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对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借助慕课蕴藏的在线教育革命,探讨其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关键词: 慕课 微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
一、自媒体时代高职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历程中,从强调古人“教学相长”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不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纵观教学改革现状,相关成果和案例显示,目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其教学设计的重点仍然是教师的“教法”,即“教什么”、“如何教”等,学生学法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是轻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课程资源,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强教师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在线课程视频、社交和互动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它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学习方式灵活机动,对学习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吸引力。
2013年以来,伴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个以“慕课”为代表的自媒体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迅猛发展。一时间,对“慕课”的研究和应用席卷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慕课”的日益普及,我们发现,“慕课”的强大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在线课程的共享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1]。“慕课”的这些优势,尤其满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一堂优秀、高效的幕课,应该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含网上视频,还应该有课下的充分互动。就高职教育而言,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工作需求重新组合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的幕课,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核心在于强调“学”。有学者指出,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高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的逻辑思路
“幕课”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慕课”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参与、讨论、作业、反馈、评介、考核与证书发放),通过移动数据平台的利用,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变成“移动学习”,甚至APP,使师生双方随时随地进行课程互动及资源管理;传统的用教科书和课堂讲授所能做到的,在“幕课”模式下可以变为借助其他资源和学习技术,这种转变能够有效地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时间结余出来,满足个人需要[2]。
“幕课”另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微课程”及任务导向教学的设计。比如,传统的在线教学以视频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教学内容,其视频时间长短不一,短则45分钟,长则几个小时,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降低学习效果。“慕課”平台定期发布的视频常常比较短小,这些视频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视频课程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简短的“微课程”,既方便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的心理学实验结果[2]。
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问题产生于思维过程,它是一种提出疑问要求回答的思维形式[2]。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接受学习的同时,较多关注“知识世界”的问题,注重传递“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较少关注“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问题。以该专业“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前必要的知识准备。该课程相对抽象和枯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较强的空间概念,同时运用制图原理及识图要领学习专业图纸的识读。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讲授和黑板板书,如果教材理论述说多,工程实例少,教师仅仅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讲授,把房屋建筑从基础到屋顶各构成部分的作用、类型、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讲一遍,如此往复循环,学生跟着教师机械性地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授必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否则,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其中以理解专业教材为中心环节。从教育逻辑学视角看,现行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教材以演绎式的体系逻辑构建了理论框架、思想脉络和基本原理等课程内容,特别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需要把教材的体系逻辑转换为教学的问题逻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具有逻辑蕴涵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收集回应来自学生的问题[3]。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教师要根据某种“已知”提出疑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式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慕课”,而是结合具体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借鉴“慕课”平台及“微课程”的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的“微课程”教学单元。以“微课程”为基本教学单元,聚焦某一任务,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2]。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任务设计的具体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这些围绕具体目标的若干个教学任务构成“微课程”教学单元,进而形成“微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逻辑体系。
第二,任务设计要注重分解教学重点、难点。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尽量把课程设计录制成时长在15分钟~20分钟的微视频。
第三,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微课程”单元,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通过线上、线下及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四,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以“建筑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总体设计为例。课程的总体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首先根据房屋组成结构和施工工艺,归纳总结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设计以任务为引领的“幕课”授课单元。具体操作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设计提出对1 3 11 1方案。即,教学内容以1个典型施工项目为基础训练主线进行组织。并根据知识体系把该项目整合为三个模块:建筑形体投影与表达模块、房屋构造认知模块、建筑识图模块。在上述三大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上述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建筑图投影、建筑施工图识读、基础构造、楼地层、墙体与门窗等11个工作任务中,最后再设计一个综合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提升。这是11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及教學工作进度安排。每一个任务理实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按照建筑的“成长”周期进行组织,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第五,“任务”设计要注意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课时比例的合理安排,尽量兼顾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比如,在“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章节教学任务设计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渴望被关注和肯定的特点,在任务导入时,提出“学生家长想建房子,如果你是施工技术人员,如何根据图纸指导施工”这一问题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实施阶段,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达“图纸会审”的任务书,引导学生根据任务书和小组成员分工,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结合“网上微课程”以线下学习为主,教师定期组织线下学习、小组讨论和答疑。最后以完成图纸会审任务并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的问题逻辑方式,通过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探析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的联系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竹.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要颠覆传统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9-24.
[2]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学,2014(1).
[3]杨光宇.组织学微课教学设计技巧[J].解剖学杂志,2017(1).
