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帽上的“救命孔”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o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网络上不少媒体都发布了这样的消息:笔帽上有个“救命孔”,儿童不小心吸入笔帽时,这个不起眼的小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这个空气孔也被列入了强制生产标准。这条新闻引起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也有不少人对“救命”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笔帽上加孔的作用不过是平衡气压以防打不开盖而已。笔帽上真的必须有“救命孔”吗?它对预防意外究竟有多大作用?
  吸入笔帽:确实存在的风险
  在全世界范围内,异物吸入对儿童的生命健康确实有不小的威胁。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仅2000年一年美国就有160名14岁或以下儿童(或青少年)死于与异物吸入相关的呼吸道阻塞。CDC还特别指出,每一例因异物吸入窒息死亡的案例都意味着同时还发生了多起抢救案例。2001年全美估计有17 537名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因窒息而接受了抢救。
  学龄期的儿童经常要和笔打交道,出于转移压力、集中思维或是单纯觉得好玩等原因,不少孩子会把笔帽放进嘴里,这些行为习惯构成了笔帽吸入的潜在风险。在上述的CDC统计数据中,导致窒息死亡的异物41%为食物,另外59%为非食物类异物。也有文献报道,在非食物类异物吸入中,笔帽可占到3%~8%。由此可见,笔帽引发儿童窒息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在美国儿科学会(AAP)所列举的可能造成儿童窒息的日常物品中,笔帽也名列其中(其他须要留意的物品包括硬币、气球、弹珠、纽扣电池和玩具的细小部件等)。
  哪些笔帽要有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规定,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和水彩笔的笔帽应符合下列3条规定中的至少一条:
  1.笔帽尺寸足够大(垂直进入直径为16毫米的量规时,不通过部分大于5毫米)。
  2.笔帽体上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以由笔夹等凸起的部分提供。
  3.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气量为8升/分钟。
  符合这一标准的合格笔帽上不一定都有孔,不过它们都须要通过增大尺寸或保证通气的方式来减少吸入窒息风险。
  类似的规定并非中国独有,事实上前面提到的国家标准中对于笔帽的安全性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的恰恰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1540 :1993《书写笔和记号笔上帽——安全要求》中的标准。在这点上,中国是与国际接轨的。
  不过此处值得顺便一提的是,这里的标准针对的是14岁或以下儿童所使用的笔。彰显身份的珠宝笔、高级钢笔,或者专业人士所用的绘图针笔等,这些通常只有成年人才会使用的笔种不属于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空气通道的用处有多大
  异物吸入是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如果堵住了主要的气道,随之而来的窒息会迅速对机体产生伤害。窒息导致的缺氧只要持续4分钟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这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一般情况下,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或者硬质气管镜下的异物钳取术是抢救异物阻塞的法宝。然而,当笔帽误入呼吸道时,急救过程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笔帽具有若干特别棘手的特性:它们的尺寸和形状都与人的呼吸道特别“适配”,其材质坚硬缺乏弹性,而且表面十分光滑。这些特性使得笔帽可能会严丝合缝地卡住呼吸道,使救治措施难以顺利施行。不仅如此,X光检查也可能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塑料材质的笔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实际取出笔帽解除阻塞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远远超过最佳的抢救时限。
  而如果笔帽上预留了能保证足够通气量的空气通道,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使笔帽不能被很快取出,呼吸道也不至于被它完全堵塞。这样至少能免除性命之虞,为治疗赢得足够多的时间。
  笔帽上空气通道的重要性,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也可以说明:
  这是来自美国迈阿密儿童医院的儿童异物吸入案例。案例主角,一名9岁儿童由于上呼吸道症状到医院就诊。这个孩子此前吞入过一个塑料笔帽,然而X光片却没有发现异常。此后孩子仍然持续咳嗽,还出现了气喘。迈阿密儿童医院决定实施支气管镜下异物钳取术,在术中,医生发现了一个塑料材质的圆柱状异物完全堵塞了呼吸道——正是一只笔帽。万幸的是,这只笔帽的中心处开了一个孔,空气得以流通并向支气管末梢持续供氧,使这位可怜的孩子至少无性命之忧。即便如此,治疗依旧进行得相当艰难:异物钳无法抓紧笔帽——塑料材质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最终医院不得不动用其他方案将笔帽取了出来。试想,如果孩子吸入的笔帽上没有空气通道,是绝对不可能赢得将近20天的时间缓冲的。
  由此可见,在笔帽上设计空气通道对于防范儿童意外窒息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和国际上对此也都有相关明确规定。在给小朋友挑选文具、玩具等用品时,窒息风险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因素。
