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统四起 百花齐放

来源 :孔学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的学术文化,在古代有三教(儒、释、道)九流(儒、墨、道、法、名、农、阴阳、纵横、杂、小说)等学术分派,和经、史、子、集等文献分殊,当代又有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史学、文学、科技等学科分类。此外还有以区域文化为背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学术文化,如齐学、鲁学、蜀学、洛学、闽学、浙学、徽学、黔学等等。前者代表学术的内涵和特性,后者则代表学术的归属和个性,都是从事中华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区域性学术肇始于先秦,流衍于两汉,沉潜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盛行于两宋,元代有所沉寂,明朝逐渐恢复,至清及民国初年又达于极盛。先秦时期,由于燕岱、河洛、江汉等文化区隔和地缘差异(蒙文通说),中华大地已经初步形成了齐学、鲁学、晋学、楚学等不同特色的学术。“齐学”以阴阳五行、兵家杂霸之术为内涵,是诸子争鸣、诸学共治的舞台;“鲁学”以《诗》《书》《礼》《乐》为经典、以仁义忠信为主张,是早期儒家的故园;“晋学”以史学纪实为内容、以实事致用为特征,是早期法家的温床;“楚学”以哲学玄思、文学表达为特征,以虚无浪漫为归趋,是早期道家的乐土。随着秦人一统,消除异己,以吏为师,天下无学,更无派分。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之治,学术不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渐趋主流,在中央设立《五经》博士,专经教授。因其时经典文本有今文、古文之分,学术有师法、家法之异,故学术皆以经师姓氏命名,如《易》今文有杨氏、田氏、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古文有费氏、高氏;《书》今文有伏氏、欧阳氏、夏侯氏等,古文有孔氏;《诗》今文有韩氏、齐诗和鲁诗,古文有毛氏;《礼》有后氏、戴氏等;《春秋》有公羊董氏、胡毋氏等等。当时,齐、鲁是儒学的发达地区,故仍有齐学、鲁学之称;巴蜀地区则因地方政府创设石室学宫,教授儒家《七经》及当朝律令,学无门户,术有兼通,故以“蜀学”为称,史有“蜀学比于齐鲁”(《汉书》及《三国志》《华阳国志》)之说。东汉末年,郑玄兼通今文、古文,“囊括大典,遍注群经”,自成一家,号称“郑学”。王肃继起,亦广注诸经,专与郑学作对,时称“王学”。三国两晋继轨,五胡十六国嬗替,继而南朝北朝分治,当时学术除了有“儒”“玄”“史”“文”分科之外,还有“南学”“北学”的分野。唐代统一,三教并行,文学大盛,经学丕显,学主统一,文倡复古,学术鲜有创新,流派衍生亦寡。五代十国,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文化暗淡,唯后蜀之经史,南唐之词章,稍可称举。
  赵宋继轨,逆取顺守,礼乐鼎盛,文化勃兴。庆历年以后,名师辈出,“学统四起”,司马光之“朔学”,三苏之“蜀学”,张载之“关学”,二程之“洛学”,王安石之“新学”,皆夺席谈经,竞相争鸣。南宋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继起,陈亮、叶适争胜,“闽学”“婺学”“湘学”“象山之学”“浙东之学”(又分永嘉、永康二派),一时竞秀争奇,诸峰并峙。元代为儒学恢复期,专主程朱理学,除元曲之外,新生学术及其特征俱不明显。明人继之,八股取士,扼杀才情。至明中叶,陈献章、吴与弼、薛瑄、胡居仁、王守仁、湛若水等人兴起,心学与理学对垒,促进了地域学术发展,于是崇仁、白沙、河东、姚江、甘泉俱有“学案”,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皆隶“王门”。但学术上党同伐异,思想上恪守师尊,虽有地区命名之“学案”,却乏明显的区域特征和学术创新(泰州学派稍具平民精神、大众关怀)。
  清初三大家,自心学而理学;乾嘉诸大老,自许郑入古文,江永、戴震诸儒独标皖派,蔚成“徽学”;顾(炎武)、江(声)、惠(栋,及其父祖)、钱(大昕),振起吴学。迄于晚清,道咸之际,常州诸儒,据《公羊》发明家畅言“革命”,摆脱烦琐考据而崇尚经世致用,故有“常州学派”的兴起;焦(循)、汪(中)、阮(元)、王(念孙、引之),折衷其间,考据与义理并重,于是“扬州学派”乃独领风骚。
  迄于清末,维新变法,光绪帝明诏“各省振兴学校,以期储材备用”,故各地学会兴起,蔚然成风。有如“粤学会”“浙学会”“闽学会”“湘学会”“蜀学会”“陕学会”等等,遍布朝野。辛亥革命,民国肇造,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地方独立区域自治,文化自觉,学术自信,日益加强,于是各个区域性学术流派、学会、研究会、促进会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中华大地再度出现“百家争鸣”“学统四起”的繁荣景象。其时最具生命力、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学派,乃是出于中西部地区的“湘学”和“蜀学”,论者有曰:“晚清以来,中国学术重心有所转移,一个是湘学,一个是蜀学。”(李学勤语)晚清以来出自湖湘和巴蜀的维新派、革命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群起辈出,声名藉甚,就是最好的证明。
  综观区域学术的发展和演进,一方面固然受惠于历代中央政府提倡的正统学术之影响,如儒家经学的普及与推广,就直接与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国策,及“令天下皆立学校官”以推行教化的措施有关。但另一方面,许多新兴学术、甚至主流文化,也多赖于地方学术的率先孕育和提前发轫,然后才在全国推广发展。如西汉以后奉为至尊的儒术,实起源于乐诵《诗》《书》《礼》《乐》的“邹鲁之士、缙绅先生”所创立的“齐学”和“鲁学”;东汉流行的《七经》教化和“庙学合一”之制,北宋以后奉行的儒家《十三经》体系,皆创始于远居西南的“蜀学”。至于宋代以后影响全国知识界、注重“天理”“人欲”之辨的“理学”;倡言“民胞物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提倡“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陆王“心学”,均发轫于幽微暗淡之区,最终乃被推广张显于大众广庭之中。因此,我们要研究好全国学术,自然不能忘了区域学术做贡献;换言之,要研究清楚全国性學术的来龙去脉,就必须“找到根,溯到源,寻到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华学术史上每一次重大转型和质的飞跃,都与吸收和推广地方学术的创新成果有莫大关系。汉代重儒,实有亲于齐鲁之儒的“仁义礼智”;唐宋重文,实有资于巴蜀素来的“文章冠世”;明世科举,实乃认同于朱子之“存理灭欲”;乾隆考据,实有倚于吴皖之“考据征实”;晚清维新,实有仗于闽蜀湖湘之“托古改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下的文化复兴和学术创新,不仅要立基于对前贤学术成果的自觉和礼敬,而且要植根于对前贤思想智慧的重温和领会。如“齐学”的兼融诸子,“鲁学”的仁爱智慧,“晋学”的求实征信,“蜀学”的尊道贵德,“湘学”的敢作敢为,“浙学”的实惠实利,“洛学”“闽学”的“理”“欲”之义,“吴派”“皖派”的征实不虚,“闽学”“粤学”的返本开新,都是值得我们重阐重释、推陈出新的重要命题和特有资源。
