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教师要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性
长久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其间虽有教师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且做出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语文教学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占了上风,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所获不多。试想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处处为如何适应教材、教法、作业而苦恼,即使是一篇生动活泼的课文,经过教师的拆卸肢解之后,听起来也味同嚼蜡,看起来也面目可憎。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的激情消失了,热情降低了,甚而产生厌学情绪,不改变这种被动阅读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追求的是学业的整齐划一,对学生的发展过分强调求同性,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多彩的个性,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差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他们的学习态度冷漠,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阅读。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斯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
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发现的问题而引起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阅读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如在教学《社戏》时,分析了文章大体框架后,就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问,于是,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提得很有水准,尽管也有的问题显得不着边际,但这是学生自己的心声,体现了他的自主阅读意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真正达到了以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从而让学生树立了阅读主人翁的意识。
三、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不少教师在提问后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回答不出,教师或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可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荣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在教学《端午日》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获胜的小银牌不拘挂在某个人的头上?顿时,有学生举手示意,但笔者没有着急,而是让全班学生思考片刻再答。片刻之后学生的解答可谓熠熠生辉。
四、注重学生自主地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感情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才能体味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从而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引导朗读《往事依依》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取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也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感悟出了奋进的作用最后,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到关于读书的几件事对作者一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
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意味,自由地表达感受,成为名副其实的阅读的主人。
五、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场所
迫于中考压力,初中生普遍存在课时紧、考练多、没时间阅读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抱怨语文课没味道,语文成绩不好,阅读理解能力差,眼界狭窄的现象。其实《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最为基本,不仅因为它在整个语文中所占的比重大,更在于它是是识字积词、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的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在关于阅读的第8-11条中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情感体验、有益启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欣赏品味、审美情趣等。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上述要求,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而,扩大阅读就是解决当前学生阅读状况的有效办法。与此同时,还得注重启发学生自觉、积极的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好书。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加深理解和体会,切实把自主阅读的理念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教学就是挖掘学生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性
长久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其间虽有教师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且做出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语文教学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占了上风,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所获不多。试想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处处为如何适应教材、教法、作业而苦恼,即使是一篇生动活泼的课文,经过教师的拆卸肢解之后,听起来也味同嚼蜡,看起来也面目可憎。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的激情消失了,热情降低了,甚而产生厌学情绪,不改变这种被动阅读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追求的是学业的整齐划一,对学生的发展过分强调求同性,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多彩的个性,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差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他们的学习态度冷漠,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阅读。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斯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
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发现的问题而引起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阅读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如在教学《社戏》时,分析了文章大体框架后,就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问,于是,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提得很有水准,尽管也有的问题显得不着边际,但这是学生自己的心声,体现了他的自主阅读意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真正达到了以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从而让学生树立了阅读主人翁的意识。
三、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不少教师在提问后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回答不出,教师或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可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荣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在教学《端午日》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获胜的小银牌不拘挂在某个人的头上?顿时,有学生举手示意,但笔者没有着急,而是让全班学生思考片刻再答。片刻之后学生的解答可谓熠熠生辉。
四、注重学生自主地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感情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才能体味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从而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引导朗读《往事依依》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取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也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感悟出了奋进的作用最后,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到关于读书的几件事对作者一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
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意味,自由地表达感受,成为名副其实的阅读的主人。
五、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场所
迫于中考压力,初中生普遍存在课时紧、考练多、没时间阅读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抱怨语文课没味道,语文成绩不好,阅读理解能力差,眼界狭窄的现象。其实《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最为基本,不仅因为它在整个语文中所占的比重大,更在于它是是识字积词、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的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在关于阅读的第8-11条中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情感体验、有益启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欣赏品味、审美情趣等。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上述要求,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而,扩大阅读就是解决当前学生阅读状况的有效办法。与此同时,还得注重启发学生自觉、积极的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好书。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加深理解和体会,切实把自主阅读的理念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教学就是挖掘学生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