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采纳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并发症(脑膜炎、无菌性脑炎、肺水肿、心肌炎)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包括溃疡愈合、高热消失、皮疹消失等)时间、住院总时长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舒适度评分、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可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促进临床症状消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传统护理;早期预警护理;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41-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具有可传染性、发病率高等特点。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疾病可经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手足口病若不能获得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损,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早期预警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新兴的护理方式之一,本次研究便以此为方向,探究此种护理方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有详情报告及数据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选为在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94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观察组(47例):20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在1~5岁(3.06±1.14) 岁;发病时间在3~20(11.58±2.44) h;体重在5.9~22.4(14.26±1.54) kg;体温在38.3~39.9(39.86±0.25) ℃。对照组(47例):21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在2~4(3.05±1.12) 岁;发病时间在4~19(11.54±2.41) h;体重在6.5~21.9(14.22±1.51) kg;体温在38.4~39.6(39.82±0.21) ℃。两组相比未见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4]中对“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手足口腔部位疱疹、低热、厌食、食纳差等症状;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肾、心功能不健全者;病情危重,预计生存期在2月以内者。合并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其他危重症疾病者;临床治疗不全或信息不实者;拒绝配合研究或实际依从性极其低下者。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加强体征监测,医嘱行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讲解住院治疗相关事项等。
观察组(早期预警护理):(1)加强对患者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对于温度在38.5 ℃以上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降温处理;对于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循环障碍、心律失常等;对于血糖较高者,应遵医嘱予以降糖处理。(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四肢抽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易怒、嗜睡等症状,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颅内感染。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呕吐、恶心、瞳孔缩小等症状,必要时复查脑脊液、电解质、肝肾功、血常规等,判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3)加强对患者饮食、皮肤、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为主,禁止患者进食生冷、刺激性或者对病情恢复造成影响的食物,坚持做好病区内、患者间以及患者与家属间的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产生。(4)加强健康教育:护士应多表扬、鼓励患儿,保持和蔼、体贴、同情的态度,切勿呵斥患者。同时通过DVD、視频、文字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积极向患者家属讲述以往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的案例,尽可能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经济负担。(5)强化环境护理: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通风,一般将时间频率控制在2次/d,2 h/次;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25 ℃左右,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与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病房环境。患者所用一切器具每日均应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溃疡愈合、高热消失等时间)、舒适度评分(舒适度量表评定)、并发症发生情况(脑膜炎、脑水肿等)、家属满意度(自拟量量表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软件检验,用Fisher χ2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等定性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等定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疾病具有自限性,在夏秋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以低热、厌食、口痛、手足口部位出现小溃疡、疱疹等为主[6-8]。临床有研究表明[9]: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病情在3~4 d内会转化为危重型,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多器官受累,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小儿手足口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短期内恶化,增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部分患者会并发严重后遗症,对机体以及智力发育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单纯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限,强化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护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1]。
传统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基本处于“什么时候有需要,什么时候做服务”的状态。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导致整体的临床护理难以达到更好地效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护理后舒适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26%明显低于对照组23.40%,两组间各数据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证明,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早期预警护理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分析如下:早期预警护理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临床护理服务围绕患者病情、心理、口腔、饮食、住院环境等多方面开展,将避免、预防患者疾病进展、加重作为护理核心,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预警护理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护理过程中保持态度谦和、温柔、体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采纳早期预警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发热等症状,提高舒适度、家属满意度,降低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护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丽敏,马朝霞.循证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3):345-348.
[2] 何晓芳,王佳,薛珍.临床护理路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4):74-77.
[3] 张秋艳.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174-176.
[4] 蒋荣猛,鄧慧玲,李兴旺,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J].传染病信息,2018,31(5):421-424.
[5] 陈艳玲.观察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6):74-75.
[6] 姜燕.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195-196.
[7] 李利.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和NSE水平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83.
[8] 曹淑媛.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5(14):1329-1331.
[9] 罗红霞,王静,罗婕.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3):189-190.
