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展服务
——加大贫困村“双联双网双值”实施力度,推动贫困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扶贫攻坚。
2015年,万州区龙驹镇赶场社区居民谭尚成倒霉事不断。
先是他家房子被暴雨冲垮,无钱整修;然后他又得了重病,卧床难起……
“当时真是绝望了。”谭尚成说。
没想到,这时扶贫干部来了——为谭尚成指定结对帮扶联系人,给谭尚成租房子,提供生活必需品,等到谭尚成康复后,为他找工作。
“转运了!”谭尚成喜极而泣。
让谭尚成交上好运的,是万州区推行的“双联双网双值”服务群众机制。
万州有168个贫困村、106044名贫困群众。要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是关键因素。
如何提高效能?
“加大贫困村‘双联双网双值’实施力度,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扶贫攻坚。”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王显刚说。
“双联”缩距离
2014年初,万州区余家镇李垭村召开社员大会。
台上,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谢运华侃侃而谈:“从今天开始,我们对口包干联系李垭村……”
台下,响起议论声:“包干联系?怕是来镀金的吧……”
被浇了一盆“冷水”,谢运华也不气馁。
接下来一些日子,谢运华和同事天天往村里钻。
一来二去,他们和村民能说上知心话了。
谢运华为何如此费心地和村民“套近乎”?
“因为李垭村是我们的包干联系点!”他说。
谢运华说的“包干联系”,指的是“双联双网双值”第一个环节——“双联”。
“双联”即让每个村(居)民小组都有镇乡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联系,实现“联系最基层”;同时,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赶场日提供便民服务,实现“联动办实事”。
“在‘双联’制度倒逼下,镇街、村社干部被赶到了惠民扶贫第一线——通过包干联系、入户走访、赶场坐班等方式,既要收集基层脱贫意向,更要指导和组织当地群众展开脱贫致富工作。”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洪承义说。
社员大会一个月后,谢运华听说“有村民想种果树致富”。
谢远华和同事立即到职能部门协调,为村里争取了1000株李子树苗,分发给有种植意向的农户。
“以后李子挂果了,你们一定要来我家尝鲜!”领到“致富树”,乡亲们竞相发出邀请。
在万州,受到群众邀请的并不只有谢运华一人。
在余家镇柏树村,镇干部严永明和同事指导群众发展了万亩李子林,预计将实现产值上百万元。
在新乡镇三水村,贫困户贺学珍患有计生手术后遗症。镇干部吴承忠听说后,立即帮她申领了临时救助款。
…………
在“双联”制度推动下,一个个致富项目争相启动,一件件民生大事妥善解决——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心也越走越近。
“双网”纳民声
2015年6月,万州长岭镇安溪村。
听说村里要开村民代表大会,陈世明准备“为民请命”。
会议开始,陈世明第一个站起来:“村道好久才能硬化?”
原来,安溪村修了一条村道,被乡亲们称作“致富路”。
可是,“致富路”打下土坯后迟迟没有硬化——因为修路牵扯部门较多,仅凭村支“两委”很难协调资金。
问题倒是提了,但好久才能解决呢?
陈世明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被村里“一长一员”记到了本子上。
何谓“一长一员”?
在万州,基层村和社区都配有两个特殊职位——网格长和信息员。
在他们背后,“双联双网双值”的第二个环节——“双网”正全速运转。
什么是“双网”?
“就是服务群众的两个工作网络——一个线下,一个线上。”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谭大松说。
“线下网络”即区域管理网格化。“我们以镇街为大网格,村和社区为单元网格,在单元网格内又划分了若干分格,分格下再划若干子格,将党员干部、民警、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物管企业等力量整合到各级网格,实现服务工作无死角、服务对象全覆盖。”谭大松说。
“线上网络”即群工信息网络化。
万州开通了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置“服务群众”“社情民意”“信访事务”“市民直通车”“风险评估”“督查督办”六大工作平台。
“群工信息网络化就是以区群工办(信访办)为指挥中心,依托区级电子政务外网,上达区委、区政府,横联83个区级部门,下接52个镇乡街道,延伸到635个村、社区,支撑起一个以‘群工系统’为核心的惠民网络体系。”谭大松说。
在“双网”推动下,原本各自为战的服务资源被整合到一起,一批仅凭村社管不了、不能管、管不好的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安溪村村民代表大会后第四天,区扶贫集团就进村了——村道硬化工程被提上日程。
“才四天,问题就解决了!”陈世明笑了。
“双值”接地气
2014年9月,天城镇付沟村村民王继成外出打工,不幸受伤。
更倒霉的是,他把保险单弄丢了——医药费得自掏腰包。
为此,王继成懊恼了很久。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镇里组织党员干部坐班,全天候受理群众求助!”
