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我们国家国民总体素质提高,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但无奈诈骗案例还是很多。被骗不一定是因为傻,可能是因为善良,无疑骗子是可恨的。幸运的是,有些被骗的人能及时发现自己被骗,并利用骗子的贪婪和自己过人的智慧反骗骗子很多钱。最近受骗者反骗骗子的案例越来越多,从道德的角度上,我们可能会觉得大快人心,会觉得这是骗子活该。但是,在这其中涉及了许多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受骗者的做法该怎样评价呢?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别是对与“骗”有关的犯罪和其构成要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反骗骗子是否构成犯罪和正当防卫。
关键词:诈骗;反诈骗;犯罪;正当防卫;自救行为
一、与“骗”有关的犯罪
首先刑法分则中规定的诈骗罪分别在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两章中。其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规定的是金融诈骗罪,这些罪名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这些罪名与诈骗罪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刑法中的法条竞合,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处理。其次,刑法分则中与“骗”有关的罪名,还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此罪名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是,骗的内容不同,前者骗得内容不止限于财产,还包括名誉,爱情等。无论是诈骗罪还是还是招摇撞骗罪,最重要的都是“骗”字,何为骗?骗就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基于使用了“骗”的方法,很显然这些罪名要求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与“骗”有关的罪名的重要构成要件
以下分析基于犯罪构成四要件:四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观方面。
(一)共同的构成要件:
经比较,以上不同罪名的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相同的。即犯罪主体多数为自然人,少数为单位。主观方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故意。
(二)不同的构成要件:
各种罪名所分布的章节不同,一章规定的是一类犯罪,这种类别是依据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所分的,因而以上与“骗”有关的罪名侵犯的客体是不同的,因而客观方面也是不同的。
三、反骗骗子是否构成犯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可见,诈骗的前提条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分情况讨论,如果行为人骗骗子的金额和自己被骗的金额相同,应属于拿回自己的合法所得,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自救行为。不违法,更不属于犯罪。如果行为人骗骗子的金额,远超出骗子骗自己的金额,那么超出部分的金额很明显是不合法的。如果行为人将超出部分上交有关部门并如实说明情况,说明行为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利用非法的手段来达到合法的目的,违法但并不构成犯罪。
四、反骗骗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首先比较一下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自救行为又称“自助行为”。权利被侵害的人,没有按法律上的正式程序,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恢复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实行自救,就有可能错失良机,使权利恢复发生明显的困难。自救行为发生在权利受到侵害之后,如果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则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笔者认为,反骗骗子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应属于自救行为。理由如下:第一,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即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而对于行为人来说,如果他意识到骗子正在骗自己,就不会上当被骗了。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进行时,而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行为人被骗后再去采取措施,属于时间上的不适时。综上,笔者认为行为人反骗骗子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应属于自救行为。
生活中的被“骗”的案例,仍然有很多,但是有很多被骗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他们只是一时疏忽才被骗,很多骗子似乎遇到了对手,不但没骗到钱反而载了一个“大跟头”。必要情况下采取自救行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把握好限度,黑的要想变白很难,而白的要变黑则非常容易,希望行为人在自救的同时不要做出违法的行为给自己抹黑,这样的话是不值得的。同时遇到困难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理智的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琳.新形势下诈骗罪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3):202-203.
[2]陈恺.论诈骗罪中受骗者的处分权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70-76+110.
[3]崔玉华.浅析诈骗罪中受骗者的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0(26):66-67.
[4]刘伟.论正当防卫的适时性[J].法制博览,2019(15):91-92.
[5]邱赛兰.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再思考——兼评“视野说”的合理性[J].法制与社会,2011(33):282-284.
关键词:诈骗;反诈骗;犯罪;正当防卫;自救行为
一、与“骗”有关的犯罪
首先刑法分则中规定的诈骗罪分别在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两章中。其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规定的是金融诈骗罪,这些罪名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这些罪名与诈骗罪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刑法中的法条竞合,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处理。其次,刑法分则中与“骗”有关的罪名,还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此罪名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是,骗的内容不同,前者骗得内容不止限于财产,还包括名誉,爱情等。无论是诈骗罪还是还是招摇撞骗罪,最重要的都是“骗”字,何为骗?骗就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基于使用了“骗”的方法,很显然这些罪名要求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与“骗”有关的罪名的重要构成要件
以下分析基于犯罪构成四要件:四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观方面。
(一)共同的构成要件:
经比较,以上不同罪名的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相同的。即犯罪主体多数为自然人,少数为单位。主观方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故意。
(二)不同的构成要件:
各种罪名所分布的章节不同,一章规定的是一类犯罪,这种类别是依据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所分的,因而以上与“骗”有关的罪名侵犯的客体是不同的,因而客观方面也是不同的。
三、反骗骗子是否构成犯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可见,诈骗的前提条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分情况讨论,如果行为人骗骗子的金额和自己被骗的金额相同,应属于拿回自己的合法所得,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自救行为。不违法,更不属于犯罪。如果行为人骗骗子的金额,远超出骗子骗自己的金额,那么超出部分的金额很明显是不合法的。如果行为人将超出部分上交有关部门并如实说明情况,说明行为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利用非法的手段来达到合法的目的,违法但并不构成犯罪。
四、反骗骗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首先比较一下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自救行为又称“自助行为”。权利被侵害的人,没有按法律上的正式程序,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恢复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实行自救,就有可能错失良机,使权利恢复发生明显的困难。自救行为发生在权利受到侵害之后,如果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则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笔者认为,反骗骗子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应属于自救行为。理由如下:第一,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即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而对于行为人来说,如果他意识到骗子正在骗自己,就不会上当被骗了。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进行时,而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行为人被骗后再去采取措施,属于时间上的不适时。综上,笔者认为行为人反骗骗子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而应属于自救行为。
生活中的被“骗”的案例,仍然有很多,但是有很多被骗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他们只是一时疏忽才被骗,很多骗子似乎遇到了对手,不但没骗到钱反而载了一个“大跟头”。必要情况下采取自救行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把握好限度,黑的要想变白很难,而白的要变黑则非常容易,希望行为人在自救的同时不要做出违法的行为给自己抹黑,这样的话是不值得的。同时遇到困难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理智的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琳.新形势下诈骗罪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3):202-203.
[2]陈恺.论诈骗罪中受骗者的处分权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70-76+110.
[3]崔玉华.浅析诈骗罪中受骗者的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0(26):66-67.
[4]刘伟.论正当防卫的适时性[J].法制博览,2019(15):91-92.
[5]邱赛兰.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再思考——兼评“视野说”的合理性[J].法制与社会,2011(33):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