关键词: 慕课 微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
一、自媒体时代高职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历程中,从强调古人“教学相长”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不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纵观教学改革现状,相关成果和案例显示,目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其教学设计的重点仍然是教师的“教法”,即“教什么”、“如何教”等,学生学法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是轻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课程资源,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强教师教学方式的适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在线课程视频、社交和互动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它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学习方式灵活机动,对学习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吸引力。
2013年以来,伴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个以“慕课”为代表的自媒体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迅猛发展。一时间,对“慕课”的研究和应用席卷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慕课”的日益普及,我们发现,“慕课”的强大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在线课程的共享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1]。“慕课”的这些优势,尤其满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一堂优秀、高效的幕课,应该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含网上视频,还应该有课下的充分互动。就高职教育而言,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工作需求重新组合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的幕课,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核心在于强调“学”。有学者指出,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高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的逻辑思路
“幕课”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慕课”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参与、讨论、作业、反馈、评介、考核与证书发放),通过移动数据平台的利用,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变成“移动学习”,甚至APP,使师生双方随时随地进行课程互动及资源管理;传统的用教科书和课堂讲授所能做到的,在“幕课”模式下可以变为借助其他资源和学习技术,这种转变能够有效地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时间结余出来,满足个人需要[2]。
“幕课”另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微课程”及任务导向教学的设计。比如,传统的在线教学以视频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教学内容,其视频时间长短不一,短则45分钟,长则几个小时,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降低学习效果。“慕課”平台定期发布的视频常常比较短小,这些视频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视频课程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简短的“微课程”,既方便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的心理学实验结果[2]。
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问题产生于思维过程,它是一种提出疑问要求回答的思维形式[2]。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接受学习的同时,较多关注“知识世界”的问题,注重传递“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较少关注“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问题。以该专业“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前必要的知识准备。该课程相对抽象和枯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较强的空间概念,同时运用制图原理及识图要领学习专业图纸的识读。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讲授和黑板板书,如果教材理论述说多,工程实例少,教师仅仅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讲授,把房屋建筑从基础到屋顶各构成部分的作用、类型、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讲一遍,如此往复循环,学生跟着教师机械性地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授必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否则,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其中以理解专业教材为中心环节。从教育逻辑学视角看,现行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教材以演绎式的体系逻辑构建了理论框架、思想脉络和基本原理等课程内容,特别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需要把教材的体系逻辑转换为教学的问题逻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具有逻辑蕴涵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收集回应来自学生的问题[3]。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教师要根据某种“已知”提出疑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式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慕课”,而是结合具体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借鉴“慕课”平台及“微课程”的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的“微课程”教学单元。以“微课程”为基本教学单元,聚焦某一任务,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2]。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任务设计的具体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这些围绕具体目标的若干个教学任务构成“微课程”教学单元,进而形成“微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逻辑体系。
第二,任务设计要注重分解教学重点、难点。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尽量把课程设计录制成时长在15分钟~20分钟的微视频。
第三,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微课程”单元,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通过线上、线下及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四,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以“建筑制识图与构造”课程总体设计为例。课程的总体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首先根据房屋组成结构和施工工艺,归纳总结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设计以任务为引领的“幕课”授课单元。具体操作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设计提出对1 3 11 1方案。即,教学内容以1个典型施工项目为基础训练主线进行组织。并根据知识体系把该项目整合为三个模块:建筑形体投影与表达模块、房屋构造认知模块、建筑识图模块。在上述三大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上述知识点和技能点归入建筑图投影、建筑施工图识读、基础构造、楼地层、墙体与门窗等11个工作任务中,最后再设计一个综合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提升。这是11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及教學工作进度安排。每一个任务理实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按照建筑的“成长”周期进行组织,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第五,“任务”设计要注意网络学习与线下课堂互动课时比例的合理安排,尽量兼顾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比如,在“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章节教学任务设计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渴望被关注和肯定的特点,在任务导入时,提出“学生家长想建房子,如果你是施工技术人员,如何根据图纸指导施工”这一问题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实施阶段,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达“图纸会审”的任务书,引导学生根据任务书和小组成员分工,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结合“网上微课程”以线下学习为主,教师定期组织线下学习、小组讨论和答疑。最后以完成图纸会审任务并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慕课”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的问题逻辑方式,通过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探析一种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的联系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竹.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要颠覆传统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9-24.
[2]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学,2014(1).
[3]杨光宇.组织学微课教学设计技巧[J].解剖学杂志,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