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为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有必要探究更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前自学”“课堂共学”“课后固学”的全程引领,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一课三学;自主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41-02
古诗词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随着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古典诗词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传统文化已难以为继。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存在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第二,古诗词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上看,古诗词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局部研究上,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多背诵,弄清字、词、句的特殊用法,重在翻译、分析以及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讲解,以保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做法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最具感染力、想象力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如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看似讲透了诗歌,实际上忽视了诗歌的意境之美。还有一些所谓的教师“引导”,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第三,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科学。古诗词鉴赏应是一种最具个人见解的情智活动,但现行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考试的标准答案为准,难免有所缺失以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是不能合理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
因此,为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探究更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一课三学”教学策略成为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所谓“一课三学”,即课前自学、课堂共学、课后固学,学习并不只是课堂的事情,课前、课中、课后是一个整体。通过这种整体教学,激发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让学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一、课前自学,自主感知古诗词中的情感
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从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本领。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课前,笔者将诗词鉴赏方法、写作背景、意象分析、词人情感赏析等要点制成微课让学生自学。再要求学生熟读本词,通过诵读感知词人的情感,并思考本词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学会了诗词鉴赏的方法,了解了本词的主要内容,对本词的难点有了初步的思考。学生带着课前自学的成果、收获、疑问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對作品理解得也更透彻。
二、课堂共学。自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课堂共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解读文本,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自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以学习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例,笔者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搜索诗中以酒寄情的句子,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在朗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朗读,品读李白的“酒中情”,并向全班同学做一介绍。
这一阶段,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感悟较多的诗句整理出来加以讨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盈满诗意的对话碰撞中,通过反复诵读涵泳、知人论世、多元解读等鉴赏方法,李白这些诗句中承载的人生易老的悲哀、好友相聚的欢乐、怀才不遇的激愤、豪情万丈的愁愤等复杂情感,都被一一解读出来。
以学生品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为例,有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句是因为品出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教师问学生“何以见得”,学生答:“从‘不足’二字看出。”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把握关键字词的能力,追问:“李白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学生答:“因为李白此时心中痛苦,借酒消愁。”教师再问李白此时有何愁,学生介绍了自己课前自学所了解到的李白生平志向和写作此诗的背景。教师推波助澜提示全班同学“知人论世”是品读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进而追问学生“钟鼓馔玉不足贵”是李白的由衷之言吗?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此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可见这杯酒里装的是怀才不遇的激愤。
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基于师生对诗歌有共同认识所开展的“对话”式教学,采用学生品关键字、诵读感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的方式。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课堂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对学生课前自学内容的梳理。同时,教师教哪些细节是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的,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不再停留在粗浅的表面,而是有深层次的感悟,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达到课堂共学的最终目标。
三、课后固学。自主探究古诗词的世界
古诗词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前自学、课堂共学是不够的,浓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精彩无比的世界,在广阔的课堂之外。课后固学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延伸,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在学完一首诗词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可以鼓励学生去诵读苏轼其他的豪放词作品,通过比较阅读,深入品味苏词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潇洒狂达的性情。学生在延伸阅读的同时,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把课堂中学到的鉴赏方法加以实践和巩固,把这些鉴赏方法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鼓励学生点评诗词,甚至创作诗词,开展研究性学习,突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创古诗词教学新天地。
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实现课前自学、课堂共学、课后固学的全程引领,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则既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有助于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一课三学;自主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41-02
古诗词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随着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古典诗词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传统文化已难以为继。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存在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第二,古诗词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上看,古诗词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局部研究上,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多背诵,弄清字、词、句的特殊用法,重在翻译、分析以及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讲解,以保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做法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最具感染力、想象力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如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看似讲透了诗歌,实际上忽视了诗歌的意境之美。还有一些所谓的教师“引导”,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第三,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科学。古诗词鉴赏应是一种最具个人见解的情智活动,但现行古诗词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考试的标准答案为准,难免有所缺失以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是不能合理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
因此,为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探究更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一课三学”教学策略成为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所谓“一课三学”,即课前自学、课堂共学、课后固学,学习并不只是课堂的事情,课前、课中、课后是一个整体。通过这种整体教学,激发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让学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一、课前自学,自主感知古诗词中的情感
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从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本领。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课前,笔者将诗词鉴赏方法、写作背景、意象分析、词人情感赏析等要点制成微课让学生自学。再要求学生熟读本词,通过诵读感知词人的情感,并思考本词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学会了诗词鉴赏的方法,了解了本词的主要内容,对本词的难点有了初步的思考。学生带着课前自学的成果、收获、疑问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對作品理解得也更透彻。
二、课堂共学。自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课堂共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解读文本,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自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以学习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例,笔者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搜索诗中以酒寄情的句子,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在朗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朗读,品读李白的“酒中情”,并向全班同学做一介绍。
这一阶段,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感悟较多的诗句整理出来加以讨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盈满诗意的对话碰撞中,通过反复诵读涵泳、知人论世、多元解读等鉴赏方法,李白这些诗句中承载的人生易老的悲哀、好友相聚的欢乐、怀才不遇的激愤、豪情万丈的愁愤等复杂情感,都被一一解读出来。
以学生品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为例,有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句是因为品出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教师问学生“何以见得”,学生答:“从‘不足’二字看出。”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把握关键字词的能力,追问:“李白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学生答:“因为李白此时心中痛苦,借酒消愁。”教师再问李白此时有何愁,学生介绍了自己课前自学所了解到的李白生平志向和写作此诗的背景。教师推波助澜提示全班同学“知人论世”是品读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进而追问学生“钟鼓馔玉不足贵”是李白的由衷之言吗?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此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可见这杯酒里装的是怀才不遇的激愤。
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基于师生对诗歌有共同认识所开展的“对话”式教学,采用学生品关键字、诵读感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的方式。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课堂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对学生课前自学内容的梳理。同时,教师教哪些细节是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的,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不再停留在粗浅的表面,而是有深层次的感悟,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达到课堂共学的最终目标。
三、课后固学。自主探究古诗词的世界
古诗词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前自学、课堂共学是不够的,浓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精彩无比的世界,在广阔的课堂之外。课后固学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延伸,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在学完一首诗词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可以鼓励学生去诵读苏轼其他的豪放词作品,通过比较阅读,深入品味苏词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潇洒狂达的性情。学生在延伸阅读的同时,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把课堂中学到的鉴赏方法加以实践和巩固,把这些鉴赏方法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鼓励学生点评诗词,甚至创作诗词,开展研究性学习,突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创古诗词教学新天地。
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实现课前自学、课堂共学、课后固学的全程引领,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则既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有助于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