“有这等好事?”王继承赶紧向村党支部办公室奔去。
王继承听到的“坐班”,就是“双联双网双值”的第三个环节——“双值”。
以前,群众找基层干部办事常吃“闭门羹”——八小时以外很难找到人。
针对这个问题,万州推出了“双值”制度。
“即严格执行镇乡街道干部八小时之外值班和村(社区)干部一人多岗轮流值班,以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农村无职党员轮值参事。”谭大松说。
“双值”一出,不仅基层干部的服务时间从八小时拓展到全天候,同时无职党员也被吸引进来,调解民事纠纷、宣传拆迁政策、帮扶群众致富……
王继承赶到村党支部办公室时,天已黑了。
“人都走了吧!”王继承猜想。
进门一瞧——值班者还在。
看到王继承进门,正在轮值参事的无职党员唐景新起身相迎。
将王继承的困难记下后,唐景新说:“我一定尽力帮你解决。”
“以前,我们无职党员为群众做事总感觉动力不足——因为无职无权,无名无分。现在,我们的岗位、职责、照片、电话都贴到了村委会的公示栏上,群众的眼睛盯着你,既有压力,也感到光榮。”唐景新说。
随后,唐景新前往镇政府帮王继承代办了保险证明,又奔赴保险公司咨询申领程序……
“失而复得啊!”拿到唐景新送来的医疗赔付费用,王继承笑得好开心。
——加大贫困村“双联双网双值”实施力度,推动贫困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扶贫攻坚。
2015年,万州区龙驹镇赶场社区居民谭尚成倒霉事不断。
先是他家房子被暴雨冲垮,无钱整修;然后他又得了重病,卧床难起……
“当时真是绝望了。”谭尚成说。
没想到,这时扶贫干部来了——为谭尚成指定结对帮扶联系人,给谭尚成租房子,提供生活必需品,等到谭尚成康复后,为他找工作。
“转运了!”谭尚成喜极而泣。
让谭尚成交上好运的,是万州区推行的“双联双网双值”服务群众机制。
万州有168个贫困村、106044名贫困群众。要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是关键因素。
如何提高效能?
“加大贫困村‘双联双网双值’实施力度,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扶贫攻坚。”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王显刚说。
“双联”缩距离
2014年初,万州区余家镇李垭村召开社员大会。
台上,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谢运华侃侃而谈:“从今天开始,我们对口包干联系李垭村……”
台下,响起议论声:“包干联系?怕是来镀金的吧……”
被浇了一盆“冷水”,谢运华也不气馁。
接下来一些日子,谢运华和同事天天往村里钻。
一来二去,他们和村民能说上知心话了。
谢运华为何如此费心地和村民“套近乎”?
