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股权战争》
作者:苏龙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45元
根据梁凤仪小说改编的港剧《创世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商战”最开始的记忆。做了财经记者才知道,那是“商战小说”“商战电视剧”,不代表现实。
那真实世界的商战是怎样的?它与虚构的商战一样,也许行错一步就失之千里。它与虚构的商战最大的不一样则在于,它以利益为最大驱动力、为最首要的逻辑。简言之,money talks。
而利益的核心,又集中在股权,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上——这很好理解,一个企业的利润盈亏,不过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这个企业谁说了算,赚的钱该怎么办,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商界最聪明的人——从最优秀的企业家,到最精明的投资人,从企业家身边的种种利益相关者,到各式逐利而来的投机客——无一不瞅准了这最大的利益。这中间发生的种种转承启合的争斗,写下来就是一本《股权战争》。
马云“偷”支付宝与夺回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国美电器的陈黄对决、新浪的5次更迭CEO、雷士照明阎吴PK的台前幕后……这14个故事,几乎囊括了过去十年最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每一个故事发生时,都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但这些报道,大多限于几天或十几天的事态变化,限于记者所能采访到的相关人士,故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
苏龙飞做的事情,是在自身扎实跟踪报道的前提下,適度取材还原事情的全貌。
好故事必然有大量生动的细节:你知道马云最初的伯乐并非软银的孙正义,而是阿里巴巴今日的CFO蔡崇信吗?后者在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微小公司时,就放弃六位数年薪,去阿里巴巴拿500块的月薪。你知道陈晓是先吃亏于资本,不得已将永乐电器卖给国美,几年后却能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小股东的身份跟创始人黄光裕PK,完成逆袭吗?
我不能说《股权战争》一书讲述的这些案例,就是全部的真实,但它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在不同的人看来,还是有不同的结论:
从创业者、联合创业者的角度,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它看似不是贷款,不需要按期返还。但资本投资你,承受了比银行更高的风险,是为了索取更高的回报。同时,资本为了提高获得回报的概率,它用体现于投资合同中的若干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创业者签了就得遵守,因为不遵守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你以后还想得到融资吗?
从资本、职业经理人的角度。中国的公司法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企业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依赖于他跟员工、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超越法律而存在——因此,当创业者拒不执行合同时,投资方还真的没太多办法,如果鱼死网破的双输不算办法的话。
上述这些,是过去十年资本与企业家互相“教育”的经验教训。之所以是十年,是因为本书中的公司,大多获得过外资基金的投资,它们或是境外上市公司、或者搭好结构打算去境外上市——民营企业批量出海上市,不过十来年历史而已。
随着本土基金的崛起,以上种种纠葛,相当概率下将在本土公司与本土私募基金之间重演。随着中国的公司法与国际接轨,股权战争有可能在任何公司身上发生。
作者:苏龙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45元
根据梁凤仪小说改编的港剧《创世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商战”最开始的记忆。做了财经记者才知道,那是“商战小说”“商战电视剧”,不代表现实。
那真实世界的商战是怎样的?它与虚构的商战一样,也许行错一步就失之千里。它与虚构的商战最大的不一样则在于,它以利益为最大驱动力、为最首要的逻辑。简言之,money talks。
而利益的核心,又集中在股权,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上——这很好理解,一个企业的利润盈亏,不过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这个企业谁说了算,赚的钱该怎么办,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商界最聪明的人——从最优秀的企业家,到最精明的投资人,从企业家身边的种种利益相关者,到各式逐利而来的投机客——无一不瞅准了这最大的利益。这中间发生的种种转承启合的争斗,写下来就是一本《股权战争》。
马云“偷”支付宝与夺回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国美电器的陈黄对决、新浪的5次更迭CEO、雷士照明阎吴PK的台前幕后……这14个故事,几乎囊括了过去十年最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每一个故事发生时,都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但这些报道,大多限于几天或十几天的事态变化,限于记者所能采访到的相关人士,故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
苏龙飞做的事情,是在自身扎实跟踪报道的前提下,適度取材还原事情的全貌。
好故事必然有大量生动的细节:你知道马云最初的伯乐并非软银的孙正义,而是阿里巴巴今日的CFO蔡崇信吗?后者在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微小公司时,就放弃六位数年薪,去阿里巴巴拿500块的月薪。你知道陈晓是先吃亏于资本,不得已将永乐电器卖给国美,几年后却能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小股东的身份跟创始人黄光裕PK,完成逆袭吗?
我不能说《股权战争》一书讲述的这些案例,就是全部的真实,但它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在不同的人看来,还是有不同的结论:
从创业者、联合创业者的角度,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它看似不是贷款,不需要按期返还。但资本投资你,承受了比银行更高的风险,是为了索取更高的回报。同时,资本为了提高获得回报的概率,它用体现于投资合同中的若干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创业者签了就得遵守,因为不遵守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你以后还想得到融资吗?
从资本、职业经理人的角度。中国的公司法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企业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依赖于他跟员工、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超越法律而存在——因此,当创业者拒不执行合同时,投资方还真的没太多办法,如果鱼死网破的双输不算办法的话。
上述这些,是过去十年资本与企业家互相“教育”的经验教训。之所以是十年,是因为本书中的公司,大多获得过外资基金的投资,它们或是境外上市公司、或者搭好结构打算去境外上市——民营企业批量出海上市,不过十来年历史而已。
随着本土基金的崛起,以上种种纠葛,相当概率下将在本土公司与本土私募基金之间重演。随着中国的公司法与国际接轨,股权战争有可能在任何公司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