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养成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对人类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决定着个体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并借助社会来发展自己。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培养社会成员的亲社会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因此,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漠视他人。这种不良影响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的单元化,更使得孩子自我中心日益严重,他们只想也只会接受爱而不会施爱,我们经常能看到以下的场面:孩子们互相争抢玩具,谁也不让谁;看见小朋友伤心流泪了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去安慰;看到别人不幸和困难缺乏同情……幼儿所表现出的自私、独享等行为,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因此,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成了教育者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它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戏剧、小说、科学幻想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特点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幼儿知识的来源,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情节,还可以巧妙地让幼儿掌握道德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他们高尚的情操、思想往往会激起儿童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有的形象甚至让他们终生难忘,只要一想到这样的形象儿童就会按照他们身上的某一种品质或行为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让幼儿在欣赏、表演、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强化亲社会行为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途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趋势上,在幼儿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增加;在亲社会行为的类型方面,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占比例较大,其他类型的行为较少;在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方面,女性儿童略高于男性儿童或两者之间无差异;在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性别特点方面,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多地指向同性伙伴;在亲社会行为的一致性方面,幼儿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在亲社会培养方式上,移情训练和树立榜样是最有效的亲社会培养方式。
  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的研究表明:阅读敏感期4.5—5岁,秩序敏感期2—4岁,文化敏感期为6—9岁,可见,幼年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播种。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完美地成长。
  目前,对亲社会冬季的影响的共识是:文化因素,情境因素,家庭成员的行为,学校、同伴与媒体的影响,受助者特征,助人者特征。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亲社会活动,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开展“利用文学作品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旨在让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能结合幼儿喜欢文学作品,爱听故事、易受感染的特点,探寻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的各年龄班不同特点和层次,挖掘更多种培养方式,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奠定基础,并期望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和发扬,向其它领域以及家庭、社会辐射。
  那么,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呢?
  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幼儿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图画书(绘本和自制图书)、动画片等,这些作品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幼儿自己阅读或观看、成人讲述或者成人讲述和幼儿阅读相结合。不管哪种形式和方法,要发挥起教育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幼儿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对幼儿来说,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知未知世界的过程,观察、想象、情感等都是内在于这一过程之中并与之交织在一起。情感性是幼儿看世界独特方式的体现。当幼儿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时,他们就把自己连同自己的情感带到了理解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拟人及情感特征,伴随着情感的宣泄、投射、共鸣、移情,将自己视为众多客体的一个,将自我替换成作品中的角色。因此,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是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首要条件。
  二、利用故事表演游戏,强化行为体验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寓教育与游戏生活之中”。故事表演游戏,即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在表演中,幼儿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角色身份的转换,让幼儿成了作品中的主人公,通过模仿、再现作品中角色的帮助、分享、同情、关心行为,他们为此动情,体验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快乐,这个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过程,理解社会规范,使幼儿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如在学习了故事《下雨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到受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创设情感迁移情境 促进行为内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后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
  幼儿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去表演时,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各个角色的特征,并把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及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为幼儿情感的迁移提供条件,促进积极行为的内化。如在学习了故事《谁的主意好》后,教师就多为幼儿提供到别班办事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轻轻敲门”“有礼貌交谈”等行为。
  四、成人的积极反馈,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发展影响很大,无论是幼儿自己因做出的亲社会行为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还是看到别的幼儿因做出了亲社会行为而得到成人的赞扬,幼儿可以一直感受到成人对小朋友们的亲社会行为的肯定与鼓励,渐渐地,幼儿就会养成一种进行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因此,成人应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多进行积极的反馈。如在欣赏了作品《李小多分果果》后,成人如果有意识地在一些物品的使用过程以幼儿日常采用的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同样起到了强化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让我们深刻认识了幼儿创造教育的“基础性”,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勇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个体普遍
期刊
纸艺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动动手、动动脑,他们通过自己的小手制作出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纸艺作品,从而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幼儿的积极性也会被跳动起来的,孩子们在剪贴中锻炼了他们的动作发展能力,特别是孩子的智力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纸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可以搓,可以揉、可以撕、可以剪、可以扭、可以染、纸的可塑性特别的强,和别的材料比起来它的安全性能较好,在游戏中,孩
期刊
摘要:3—6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创设多种的阅读环境、选择多样的阅读材料、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关键字:幼儿 阅读 环境  3—6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发育、机能发育都最为迅速。幼儿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开始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展示自我。而早期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为了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指南》共有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一个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构成。本文就艺术领域进行解析。  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由两个目标和教育建议组成。通过研读《指南》中艺术领域内容可以发现,当前学前儿童艺
期刊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幼儿园就是一所乡村幼儿园,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我们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使区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
期刊
设计思路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幼儿的音乐作品具有形象鲜明可爱、情节诙谐有趣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听中作画,调动幼儿的听觉,可以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力。并且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画”, 可以使美术活动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管弦乐《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一个片段,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
期刊
身为一线教师,经常会听到家长关于孩子家庭生活的描述。那天,吉吉妈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吉吉在洗手间玩水,弄得到处都是,连客厅地板都被湿了,于是我就凶他,之后他特别乖,还要求早早上床睡觉。哎,看来他需要待他凶一点,老师,你在幼儿园尽管待他凶一点好了。我一时语塞。  先来分析一下吉吉妈妈的行为,当她看到洗手间满地的积水,看到木地板上渗入的水,再加厨房里的活也没做,因为没有看管吉吉,反而引来了更大
期刊
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园的紧密合作。近年来,我园通过家长学校、家园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园栏等途径,实现了家与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了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上学期,幼儿园把家长工作的重点转向深入细致的个别化工作——家长约谈活动。家长约谈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间一对一的交流与进行工作的
期刊
入园过渡,从狭义上来看,就是新生从家庭生活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入园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缓解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情绪?如何提高孩子们入园的适应性呢?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发现要想让孩子们尽早地消除入园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所要做的不光是要疏导孩子的心理,更要做到与家长携手,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家
期刊
摘要:幼儿有很强的好胜心理,特别害怕失败和挫折,这一心理虽然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对造成失败责任较大的伙伴进行指责甚至打骂,以发泄自己的不满。为此,教师在设计分组游戏时,要巧妙地渗透包容教育。精心思考游戏的每一个环节,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利用随机生成的教育机会,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别人的环境。  关键词:包容教育 心理 家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