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代各大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因为不同时期和状态而出现不同的困惑。及时对体育等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是当代大学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心理疏导的内在联系,从发挥校园优势、强大心理辅导队伍、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的角度,解析体育院校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式,是心理辅导员实现工作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心理辅导 体育院校 辅导工作 价值体现
体育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体育专业队、普通高校和一些业余体校,一般都具备强烈的性格特征。进入社会之前,他们多数为学院的优秀大学生,顽强勇敢、敢做敢当、乐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将其塑造成为国家体育事业的骨干人才,并为国家的体育竞技、体育教育、体育传播和体育科研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体育院校的学生普遍具备吃苦耐劳、意志坚毅、不轻易言弃等优良品质,但是部分如拳击、散打或武术、摔柔类专业学生,由于长期接触竞技性强的体育赛事,比较容易出现遇事不冷静、偏激好动,甚至消极、叛逆的性格特征。这类学生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心理成熟度不足,常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有的甚至会选择伤害他人或者自残的形式来处理事情。
由此可见,体育高校的学生身上存在善良、勇敢、机敏、理智,同时也可能存在残忍、自私、叛逆的双重矛盾性格。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相对冷漠、就业困难,而又民心浮动、金钱肉欲无限膨胀、缺乏社会公共道德和信仰的时代,对体育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避免其因教育不当或缺乏教育,而导致的社会诚信意识淡薄、个人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团体协作精神等不良面。
首先,心理辅导在体育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引入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其原有知识和认知的重构,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体验信息获得的全过程,并加深认知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循序渐进、自我挖掘并自我进行个人需求开发的过程。学生进行事件的过程同时是真知体验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我总结,并逐步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次,心理辅导在体育高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学生心理辅导目标的确定,才能满足对学生基本需求的满足,这一亲身经历和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对学科探究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心理辅导目标的确立,既包含了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心理辅导理解能力培养的过程。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辅导和价值观指导,密切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是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环节。体育大学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不管是强调维护学生探究心、好奇心,还是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重视强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都是从学生心理疏导体验的角度进行心理辅导目标的确立。
最后,体育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存在一定的作用规律。一是作为本质特征的亲历性;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情境中自己亲身的感受,获得亲身经验和经验。包含实践的亲身性和心理的亲历,主要以获取个人直接经验和经历为主。二是个体性;体育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侧重学生的个人知识获取体验,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感受。心理辅导重视强调个体性,以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重视到学生的自主观察、自我探究和反思活动的作用。
对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的把握,应首先遵循辅导的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环境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指示引导,就要求高校必须依法治校,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的校园管理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并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和问题疏导的重要保障。新概念学生观指导高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并强调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不仅仅是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体育高校的校园管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倡学生主体的办学理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的方向性,指导我们的教育在“做中学”,依据教育活动的实质特征和条件进行学习方式的探究,进而确定相应的教法。因此,“教学合一”的理念强调体验和经验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等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辅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帮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平稳的度过大学生活并为其指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当前包含国家政府在内社会各界的一致性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有效将其艺术化运行到心理辅导之中,远比传统的惩罚、处分或者说教效果好得多。因此,重视心理疏导在体育类院校辅导员工作中蕴涵的价值,并将其深入挖掘再运用到教学之中将会是教育环节的重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昕欣.论心理疏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蕴涵[J].商.2014.09:227.
[2] 孙化玉,李文涛,颜廷.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新审视[J].山东体育科技.2015.06:104-106.
[3]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4] 曹淼孙,董启清.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35-38,78.
[5] 孙智宏,刘奇,贾绍宁.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略探[J].教育与职业.2014.24:66-67.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代各大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因为不同时期和状态而出现不同的困惑。及时对体育等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是当代大学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心理疏导的内在联系,从发挥校园优势、强大心理辅导队伍、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的角度,解析体育院校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式,是心理辅导员实现工作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心理辅导 体育院校 辅导工作 价值体现
一、普通体育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体育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体育专业队、普通高校和一些业余体校,一般都具备强烈的性格特征。进入社会之前,他们多数为学院的优秀大学生,顽强勇敢、敢做敢当、乐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将其塑造成为国家体育事业的骨干人才,并为国家的体育竞技、体育教育、体育传播和体育科研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体育院校的学生普遍具备吃苦耐劳、意志坚毅、不轻易言弃等优良品质,但是部分如拳击、散打或武术、摔柔类专业学生,由于长期接触竞技性强的体育赛事,比较容易出现遇事不冷静、偏激好动,甚至消极、叛逆的性格特征。这类学生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心理成熟度不足,常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有的甚至会选择伤害他人或者自残的形式来处理事情。
由此可见,体育高校的学生身上存在善良、勇敢、机敏、理智,同时也可能存在残忍、自私、叛逆的双重矛盾性格。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相对冷漠、就业困难,而又民心浮动、金钱肉欲无限膨胀、缺乏社会公共道德和信仰的时代,对体育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避免其因教育不当或缺乏教育,而导致的社会诚信意识淡薄、个人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团体协作精神等不良面。
二、心理辅导在体育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生成
首先,心理辅导在体育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引入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其原有知识和认知的重构,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体验信息获得的全过程,并加深认知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循序渐进、自我挖掘并自我进行个人需求开发的过程。学生进行事件的过程同时是真知体验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我总结,并逐步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次,心理辅导在体育高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学生心理辅导目标的确定,才能满足对学生基本需求的满足,这一亲身经历和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对学科探究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心理辅导目标的确立,既包含了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心理辅导理解能力培养的过程。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辅导和价值观指导,密切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是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环节。体育大学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不管是强调维护学生探究心、好奇心,还是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重视强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都是从学生心理疏导体验的角度进行心理辅导目标的确立。
最后,体育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存在一定的作用规律。一是作为本质特征的亲历性;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情境中自己亲身的感受,获得亲身经验和经验。包含实践的亲身性和心理的亲历,主要以获取个人直接经验和经历为主。二是个体性;体育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侧重学生的个人知识获取体验,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感受。心理辅导重视强调个体性,以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重视到学生的自主观察、自我探究和反思活动的作用。
三、体育高校心理辅导员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方法
对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的把握,应首先遵循辅导的科学性原则。这一原则环境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指示引导,就要求高校必须依法治校,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的校园管理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并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和问题疏导的重要保障。新概念学生观指导高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并强调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不仅仅是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体育高校的校园管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倡学生主体的办学理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的方向性,指导我们的教育在“做中学”,依据教育活动的实质特征和条件进行学习方式的探究,进而确定相应的教法。因此,“教学合一”的理念强调体验和经验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等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辅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帮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平稳的度过大学生活并为其指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当前包含国家政府在内社会各界的一致性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有效将其艺术化运行到心理辅导之中,远比传统的惩罚、处分或者说教效果好得多。因此,重视心理疏导在体育类院校辅导员工作中蕴涵的价值,并将其深入挖掘再运用到教学之中将会是教育环节的重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昕欣.论心理疏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蕴涵[J].商.2014.09:227.
[2] 孙化玉,李文涛,颜廷.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新审视[J].山东体育科技.2015.06:104-106.
[3]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4] 曹淼孙,董启清.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35-38,78.
[5] 孙智宏,刘奇,贾绍宁.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略探[J].教育与职业.2014.2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