[10] 沙金.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的价值研究[J].特别健康,2017(24):152.
[11] 卢金桂.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的 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101-103.
【关键词】传统护理;早期预警护理;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41-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具有可传染性、发病率高等特点。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疾病可经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手足口病若不能获得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损,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早期预警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新兴的护理方式之一,本次研究便以此为方向,探究此种护理方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有详情报告及数据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选为在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94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观察组(47例):20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在1~5岁(3.06±1.14) 岁;发病时间在3~20(11.58±2.44) h;体重在5.9~22.4(14.26±1.54) kg;体温在38.3~39.9(39.86±0.25) ℃。对照组(47例):21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在2~4(3.05±1.12) 岁;发病时间在4~19(11.54±2.41) h;体重在6.5~21.9(14.22±1.51) kg;体温在38.4~39.6(39.82±0.21) ℃。两组相比未见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4]中对“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手足口腔部位疱疹、低热、厌食、食纳差等症状;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肾、心功能不健全者;病情危重,预计生存期在2月以内者。合并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其他危重症疾病者;临床治疗不全或信息不实者;拒绝配合研究或实际依从性极其低下者。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加强体征监测,医嘱行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讲解住院治疗相关事项等。
观察组(早期预警护理):(1)加强对患者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对于温度在38.5 ℃以上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降温处理;对于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循环障碍、心律失常等;对于血糖较高者,应遵医嘱予以降糖处理。(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四肢抽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易怒、嗜睡等症状,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颅内感染。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呕吐、恶心、瞳孔缩小等症状,必要时复查脑脊液、电解质、肝肾功、血常规等,判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3)加强对患者饮食、皮肤、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为主,禁止患者进食生冷、刺激性或者对病情恢复造成影响的食物,坚持做好病区内、患者间以及患者与家属间的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产生。(4)加强健康教育:护士应多表扬、鼓励患儿,保持和蔼、体贴、同情的态度,切勿呵斥患者。同时通过DVD、視频、文字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积极向患者家属讲述以往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的案例,尽可能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经济负担。(5)强化环境护理: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通风,一般将时间频率控制在2次/d,2 h/次;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25 ℃左右,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与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病房环境。患者所用一切器具每日均应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溃疡愈合、高热消失等时间)、舒适度评分(舒适度量表评定)、并发症发生情况(脑膜炎、脑水肿等)、家属满意度(自拟量量表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软件检验,用Fisher χ2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等定性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等定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疾病具有自限性,在夏秋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以低热、厌食、口痛、手足口部位出现小溃疡、疱疹等为主[6-8]。临床有研究表明[9]: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病情在3~4 d内会转化为危重型,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多器官受累,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小儿手足口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短期内恶化,增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部分患者会并发严重后遗症,对机体以及智力发育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单纯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限,强化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护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1]。
传统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基本处于“什么时候有需要,什么时候做服务”的状态。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导致整体的临床护理难以达到更好地效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护理后舒适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26%明显低于对照组23.40%,两组间各数据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证明,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早期预警护理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分析如下:早期预警护理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临床护理服务围绕患者病情、心理、口腔、饮食、住院环境等多方面开展,将避免、预防患者疾病进展、加重作为护理核心,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预警护理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护理过程中保持态度谦和、温柔、体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采纳早期预警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发热等症状,提高舒适度、家属满意度,降低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护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丽敏,马朝霞.循证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3):345-348.
[2] 何晓芳,王佳,薛珍.临床护理路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4):74-77.
[3] 张秋艳.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174-176.
[4] 蒋荣猛,鄧慧玲,李兴旺,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J].传染病信息,2018,31(5):421-424.
[5] 陈艳玲.观察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6):74-75.
[6] 姜燕.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195-196.
[7] 李利.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和NSE水平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83.
[8] 曹淑媛.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5(14):1329-1331.
[9] 罗红霞,王静,罗婕.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3):189-190.
[10] 沙金.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的价值研究[J].特别健康,2017(24):152.
[11] 卢金桂.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的 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