年在基层部队工作,一年之中仅有40多天的休假,进入军校学习,宽松的环境使得他们逐渐降低自我要求的标准。从对我院部分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研究生阶段管理应该更为宽松的占到绝大部分,而仅有很少一部分被调查者回答可以严格按照一日生活制度来自我管理。组织作风较为松散的研究生进行军政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术科研与军政训练冲突难以消除。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在两年多的学习时间里,不仅需要修完规定的学分(跨度一年),还要协助导师完成相关科研项目以及学位论文(跨度一年)。可以看出,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相对本科要繁重的多,加之研究生阶段专业方向的细分,课程设置变得较为分散,常常是这个专业有时间参加训练,另一个专业却需要上课,使得组织训练变得困难。从对我院情况来看,数十个硕士研究方向,除了英语、政治等必修政治课程采取集中授课以外,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程都是分本教学,授课时间很难统一协调。从对研究生管理干部的调查反馈结果来看,除了每天早操时间及周五党团活动时间可以集合起来,其它时间很难将人员全部收拢到位,目前研究生阶段集中的训练时间累计不足两个月,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
(三)大部分研究生仍然对毕业分配抱有较高的期望。根据一份某校2005级硕士研究生基本状况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中,选择到“机关任职”占四成,且多数选择到“军以上机关任职”;排在第二的是“考博”,超过三成;12%要去院校任教;仅有6%的人提出到基层任职;有4名选择回原单位,且这4名硕士生原单位都在大中城市。从近两年对我院研究生分配意向的问卷中,去大机关、科研院所的占到近一半;其次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单位,占到三成;有考博意愿的占到一成多;而主动申请去一线基层单位的所占比例非常低,不足一成。但是现实情况是大机关和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已经接近饱和,无法继续容纳更多的研究生,这就导致毕业研究生一直规划的人生轨迹与现实相差甚远。学术上的成就在基层无用武之地无疑使得他们对未来工作产生迷茫,而指挥管理能力的欠缺更会使得他们对部队第一任职产生恐惧感,这无论是对军队建设还是研究生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提高研究生指挥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引导研究生思想转变,加强学员对部队任职现状的认识。目前要解决研究生适应部队任职能力弱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引导研究生学员转变思想,摆正心态。一是在入学之初通过组织研究生学员学习总部机关针对研究生分配的最新指导性政策,使研究生对最新的培养目标及分配政策做到了然于胸,依此来规划自己两年多的研究生工作学习和能力培养。二是通过邀请来院参加学习的部队基层主官和已毕业学员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使研究生学员对基层部队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查找自身不能够胜任基层部队的不足,及早动手,利用在校课余时间抓紧充电,为踏好部队第一步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建立各种渠道让学员了解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的实际状况。目前全军政工网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脑进班排”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信息共享,要充分利用军网架起学员和部队一座无形的桥梁。还可以适时组织研究生学员赴部队见习锻炼,亲身参与基层部队的工作生活和训练。
(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是严格落实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员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内容不仅包括学术研究,还包括组织活动、骨干兼职、军事素质等内容,可以说如果在中期考核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完全可以胜任部队第一任职的。但是从我院近几年中期考核的落实情况来看,不够严格,甚至很多时候起不到应有的考核作用,在对研究生学员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员都对中期考核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对自己的毕业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因此大部分学员宁愿坐在宿舍玩电脑也不愿意去锻炼身体。中期考核是一种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发挥好了,培养的研究生面貌定然会焕然一新。二是打破传统培养模式,采取分层次因材施教。研究生学员的学术科研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完全可以满足部队需求,而缺乏的是彰显个性的一面,按现有的培养模式,所有研究生采取的是统一的培养模式,基本没有考虑到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员潜力的激发,而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会很好的激发学员主动参与的热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办指挥管理型硕士试点班,让学员自愿报名,这样对于一些有志从事指挥管理岗位的研究生会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模式,既可以完成学术科研任务,同时指挥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而双导师制则为指挥管理型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较传统方式更为优越的环境。
研究生的培养关系我军战斗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以培养适应部队任职和未来战场需要为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研究生的培养由单一学术性向军事学术型均衡发展转变,真正培养出指技合一、可以胜任部队各种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腾飞,蒋文斌.加强军校研究生部队管理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学术研究.2010,01期
[2]王云龙.关于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03期
[3]薄磊.着眼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加强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J].都市家教·教育交流.2009,11期
[4]曹毅,王钰.刍议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期
(作者单位: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