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校后厂”新模式 “工学结合”育人才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浏阳市职业中专创办于1985年;1995年通过了湖南省重点职业学校评估;2000年通过了教育部“全国重点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04年学校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复查;2008年成为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项目单位的主持单位;2009年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职教领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尤其是服装专业的“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具特色。
  学校于1986年开设服装专业,因学校位于比较偏僻的农村,最初的校企合作是“合”多“作”少、合作模式单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学校原有一栋实训楼,2006年又投资600万建成一栋新实训楼,学校领导决定采取一种全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企业进校园”。
  2007年,本着校企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与台资企业——中山英仕达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资金,共同建设一条现代化服装生产线,该生产线能容纳职工300人,年产值达2000万元,生产礼服远销欧美。服装专业的师生不出校门就能直接参与生产、管理等活动,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加工等过程,真正对接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形成“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学校的服装专业办学行为和企业活动已经全方位、多环节地相互参与、穿插,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应。
  
  一、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
  
  我们成立了由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罗小红、苏雪珍,企业专家沈日明、李建国,教务科长苏树根等人组成的“服装专业建设委员会”。他们根据企业用工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理论知识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或自编教材,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和技能鉴定标准等,并根据社会与企业实际需求确定专业方向。
  
  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技能
  
  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实习。高一新生入校第一周是短暂的认识性实习,到企业观察生产流程,从服装设计到成品,让学生了解服装制作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即开始进行课堂学习与车间实习的交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交替方法:一种是上午在教室上课,下午到车间实习;另一种是先在教室与实习室上几天课,然后到车间实习。不论用哪一种形式,学校与企业都是合二为一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在车间现场,由教师与生产车间的师傅共同指导。在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生产全过程,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学生通过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内完成产品,掌握专业技能、感受工作气氛、领会企业文化,从而实现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的。
  
  三、校企共同培养,保障学生就业
  
  除了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外,学生报名时又与英仕达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一份就业协议,使学生成为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企业也自愿成为培养学生的主体,他们不仅安排专家担任教学与实习指导,还设置英仕达服装有限公司教育奖学金,每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也因长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在训练技能的同时也能领悟企业文化,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并增强工作责任、规范、团队等职业意识,形成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素养,自然会得到企业的青睐,近几年学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在“前校后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成为学生课堂的延伸地,师傅成了老师,从言传身教到手把手的示范,校企之间的合作由互为穿插发展成互为一体,互相促进和提高。“前校后厂”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学到企业中行家里手的绝活绝技,还从企业那里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最新行情,让学生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使企业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既为学校办学增添了活力,也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校办学目标、办学体制更好地贴近市场、服务经济,避免了盲目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弊病,为办学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既而提出,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
期刊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已近十年了,现在还在摸索与探究中。下面就此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单靠语文课堂课本的教学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因此,从需要上来讲,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如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正像有人说的那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
期刊
[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改善党员队伍构成,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创新 学生党员 模范 考核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先进分子,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因此,积极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把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数学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恩格斯曾说:“当一门学科发展到成功的应用数学时,才能称之为科学。”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生一进高中就栽在了数学上,从而产生畏难、恐惧、厌学心理,进而对该学科丧失信心,产生反感,从此进入了恶性循环,成为了数学
期刊
一、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
期刊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引导和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    一、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过程    现代教学论从知识教学论转向主体教学论,这为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缤纷节日、乡土材料和民风民俗等身边易于利用的熟悉资源,巧妙引进课堂,发挥其无穷魅力,从而激活美术课堂,丰富学生素养,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美育目标。  [关键词]资源 激活 有效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多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室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和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积累,让学生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其实,很多课文,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章,需要我们朗读、咀嚼、品味。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
期刊
[实验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中的口语交际  [实验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实验对象]  五年级学生  [实施过程]    一、实验方案    1、听评课。即要求学生先听别人说,捕捉主要信息,做出评价。说和听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听评课由单一的说向听说结合过渡,在训练说的同时也培养了听的能力。  2、讨论课。即围绕
期刊
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要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