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一线教师,经常会听到家长关于孩子家庭生活的描述。那天,吉吉妈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吉吉在洗手间玩水,弄得到处都是,连客厅地板都被湿了,于是我就凶他,之后他特别乖,还要求早早上床睡觉。哎,看来他需要待他凶一点,老师,你在幼儿园尽管待他凶一点好了。我一时语塞。
先来分析一下吉吉妈妈的行为,当她看到洗手间满地的积水,看到木地板上渗入的水,再加厨房里的活也没做,因为没有看管吉吉,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麻烦。至于凶孩子的行为,我认为除了在该情境中产生的自然反应外,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家长潜意识中教育孩子的理念作怪,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的权威,才能使孩子不至于在成长道路上有更大的偏颇。家长的角色是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而然确定的,往往更多关注孩子如何养,而不注重孩子如何教,即家长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是吉吉妈妈较少思考的,所以会由内心原始的理念说了算:凶孩子。继而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潜意识中的教育理念展露无疑,对待我家孩子要“凶”一点,家长如此的需求与对教师的期望值等同起来,教师能认同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面对这样教育的观念薄弱的家长时,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判定家长固有的价值观
家长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再加上平时缺少学习,导致家长群体的育儿理念严重滞后。家长在和教师交流育儿心得时,会带着脑海中原生态的观念,比如,对待孩子声音不响,态度不凶,是教育不了孩子的;也有另一个极端,孩子任何事都是要顺从他的,才能让他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作为教师,我们要会判断,判定家长在某件事上的价值观是否正确。这一判定对于家长思想的转变是个分水岭。教师要紧紧抓住家长育儿事例背后流露出来的育儿观,就像医生诊断一样,要能即刻开出一张“诊断书”来,所谓“早诊断早治疗”。那样才不至于让家长的思想一直左右教师行为,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客观、公正,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二、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
要真正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我觉得必须让家长多阅读。书本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特征,里面列举的事例,分析的原因,会让家长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引起共鸣,产生反思。而作为还没有真正接触过育儿书籍的家长或者较少接触育儿书籍的家长,需要教师根据家长在育儿实例中流露出来的理念有选择地为家长推荐,就像是医生的药方一样,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经常性地了解相关书籍的可读性。上述案例中我将为吉吉妈妈推荐《如何说孩子才肯听》《三岁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大家可能会觉得,难道教师就不用和家长传递育儿观了吗?事实上,因为家长理念上的修正光靠教师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来积淀一些基本的理念,从而为接下来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做好准备,只有那样,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才能事半功倍。
三、碰撞家长萌动的育儿观
进入这个阶段,家长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新理念,是该和教师分享育儿经验,碰撞育儿理念的时候了。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后,应该不会再出现像案例中吉吉妈妈那样要求教师待其孩子凶一点的事例了。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家长可能会首先理解孩子的探究心理,继而对残局整理的思考。当家长将类似的心路历程讲述给教师听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当然,对于育儿思维定势极其强烈的家长,经过阅读后会有所感悟,但还不能一下子转变为行动或者转变为行动的力量还比较弱,这是很正常的。这需要教师对家长的鼓励及一如既往的支持。教师要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转变孩子的成功事例讲述给家长听,让其树立信心,从而让家长在家庭中科学育儿成为顺其自然的事。
先来分析一下吉吉妈妈的行为,当她看到洗手间满地的积水,看到木地板上渗入的水,再加厨房里的活也没做,因为没有看管吉吉,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麻烦。至于凶孩子的行为,我认为除了在该情境中产生的自然反应外,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家长潜意识中教育孩子的理念作怪,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的权威,才能使孩子不至于在成长道路上有更大的偏颇。家长的角色是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而然确定的,往往更多关注孩子如何养,而不注重孩子如何教,即家长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是吉吉妈妈较少思考的,所以会由内心原始的理念说了算:凶孩子。继而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潜意识中的教育理念展露无疑,对待我家孩子要“凶”一点,家长如此的需求与对教师的期望值等同起来,教师能认同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面对这样教育的观念薄弱的家长时,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判定家长固有的价值观
家长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再加上平时缺少学习,导致家长群体的育儿理念严重滞后。家长在和教师交流育儿心得时,会带着脑海中原生态的观念,比如,对待孩子声音不响,态度不凶,是教育不了孩子的;也有另一个极端,孩子任何事都是要顺从他的,才能让他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作为教师,我们要会判断,判定家长在某件事上的价值观是否正确。这一判定对于家长思想的转变是个分水岭。教师要紧紧抓住家长育儿事例背后流露出来的育儿观,就像医生诊断一样,要能即刻开出一张“诊断书”来,所谓“早诊断早治疗”。那样才不至于让家长的思想一直左右教师行为,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客观、公正,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二、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
要真正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我觉得必须让家长多阅读。书本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特征,里面列举的事例,分析的原因,会让家长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引起共鸣,产生反思。而作为还没有真正接触过育儿书籍的家长或者较少接触育儿书籍的家长,需要教师根据家长在育儿实例中流露出来的理念有选择地为家长推荐,就像是医生的药方一样,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经常性地了解相关书籍的可读性。上述案例中我将为吉吉妈妈推荐《如何说孩子才肯听》《三岁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大家可能会觉得,难道教师就不用和家长传递育儿观了吗?事实上,因为家长理念上的修正光靠教师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来积淀一些基本的理念,从而为接下来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做好准备,只有那样,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才能事半功倍。
三、碰撞家长萌动的育儿观
进入这个阶段,家长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新理念,是该和教师分享育儿经验,碰撞育儿理念的时候了。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后,应该不会再出现像案例中吉吉妈妈那样要求教师待其孩子凶一点的事例了。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家长可能会首先理解孩子的探究心理,继而对残局整理的思考。当家长将类似的心路历程讲述给教师听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当然,对于育儿思维定势极其强烈的家长,经过阅读后会有所感悟,但还不能一下子转变为行动或者转变为行动的力量还比较弱,这是很正常的。这需要教师对家长的鼓励及一如既往的支持。教师要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转变孩子的成功事例讲述给家长听,让其树立信心,从而让家长在家庭中科学育儿成为顺其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