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荣辉:“计划”前程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经是个很“懒”的小孩,出身寒门,但某日他忽然醒悟了过来,“前程需要一手计划。”凭着努力、执著,他从学历和资历上大幅提升自己,成功地从一名职业经理人转型为上市公司老板。
  
  2004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人才招聘服务网站51job(前程无忧)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又一个10亿(人民币)级的富翁走进了人们视线——作为51job的创始人之一,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公司30.6%股份的首席执行官甄荣辉“叙写”了一夜暴富的传奇。
  对于甄荣辉的成功,有人觉得这是互联网的又一次神话,也有人怀疑他成功背后的背景,更多的人则相信是融资造就了他的成功……
  “成功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想成功,却没有计划!如果你有一个5年或者是10年的成功目标,并且能够周密地计划,坚定地执行,那么,因为计划,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这是甄荣辉对于成功二字的诠释。
  
  一天睡16小时的虎子
  香港平民的生存环境给他上了人生第一课:做任何事必须把握好时间与效率,看准了时机一定要毫不迟疑地冲上去。
  少年时期的甄荣辉并没有显露出大器将成的先兆,反而以“懒”著称。
  1962年,甄荣辉出生在香港一个最普通的平民家庭。高度拥挤的居住环境让他明白:做任何事必须要把握好时间与效率,这是家庭环境带给甄荣辉的重要一课。
  因为父母都忙于打工挣钱养家,没有人顾及他的功课,于是那个时候的他每天回家把书包一扔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看到很晚就去睡觉,尽可能地睡,一天睡16个小时——看电视、睡觉,睡觉、看电视……
  懒惰的后果是:在1979年他中学会考时,全香港30多家预科学校,没有一家愿意要他!
  如果不能念预科,不能念大学,对于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家庭的孩子而言,前途是渺茫的。他第一次开始考虑前途问题,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一定要考上大学。“有一天我在烈日下排了很长的队去报名,好不容易挤上去,人家一看我的中学,皱皱眉说不要。拿着报名表出来,后面还有一大群人在排队。在太阳下烤得太久,我都几乎有些中暑了,但我还要打起精神去找下一所学校。我一边打着出租车找学校,一边告诉自己,如果过了这一关,一定要努力读书。”
  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甄荣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知道发奋努力了。最后,他进入了一所位于偏远而荒凉的山上的预科学校。经过两年预科的努力,198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工程系。
  
