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推动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构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的历史教学已经无法支撑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入史料信息。基于此,本人将对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展开初探。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选取史料原则;史料运用策略
引言:
知史、懂史能够让人明智,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史料探究学习的开展,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有效建立,一方面能够突出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攻克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辨证思维的构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对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 选取史料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充分使用课本中的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浓缩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十分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所以教师在拓展史料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史料探究时,应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原点,保证引入的史料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1.2 应选取最能揭示问题本质的史料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供人们参考的史料信息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得到了提升,途径得到了拓展,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信息的引入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量。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史料探究时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效果,经过分析发现,这部分教师在选择史料信息时忽视了史料信息的本质,未能围绕问题筛选史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对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选取史料时要遵循选取原则,引入最能揭示问题本质的史料,达到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作用,确保史料信息引入的有效性。
1.3 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理解与记忆的能力较小学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依然浅薄,文化底蕴不足,在面对史料信息时往往无法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学习的过程中时常碰壁,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对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对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做出充分的考虑,依据学生不同年龄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史料,降低史料探究的难度,让学生在最为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挑战与提升。
2 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训练式”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必须加强史料信息的引入,进行“训练式”史料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为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融入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诱导学生探究史料,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时,教师需要向给予学生有关台湾收复的史料以及清朝时期的西北边疆维护情况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然后,依据史料信息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清政府在台湾的管理政策是怎样的?”、“为了祖国的统一都实施了哪些措施?”等,引发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史料信息的探究情况,找到学生知识薄弱的地方,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与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价值观的建立。
2.2 “主题式”史料教学
“主题式”史料教学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接纳新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的灵活性,让学生透过多种史料素材探究一个历史知识点,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探究学习更具全面性与客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与记忆历史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更为深刻的感受历史的变化,逐步的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课的主题,为学生提供盛唐时期的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史料,让学生展开史料探究,促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盛唐时期对民族、经济、以及世界的影响,并让学生逐步的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达成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目的。
2.3 “情感式”史料教学
通过对历史教材的观察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单元中都设置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环节,体现出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构建的重视。所以,教师应着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地展开“训练式”史料教学,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课堂压力,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在课堂占据主体位置,发表自己对史料的主观观点,使教师能够获得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机会,从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史料信息的探究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价值观,达成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明朝的对外关系史料,并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直观的呈现出来,营造出学生探究欲望,带动学生的情绪,逐步实现这一课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让学生建立起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歷史教师应引起重视,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筛选合适的史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的态度,让学生在史料探究中,一切从证据出发,建立起良好的人生品质,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新强.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0):142.
[2]谢长灿.史料实证培养视角下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56.
福建省福清市沙埔初级中学 35032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选取史料原则;史料运用策略
引言:
知史、懂史能够让人明智,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史料探究学习的开展,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有效建立,一方面能够突出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攻克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辨证思维的构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对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 选取史料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充分使用课本中的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浓缩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十分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所以教师在拓展史料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史料探究时,应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原点,保证引入的史料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1.2 应选取最能揭示问题本质的史料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供人们参考的史料信息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得到了提升,途径得到了拓展,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信息的引入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量。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史料探究时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效果,经过分析发现,这部分教师在选择史料信息时忽视了史料信息的本质,未能围绕问题筛选史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对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选取史料时要遵循选取原则,引入最能揭示问题本质的史料,达到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作用,确保史料信息引入的有效性。
1.3 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理解与记忆的能力较小学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依然浅薄,文化底蕴不足,在面对史料信息时往往无法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学习的过程中时常碰壁,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对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对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做出充分的考虑,依据学生不同年龄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史料,降低史料探究的难度,让学生在最为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挑战与提升。
2 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训练式”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必须加强史料信息的引入,进行“训练式”史料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为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融入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诱导学生探究史料,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时,教师需要向给予学生有关台湾收复的史料以及清朝时期的西北边疆维护情况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然后,依据史料信息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清政府在台湾的管理政策是怎样的?”、“为了祖国的统一都实施了哪些措施?”等,引发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史料信息的探究情况,找到学生知识薄弱的地方,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与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价值观的建立。
2.2 “主题式”史料教学
“主题式”史料教学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接纳新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的灵活性,让学生透过多种史料素材探究一个历史知识点,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探究学习更具全面性与客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与记忆历史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更为深刻的感受历史的变化,逐步的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课的主题,为学生提供盛唐时期的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史料,让学生展开史料探究,促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盛唐时期对民族、经济、以及世界的影响,并让学生逐步的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达成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目的。
2.3 “情感式”史料教学
通过对历史教材的观察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单元中都设置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环节,体现出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构建的重视。所以,教师应着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地展开“训练式”史料教学,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课堂压力,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在课堂占据主体位置,发表自己对史料的主观观点,使教师能够获得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机会,从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史料信息的探究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价值观,达成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明朝的对外关系史料,并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直观的呈现出来,营造出学生探究欲望,带动学生的情绪,逐步实现这一课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让学生建立起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史料探究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歷史教师应引起重视,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筛选合适的史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的态度,让学生在史料探究中,一切从证据出发,建立起良好的人生品质,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新强.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0):142.
[2]谢长灿.史料实证培养视角下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56.
福建省福清市沙埔初级中学 3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