其他文献
几乎没有人喜欢在正式场合探讨耳屎,像对付其他的分泌物一样,我们只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清理它们。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耳屎有着非常神秘的一面。  古时候,人们常用耳屎作为润唇膏或者治疗刺伤的药膏。实际上它的功效可不止如此,最近有研究表明,耳屎能显示出身体内污染物累积的程度——甚至能被用于某些病症的诊断。  耳屎是怎么被排出耳朵的  耳道内的细胞是十分独特的——它们可以迁移。“你可以在鼓膜上放置一个小墨点,
期刊
多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  古时赴宴,入门技术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饮著称,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现在30 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豪饮10 斤应该不在话下。有一
期刊
“现在看韩剧门槛好高,不懂点天文物理都看不懂!”这句网友的吐槽,说的就是热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结尾中,编剧为外星人男主角都敏俊开的外挂——自由穿梭“虫洞”,最终回到千颂伊身边。虫洞是什么?穿梭于虫洞的都教授能看到什么?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李剑龙进行了解答。  虫洞是什么_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把空间比作一个苹果的表
期刊
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本事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现在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会做何感想?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一书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信
期刊
美国HSNBC网站最近公布了迄今最伟大的太空望远镜,这些近20年里先后进入太空的望远镜好比“太空之眼”,帮助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哈勃太空望远镜  发射时间:1990年  主要功能:填补地基望远镜观测的缺口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升空。这部功勋卓著的望远镜重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向公众奉献了大批精彩绝伦的太空靓照。2007年,哈勃望远镜遭受了硬件失灵的故障,令其无法与地面实现通
期刊
【考点解读】  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包括:文意把握、情感理解、表达技巧分析等,此类题目的考查,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都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综合梳理,整体把握。内容理解类试题常考考点主要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鉴赏写法等。  【实例引路】  一、针对归纳内容要点类题目,可采用提取信息法  例如,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择了《送东阳马生序》
期刊
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或尸位素餐,毫无建树;或行为猥琐,为人不齿;或贪赃枉法,身败名裂。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还就一些官员的行为起了绰号。现择其要者,既博诸君一笑,也发人深省。  八砖学士:我爱迟到我怕谁  唐文宗时,有个翰林学士名叫裴颜祺。当时翰林院规定,太阳光照到甬道第五块砖时就要准时上班。而这位裴颜祺性情懒惰,总是等到日光照到第八块砖时才慢吞吞地到位,时
期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的材料在重压之下会被压扁或压碎,但有的材料却非常“叛逆”,会越压越坚硬,越压越膨胀。这种堪称怪物的另类材料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打造出来的,它们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果冻怪物——越砸越坚硬  前不久,英国研究人员研制出的一种特殊材料,堪称怪物,它本身是软的,但你一砸它,它就变硬了!  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可以变形的“神奇”聚合材料,研究人员将它编号为D30。这种聚合物
期刊
文章的主题“犹帅也”,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则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那么,中考作文怎样健全“骨骼”,讲究结构技法呢?  线索清晰,体现贯通性  物、事、人、情都能成为文章的线索。串珠成链,才能成为艺术品;将分散的材料贯以一线,文章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呈贯通之美。某地中考作文为“流水”话题,有位考生以《乌江水,
期刊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中,教育家孔子提到的酱便是酱油的老祖宗。在古代中国,人们以肉类、鱼虾、谷物等食物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形成的糊状调味品称之为酱。据说在古代用鱼肉制成的酱比较珍贵,只有皇帝和贵族才吃得起。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古代人们很快学会用大豆酱来作为替代品,我们如今吃的酱油,就是当初大豆酱的衍生物。  如今,酱油已不再是专供亚洲人享用的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