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ruiho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教师通常只是注重对与错的机械评价,频繁标示以“√”、“×”等方式来评判。由于教师批改作业存在单一性和冷漠性而缺少感染力和人情味,学生总是处于接受审查的被动地位,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在作业批改和教学过程中尝试渗透人文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评语点拨,指导思考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学生在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时作出必要的反应,及时鼓励或作出必要的批示记号,并运用人文性的评语进行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订正。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问题不是很完整,老师就这样评价说:“很好,要是把那一点也答上就更完整了,就更好了。”又如:对学生作业“(8)平方分米=(800)平方米”中的错误,教师批语:“平方分米与平方米谁是较大单位?1平方米=?平方分米”。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批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而订正错误了,同时学生也由此刺激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学生在审题中把关键字看掉了,教师就用红笔将这个关键字圈上以提醒学生,并提出“重要的词语你漏了,多可惜啊!”。这些人文化的评语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学的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二、评语指导,培养习惯
  好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渡过疑惑区,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的阶段,粗心大意、失误多。这是这一阶段学生的一大特点。不认真思考就回答问题,没有认真审题就开始解题计算的学生大有人在,书写潦草或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难免的。如果批改作业时简单地采用否定的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更加不认真作业的后果,作业质量会因此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指导,如“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认为是……,因为是……”尽力让学生的口头发言和答题能力得到提高,书面作业能力得到提高。
  三、评语鼓励,促使进取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罗森塔威尔效应则非常典型地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以及激励学生的教导和评价是促进儿童认知和学业提升的“魔力”。因此,教师的笔要饱蘸心中的爱,去寻找作业中的长处,甚至可以寻觅作业外的闪光点,以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学习的进取心。比如有位男同学,他的思维敏捷,爱做思考题,作业速度很快。但书写潦草,审题不细,一般的计算题都不列式而是直接计算,导致作业失误多。于是我在其作业中评价说:“你做题速度是班上第一,相信你解题的正确率也会是班上第一。”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变得工整,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人文性激励语言也同样产生较好效果。在课堂上,多给不善于交流的同学以机会,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锻炼,慢慢地课堂上多提问,给他们以鼓励与温暖,以掌声唤起他们发言的成功感,他们会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抬头挺胸走上讲台,从教师的激励语言中找到自我。并把自己最有信心的语言和想法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认为这个题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从此该生像变了个人似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课堂上在使用多媒体做练习判断时,在设置对错文字闪动开关时,同时配上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答错了—请再想想”,“答对了—你真聪明,请继续努力”等,用多媒体的优越性也能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我从教学尝试中体会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的互动,作业的评改,都理应考虑人文性的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单一与不足,可以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辨力和做题质量。人文性的评语是教师鼓励学生的法宝,人人学会了它,将会在百花盛开的课改园地里再增一朵奇葩,为满园春光再画上一笔浓艳的色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林皋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典型例题、习题与概念的内在联系,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和行为动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质疑:让学生善问会问  1.营造氛围,巧用鼓励,让学生善问。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使用中药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对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管喂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素养,是一个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讀能力,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对语文教师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文一生一带”法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  所谓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12名健康受试者一次口服两种扑热息咀嚼片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其血药浓度和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国产扑热息痛咀嚼片A的药代动力学为:T1/2Ka=0.3806±0.2816h,T1/1Ke=1.761±0.8930h,Tmax=0.9023±0.4179h,Cmax=7.0728±1.2264mg/1,AUC=26.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