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改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教师,因此,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至理性层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尽快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那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笔者拟以这一问题为基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论析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向前推进,意味着高中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解读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不难发现高中数学课程确立了总的培养目标,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其中包含着如下一些重要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基本能力;二是提高数学表达与交流,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三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四是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数学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见,高中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对数学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重及时吸收课改的最新研究成果,又不做教学方面的认真总结思考,长期以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只能流于形式。
因此,高中新课改要求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决不能局限于“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不仅只是对数学教学一般性的回顾或反思,而是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方法及策略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防止教学目的流于形式,教学时间隐性流失,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调节和控制教师认知行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之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的学习意识,教师则必须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所言,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实质,在于学生是否理解这一实质,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形成了怎样的数学能力。而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还需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适时、适度、适法地点拨思维受限的学生,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引导其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新课改背景下,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数学所传递的文化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以“学、问、思、辨、行”五步法为依托,选取教材的长处,深入浅出。
其次,注重课中反思,及时、主动地凋整数学教学方案、策略,反复检验教学行为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清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能否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跟进教学节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再次,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最直接地反映在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感受上。作为教师而言,教然后知不足,则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风向标。因此,教师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之反思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程序性知识和思辨性知识,思辨性知识适合“探究”方式学习。数学中思辨性知识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质是指个人的理解力和领悟性,存于个人经验的体验中,又嵌入于实践活动,只能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体验去意会升华。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新课改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剧”的“导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常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数学。
三、小结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授课方式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鉴于此,教师不得不去主动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向前推进,意味着高中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解读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不难发现高中数学课程确立了总的培养目标,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其中包含着如下一些重要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基本能力;二是提高数学表达与交流,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三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四是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数学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见,高中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对数学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重及时吸收课改的最新研究成果,又不做教学方面的认真总结思考,长期以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只能流于形式。
因此,高中新课改要求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决不能局限于“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不仅只是对数学教学一般性的回顾或反思,而是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方法及策略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防止教学目的流于形式,教学时间隐性流失,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调节和控制教师认知行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之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的学习意识,教师则必须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所言,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实质,在于学生是否理解这一实质,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形成了怎样的数学能力。而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还需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适时、适度、适法地点拨思维受限的学生,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引导其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新课改背景下,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导向,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数学所传递的文化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以“学、问、思、辨、行”五步法为依托,选取教材的长处,深入浅出。
其次,注重课中反思,及时、主动地凋整数学教学方案、策略,反复检验教学行为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清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能否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跟进教学节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再次,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最直接地反映在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感受上。作为教师而言,教然后知不足,则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风向标。因此,教师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之反思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程序性知识和思辨性知识,思辨性知识适合“探究”方式学习。数学中思辨性知识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质是指个人的理解力和领悟性,存于个人经验的体验中,又嵌入于实践活动,只能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体验去意会升华。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新课改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剧”的“导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常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数学。
三、小结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授课方式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鉴于此,教师不得不去主动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