“因为李垭村是我们的包干联系点!”他说。
谢运华说的“包干联系”,指的是“双联双网双值”第一个环节——“双联”。
“双联”即让每个村(居)民小组都有镇乡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联系,实现“联系最基层”;同时,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赶场日提供便民服务,实现“联动办实事”。
“在‘双联’制度倒逼下,镇街、村社干部被赶到了惠民扶贫第一线——通过包干联系、入户走访、赶场坐班等方式,既要收集基层脱贫意向,更要指导和组织当地群众展开脱贫致富工作。”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洪承义说。
社员大会一个月后,谢运华听说“有村民想种果树致富”。
谢远华和同事立即到职能部门协调,为村里争取了1000株李子树苗,分发给有种植意向的农户。
“以后李子挂果了,你们一定要来我家尝鲜!”领到“致富树”,乡亲们竞相发出邀请。
在万州,受到群众邀请的并不只有谢运华一人。
在余家镇柏树村,镇干部严永明和同事指导群众发展了万亩李子林,预计将实现产值上百万元。
在新乡镇三水村,贫困户贺学珍患有计生手术后遗症。镇干部吴承忠听说后,立即帮她申领了临时救助款。
…………
在“双联”制度推动下,一个个致富项目争相启动,一件件民生大事妥善解决——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心也越走越近。
“双网”纳民声
2015年6月,万州长岭镇安溪村。
听说村里要开村民代表大会,陈世明准备“为民请命”。
会议开始,陈世明第一个站起来:“村道好久才能硬化?”
原来,安溪村修了一条村道,被乡亲们称作“致富路”。
可是,“致富路”打下土坯后迟迟没有硬化——因为修路牵扯部门较多,仅凭村支“两委”很难协调资金。
问题倒是提了,但好久才能解决呢?
陈世明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被村里“一长一员”记到了本子上。
何谓“一长一员”?
在万州,基层村和社区都配有两个特殊职位——网格长和信息员。
在他们背后,“双联双网双值”的第二个环节——“双网”正全速运转。
什么是“双网”?
“就是服务群众的两个工作网络——一个线下,一个线上。”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谭大松说。
“线下网络”即区域管理网格化。“我们以镇街为大网格,村和社区为单元网格,在单元网格内又划分了若干分格,分格下再划若干子格,将党员干部、民警、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物管企业等力量整合到各级网格,实现服务工作无死角、服务对象全覆盖。”谭大松说。
“线上网络”即群工信息网络化。
万州开通了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置“服务群众”“社情民意”“信访事务”“市民直通车”“风险评估”“督查督办”六大工作平台。
“群工信息网络化就是以区群工办(信访办)为指挥中心,依托区级电子政务外网,上达区委、区政府,横联83个区级部门,下接52个镇乡街道,延伸到635个村、社区,支撑起一个以‘群工系统’为核心的惠民网络体系。”谭大松说。
在“双网”推动下,原本各自为战的服务资源被整合到一起,一批仅凭村社管不了、不能管、管不好的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安溪村村民代表大会后第四天,区扶贫集团就进村了——村道硬化工程被提上日程。
“才四天,问题就解决了!”陈世明笑了。
“双值”接地气
2014年9月,天城镇付沟村村民王继成外出打工,不幸受伤。
更倒霉的是,他把保险单弄丢了——医药费得自掏腰包。
为此,王继成懊恼了很久。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镇里组织党员干部坐班,全天候受理群众求助!”
“有这等好事?”王继承赶紧向村党支部办公室奔去。
王继承听到的“坐班”,就是“双联双网双值”的第三个环节——“双值”。
以前,群众找基层干部办事常吃“闭门羹”——八小时以外很难找到人。
针对这个问题,万州推出了“双值”制度。
“即严格执行镇乡街道干部八小时之外值班和村(社区)干部一人多岗轮流值班,以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农村无职党员轮值参事。”谭大松说。
“双值”一出,不仅基层干部的服务时间从八小时拓展到全天候,同时无职党员也被吸引进来,调解民事纠纷、宣传拆迁政策、帮扶群众致富……
王继承赶到村党支部办公室时,天已黑了。
“人都走了吧!”王继承猜想。
进门一瞧——值班者还在。
看到王继承进门,正在轮值参事的无职党员唐景新起身相迎。
将王继承的困难记下后,唐景新说:“我一定尽力帮你解决。”
“以前,我们无职党员为群众做事总感觉动力不足——因为无职无权,无名无分。现在,我们的岗位、职责、照片、电话都贴到了村委会的公示栏上,群众的眼睛盯着你,既有压力,也感到光榮。”唐景新说。
随后,唐景新前往镇政府帮王继承代办了保险证明,又奔赴保险公司咨询申领程序……
“失而复得啊!”拿到唐景新送来的医疗赔付费用,王继承笑得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