  经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语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认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研究局部也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整体。如果不想执大局而忽视局部、用全面以掩盖具体、以空洞来粉饰实在的话,就让我们从研究好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展示一幅幅鲜活的生命开始!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具体的鲜活的学术文化,正是为了建设好、服务好、维护好伟大祖国文化宝库整体的永恒生命!同仁君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好区域学术的历史文化及其作用,揭示其特殊内涵和当代价值,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智慧和力量!
  舒大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孔院及作者简介:  新布伦瑞克省孔子学院是由新省教育部与孔子学院总部于2007年签署合作协议,由大西洋教育国际集团(AEl)与中国山东省教育厅合作运行,曲阜师范大学为孔院派出师资。目前已在新省4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高中汉语纳入学分课程,孔院学员数每年超过5000人。2016年,新省孔院凭借其优秀的教学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荣获“先进孔子学院”称号。20侣年6月,滕菁女士作为外方院长获得加拿大
期刊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中国建筑师的當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期刊
郝云天,10岁,学生  我数学好,英语成绩一般。但是英语的语言特点很适合学数学哕,所以我得学好英语,因为我要用英语学数学。我到文殊院的英语角来,是来锻炼英文的,我自己学,每个星期三次跟外国人练英文。我有个很好的外国朋友叫Alex,我常常跟他聊天。  郭慧子,11岁,学生  我非常喜欢成都,这是个古老的城市,有很多景点,像文殊院是很早以前建的,很美,还有杜甫草堂,我知道很多诗人来过成都。喜欢成都还因
期刊
Waste No Time to Pursue Our Dreams——my Teaching Experiences at Confucius Classroom at Rome ConvittoNazionala Vittorio Emanuele Ⅱ of italy  2019年3月18日,古老的羅马城阳光灿烂。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打开微信,几十条未读信息刷爆了朋友圈,一条新闻跟意大利有关,
期刊
Abstract: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main current in the studies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as the image–numerology school founded by Meng Xi and Jing Fang, which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Changes throug
期刊
Abstract: The Confucian learning of the mind, dating back to Mencius, develope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and reached its zenith in the Ming dynasty. Scholars today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philosophy
期刊
在曼谷的玉佛寺里,有一幅壁画,讲的是中国《三国演义》的故事。小时候的我,每次看着那些壁画,都想象着中国的模样,那是一个多么遥远而神奇的国度,有那么多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父母告诉我: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人们常常会把曼谷的大皇宫与北京的故宫相比较,结论是:北京的故宫,比泰国的大皇宫更大、更宏伟。  我喜欢听周围的人讲述有关中国的一切,
期刊
Abstract: The course of Japanese “national education” wa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Confucianism, Kokugaku (National Learning), and Rangaku (Dutch Learning) in the Meiji period. Speaking
期刊
2015年4月8日,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建成开园,迎来了第一批专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及其指导的3位博士研究生,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入驻研修工作。开园前后,孔学堂与海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签约入驻、合作研修事宜。截止2016年底,已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儒学联合会等24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2016年,各签约单位先后派出39
期刊
01  近年来,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就是带老外们参观我的祖国。乐趣不仅仅来自老外的反应——首次赴华,讶异或惊喜乃情理中事,乐趣也发自我的内心——去国三十载,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在我心中掀起无边的涟漪。  一般人到了京城,总爱把颐和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呈现给客人,在一片赞叹声中得到满足。我却偏爱把队伍拉到圆明园,在无言的惊怵中,触摸人类心灵共通时的振颤。我至今忘不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领着一群年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