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的读题、明白题意、找出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读题,并正确引导学生明白题意。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由易到难,也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从不同的方面了解题意,从而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要求数学课程要不断的创新,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首先,老师要不断研究数学知识,设计巧妙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多读题、多探索,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点,所以需要老师在课上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出答案。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一、多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的意思
所谓的读题,就是要仔仔细细的去读,并初步的去理解题的意思。其实读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数学题的大致意思,因为只有理解题意才能使学生好好审题,而理解题意也是学生审题能力的首要目标,所以只有学生理解了题的意思,才能解除正确的答案。因此,老师在教学生们读数学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自己仔细阅读,然后让学生们分别说一说题的意思,接下来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图上有两行飞机,每行六架,一共有12架。让学生们根据这个题说一说12的因数”?首先学生要认真读题并理解了题意,才能写出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找一找为什么2和6是12的因数?这时候学生都知道2和6是能被12整除的,当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并明白了题意够,老师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说出18的因数,因为只有反复读题才能明白12的因数不仅仅只有一个,这样的解题思路为找出18的因数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写作业和做试卷的时候,有很多题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并对数学题一略而过,就这样把题轻而易举的解出来,从而降低了解题的正确率。所以提高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因此,要想学生能够正确的解题,首先就要认真仔细的读题,而读题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而在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尤其是在读数学题中“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读准确,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要反复的读题,反复的理解思考,这样一来才能解除正确的答案。
二、设计巧妙的提问并反复阅读,更好的理解题的意思
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教学生们学习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老师要了解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设计巧妙的问题,并在适合的机会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这个问题,并更进一步的去理解应用题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例如,“公园里要修一个长6m,宽4m,高3m的长方体池塘,如果在池塘的内壁和底面都抹上水泥,每千克水泥可以抹0.6㎡,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道题的意思,老师可以让学生們自由分组,每组5~6个人,然后给让学生反复的去读这道数学题,最后让学生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也可以说一说用什么方式来解这道题。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使所有学生都都明白了这道应用题的意思,而且有的学生在不看题的情况下就能说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技巧。
因此,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分组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而小组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并让学生们在小组里反复的口述数学题,进一步了解题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时,老师要抓住机会,设计巧妙的提问,并用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解题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数学课堂上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是了解题意、正确解题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题,并找到更多的解体技巧。但是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一般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只会用一种方法,就是因为小学生思维已经定式了,所以解题的方式比较固定,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解题方法,基于此,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思考问题的方面也是不同的,而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才符合小学学生年龄段学习的特点。
例如,要给学生们讲《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数学知识时,其中有一道应用题是,“有一盒饼干,小红吃了这盒饼干的1/3,小明吃了这盒饼干的1/5,小兰吃了这盒饼干的1/2……”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补充后面的问题,但是要求补充的问题是有关分数的加法或者减法,当学生添加上问题后,再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这样一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老师看到有的学生添加的问题是:“小兰比小红多吃了多少饼干?”列出的算式是:“1/2-1/3=1/6”还有的学生补充的问题是:“小红和小明一共吃了多少饼干?列出的算式:“1/3+1/5=8/15”等等。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不仅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还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题的思考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性。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不管是什么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读题并理解题意,或者是给学生出示一个不完整的题,让学生自己添加问题并解答,这样一来,老师不仅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有效的因材施教,并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更加感兴趣。
四、结语
总结上文,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进一步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培养学生多读题,反复读,这样才能够清楚地理解题意;其次,老师要设计巧妙的提问,让学生重复,并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最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小学数学解题论[D].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09) :01.
[2]宋荣濂.组建数学认知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J].数学通报, 2000(10) :02.
[3]庞维国.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要求数学课程要不断的创新,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首先,老师要不断研究数学知识,设计巧妙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多读题、多探索,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点,所以需要老师在课上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出答案。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一、多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的意思
所谓的读题,就是要仔仔细细的去读,并初步的去理解题的意思。其实读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数学题的大致意思,因为只有理解题意才能使学生好好审题,而理解题意也是学生审题能力的首要目标,所以只有学生理解了题的意思,才能解除正确的答案。因此,老师在教学生们读数学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自己仔细阅读,然后让学生们分别说一说题的意思,接下来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图上有两行飞机,每行六架,一共有12架。让学生们根据这个题说一说12的因数”?首先学生要认真读题并理解了题意,才能写出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找一找为什么2和6是12的因数?这时候学生都知道2和6是能被12整除的,当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并明白了题意够,老师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说出18的因数,因为只有反复读题才能明白12的因数不仅仅只有一个,这样的解题思路为找出18的因数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写作业和做试卷的时候,有很多题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并对数学题一略而过,就这样把题轻而易举的解出来,从而降低了解题的正确率。所以提高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因此,要想学生能够正确的解题,首先就要认真仔细的读题,而读题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而在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尤其是在读数学题中“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读准确,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要反复的读题,反复的理解思考,这样一来才能解除正确的答案。
二、设计巧妙的提问并反复阅读,更好的理解题的意思
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教学生们学习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老师要了解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设计巧妙的问题,并在适合的机会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这个问题,并更进一步的去理解应用题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例如,“公园里要修一个长6m,宽4m,高3m的长方体池塘,如果在池塘的内壁和底面都抹上水泥,每千克水泥可以抹0.6㎡,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道题的意思,老师可以让学生們自由分组,每组5~6个人,然后给让学生反复的去读这道数学题,最后让学生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也可以说一说用什么方式来解这道题。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使所有学生都都明白了这道应用题的意思,而且有的学生在不看题的情况下就能说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技巧。
因此,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分组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而小组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并让学生们在小组里反复的口述数学题,进一步了解题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时,老师要抓住机会,设计巧妙的提问,并用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解题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数学课堂上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是了解题意、正确解题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题,并找到更多的解体技巧。但是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一般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只会用一种方法,就是因为小学生思维已经定式了,所以解题的方式比较固定,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解题方法,基于此,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思考问题的方面也是不同的,而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才符合小学学生年龄段学习的特点。
例如,要给学生们讲《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数学知识时,其中有一道应用题是,“有一盒饼干,小红吃了这盒饼干的1/3,小明吃了这盒饼干的1/5,小兰吃了这盒饼干的1/2……”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补充后面的问题,但是要求补充的问题是有关分数的加法或者减法,当学生添加上问题后,再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这样一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老师看到有的学生添加的问题是:“小兰比小红多吃了多少饼干?”列出的算式是:“1/2-1/3=1/6”还有的学生补充的问题是:“小红和小明一共吃了多少饼干?列出的算式:“1/3+1/5=8/15”等等。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不仅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还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题的思考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性。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不管是什么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读题并理解题意,或者是给学生出示一个不完整的题,让学生自己添加问题并解答,这样一来,老师不仅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有效的因材施教,并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更加感兴趣。
四、结语
总结上文,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进一步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培养学生多读题,反复读,这样才能够清楚地理解题意;其次,老师要设计巧妙的提问,让学生重复,并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最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小学数学解题论[D].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09) :01.
[2]宋荣濂.组建数学认知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J].数学通报, 2000(10) :02.
[3]庞维国.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