  “销售状元”的精英梦
  “对于竞争,我从小就习惯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甄荣辉接受的是英国精英教育的熏陶,“一定要成为社会精英人士。”成熟的商业环境为他后来创业种下了萌芽。
  1984年大学毕业时,大学组织了一次就业辅导,有来自IBM的销售总监及香港电讯的总工程师来给学生上课,那时他想:“如果我要成功的话,20年后我会是他们中的哪一位?”在工程师与与市场销售人员两种工作间,甄荣辉选择了后者。“走工程师的路肯定是很稳定,走商业的路,就好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甄荣辉选择了挑战度高的商业工作,进入HP的市场销售部门,成为一名销售工程师。
  “有一批大客户在你的手里面,只要把他们伺候好了,这些客户都很忠实。”4年后,已成销售冠军的甄荣辉每天10点钟出去拜访客户后,就能轻轻松松拿到30万(港元)的年收入(包括销售提成),尽管在HP的发展前景光明,但甄荣辉却开始又一次计划起自己的前程。
  “我分析自己的现状,这么发展下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这时我发现MBA是一个很好的换环境的踏脚石,你可以在高科技公司里做事,你也可以去做咨询管理顾问,或者是去投资银行,还可以去消费品行业工作……”甄荣辉决定放弃HP的工作去读MBA。
  MBA毕业后,年薪将会在15万美元以上,并且有机会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放弃了HP30万港元的年薪和稳定而轻松的工作,将全部的积累用作MBA学费。他选择去欧洲的理由是:“欧洲学校只需要1年时间,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他申请了法国INSEAD商学院,一所知名度并不差于美国院校的商学院。
  甄荣辉回忆说,当他决定离开HP时正好25岁,接受了平生第一次专访,“我记得那是一份计算机周刊方面的杂志,他们到惠普来采访销售架构。他们问我的人生目标,我说希望毕业20年以后成为一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MBA毕业以后,甄荣辉再次面临许多选择,综合衡量之后,他选择了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在其英国办事处工作。
  在加入贝恩两年多后,1991年他被派驻香港建立办事处,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在他的策划下,贝恩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1994年,32岁的甄荣辉在加入贝恩4年半后,成为贝恩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做业内GE
  做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中国未来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将造就一批百亿级的富豪”,这一诱惑使得他不辞辛苦,屡次创业。
  1998年甄荣辉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中国贸易报》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贸易报·前程招聘专版》。北京《前程招聘专版》的推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业以及求职者的普遍欢迎,甄荣辉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在全国复制北京模式。
  1999年,互聯网经济在全球兴起,网络给甄荣辉带来了新的机遇。1999年底,互联网经济开始膨胀,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网站也因此易名为无忧工作网(51job.com)。无忧工作网的赢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国国情,也受到国外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很快,在2000年2月,甄荣辉融到了一笔1400万美元的投资金。
  2000年以前,甄荣辉在前程无忧的角色还只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然而风险投资进入后,前程无忧的发展需要他把别的事弃之一旁全力以赴,此时他又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继续做一个百万美元年薪的打工皇帝,还是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CEO,领取6万美元的年薪?此时,甄荣辉已经37岁,在贝恩干了11年,如果继续待下去,“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他认为,“觉得可能再干20年还是这样。”互联网的腾飞让他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业,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很过瘾。”
  2000年4月,甄荣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开贝恩,出任前程无忧CEO……
  经过7年的打拼,51job已成为中国网络招聘服务的老大——2006年度,51job网络招聘服务收入2.2亿元,实现净利1亿元,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17.2%,净利润增长了61.7%。
  对于甄荣辉而言,当年的青涩早已为成熟所代替。当一切完美地按照计划进行后,功成名就的他又在计划些什么?
  “我希望有一天,前程能像GE公司那样成为行业典范,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乃至跨国企业。这不是一个5年10年的工程,20年够不够呢?在我退休之前,我希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甄荣辉总会开始新的人生计划!
其他文献
不管一折机票是真是假,是炒作还是事实,有一个现象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许多国有航空公司一边喊着亏损,一边宁愿放着空闲位置也不愿意利用起来。    某天深夜12点,笔者在美国的朋友请求帮忙。既然朋友深夜请求帮忙,笔者当然爽快答应,但是朋友的请求帮忙让人哭笑不得。朋友请求笔者在北京帮他买一辆最豪华的奥拓车,然后把车子运到美国。笔者称其有病,朋友答曰:车子省油。  虽然这是朋友之间开的玩笑,但是朋友的回答还
期刊
提到保税物流园区,很多人会首先想到4个字:境内关外。这是保税物流园区的一大功能,它的意思是,国内货物进入园区即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然而,这4个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仿佛是保税物流园区自身形象的缩影。我国的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至今已有4年历史,这4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保税物流园区自我“闭关修炼”的过程。4年中,保税物流园区的业务构成更显多元化,更多新兴的物流业务——二次拼箱、简单加工等开始在园区内显露端倪
期刊
两年来,中国创投市场外资一手遮天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其中有市场主导的因素,亦有政府的大力推进,中国本土创投人士正积极寻找着理顺这一魔方的密码。    “在资本时代,PE(私募股权投资)就如同一个个魔方,能迅速将实业收购,它们就像恶狼一样贪婪。”虽然PE口碑不佳,但它们雄厚的实力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投之风。  两年来,随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逐渐规范,中国已进入了创投时代,PE和VC(风险投资)的
期刊
传媒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不匹配,良好的经济形势在催促着更多的传媒公司踏入资本市场。    相对上市公司的诸多业务板块而言,传媒业似乎一直是一块“冻土”,显得有点冷冷清清。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内地传媒概念股中,新闻出版概念只有赛迪传媒、新华传媒、北青传媒和新华文轩几家,它们采用的上市模式均是将经营业务从采编部门剥离,单独上市。  到了2007年,传媒业上市却呈现出一片春潮涌
期刊
如今,我们把“全球一体化”、“世界是平的”都快说贫了,讲腻了,说来说去这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世界已经Open了,各国各地区的优势,发展的差异尽显无疑。因此,对于外包这个行业来讲,出于增强补缺的需要,其发展的时代的的确确的来了。  有人将外包喻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不管怎样,外包已经是大势所趋。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前背景下,还想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供应链条的完美闭环,那决策者的脑
期刊
“双拓合并案”引发了一场“全球地震”,对于这起并购案反应强烈的声讨浪潮,其核心在于对铁矿石价格的高度敏感。    自进入2007年起,铁矿石资源的抢夺大战就从未消停过。在2007年末,全球分列第二、第三位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必和必拓和力拓又传出了合并的惊人消息,一时间,中国、德国等铁矿石消费大户纷纷爆出了强烈的反对声浪,德国钢铁制造商联盟甚至请求欧盟阻止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提议,称此合并将增加工业生产
期刊
MQ,即Mobility Quotient,行动智商。在全球无限宽广的今日,商业精英不得不时刻做好准备,在从一个地点赶往另一个地点,随时待命plug and play:掏出手机接邮件,抱着电脑登上飞机,从中国飞到美国不转化时差就开会。如何在移动中保持主动、及时、顺畅的沟通?如何在频繁的出差和奔波中节省自己的能量并且步态从容成为我们要讨论的崭新话题。    请问,每天你有多少小时老老实实地坐在办公桌
期刊
商业史学家将会发现:“直销”这一人与人之间紧密连接的商业“返祖”现象在为人与公司、社会间提供更紧密连接的同时,也直指人类集体心理的诸多弱点。它伴随销售渠道费用不断上升而出现,最终仍将由于信息搜索成本过高而逐渐消亡。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电子商务或将成为直销模式的终结者。    像20世纪末期的普通公众一样,中国很多公司的商业领袖对于外来的直销公司与直销模式怀有一种憎恶与迷恋交杂的情感。大多数的中国
期刊
债务缠身的TCL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其PC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出售,有人认为,这是TCL为求自救而开始“忍痛割爱”的表现,但更多人相信,TCL的此次出售仅为一时权宜之计,它更像是TCL早已设置妥当的一次“布局”。     缘起“国际路”  半年多来,坊间关于TCL将变卖旗下PC业务的猜测一直未曾停止过。2005年在欧洲市场的失败,让TCL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举步维艰。电脑业务作为TCL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期刊
互联网巨头Google掘金手机平台软件——是Google颠覆移动通信的商业模式,还是为Google打开互联网之外的一扇天窗?是为了与Linux和Symbian逐鹿市场,还是为Gphone暗中铺垫……一时间,业界众说纷纭,但真正的答案,恐怕还是三个字:走着瞧!    北京,一家手机IC厂商,资深工程师杨静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Google Android报道颇有感慨道:“期待已久的Gphone变成了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