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注重积累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初中四年的学习,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生活中肯定会积累不少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大多是零散的,如何分类积累,如何运用积累,如何才能有更多的积累,作为初中孩子不是一上来就会的,也不是一毕业就会有的,我们应该在初始年纪就给孩子们一个积累的方法,给孩子们设立一个积累的目标,到后来等真正积累了,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估计他们也会为我所用、运用自如了。
  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要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对基础字词的积累
  除了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对生疏字学习积累外,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加强了字词的积累,每次做课外阅读学生必做的是通读文章,凡是不认识、拿不准的字词用横线标画出来后差准字音,如果词语优美(特别是成语)还要求学生记录意思并造句。
  二、对经典诗文的积累
  对此我多采用的方式是背诵、默写和运用。凡是古诗词、经典文言我都要求学生背诵,而且基本是在真正学习之前就背熟,既作为积累又作为考察,所以接下来我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重点的篇目、段落抽查默写,这种抽查默写放在平时不定点进行更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学生的默写都有单独的默写本兼改错本。把自己出错的字词最少3遍改在本中,经常翻看,反思记忆。
  三、阅读方法的积累
  阅读是我们一直想做好的,但确实很难做好的,对于阅读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在毕业班的最后一年里整理出一系列的应考策略,可能不太恰当仅供议讨。
  针对学生现状,我们在紧张的初四学期对阅读采用做了些硬性规定:1概括主要内容。2标画生字生词。3摘抄优美语句。4赏析优美语句。(主旨句、修辞据、描写句、抒情句)5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议论文抓结构;散文、记叙文抓线索;其他抓情感和中心)6做题反馈反思。7写作手法的交流。(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衬托、烘托等等)
  四、对写作的积累
  古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下笔有神”。每一次讲评学生的作文,“语言不精彩、不丰富”几乎成为口头禅,那么怎样让学生的写作语言有所改观,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更让自己觉得一周两节课的时间用来写作确实“得不偿失”,于是在本学期我采用了“片断”(字数控制在50到300字)进课堂的方法,学生也不再像以前写作文那样繁忙,相反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片断”从何而来呢,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搜集、去挖掘、去发现,我的“片断”积累有以下种种:
  1.抓住阅读主观题有效拓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大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最后一题既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又是学生写作的有效延伸,“写感受”“描写心理活动”“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等等类似的问题不得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思维去思考、去感悟,在思考感悟中自然组织优美的语言,不为别的,单为分数他也得这样去做,学生的精心答题,不就是一次很好的“片断训练”吗?
  2.捕捉生活“浪花”,用心记录。
  生活是什么?是品味酸甜苦辣,是感悟喜怒哀乐:身边的小事,有趣的见闻,反面的事物,同学的争执,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抱怨,自己的无奈……生活无处不在,感受时时都有,在学生有感想的时候引导学生适时记录,既是思想的释放,更是素材的积累,何乐而不为。
  3.寻找时机,随时训练。
  偶尔自己读到一篇好文章,会按捺不住的读给学生听,因为自己觉得学生听完后定会有所反思,所以“听后感”自然而然地就留给了学生,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怨言冲天,学生都要去思,去写,这样坚持的多了,学生就成了习惯。
  每次看到漫画或图片,美的也好,有内涵的也好,讽刺的也罢,都会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尽情描述,畅快评论,让学生的思想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让学生的“片断”在无形中得到训练,让学生的写作在想象中得到提高。
  连片断成文章后,学生完全陶醉在自我欣赏中,要是再让学生本人修改,好像作用不是太大,于是我又采用了新的修改方式——同位互改。自己的缺点可能意识不到,但对别人的文章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能锐利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于是这样的修改方法自然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写作水平也在修改中慢慢提高,学生在修改中逐渐成长。
其他文献
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浦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一、关于“批”的问题  (一)批什么。  批,分眉批(也叫旁批)和总批两种。一般地说,作文中有以下几
期刊
现如今,父母背井离乡,为“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亿农民进城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父母进城务工,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这群留守儿童从心理的角度看,大都有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从智育的角度看,自控力差、目标
期刊
一、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  教师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起主导作用。日本学者恩田彰提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师:“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等特征。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具有生命及其优化活动自我意识,能够挖掘、建构和享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不同时期
期刊
知道或不知道一个人,主要是看是否对他了解。我们只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人。因为喜欢,李白在人们心目中崇高;杜甫则在清新、自然、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而苏东坡,比起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在他的文学作品里显露的非常充分。  第一,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才华的卓越,深深地印在他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的那乌黑的饱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
期刊
一、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  1、转变教师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期刊
一、当前语文综合性活动存在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综合性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为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2、开展活动更应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活动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书上的活动材料只是引子。  3、把综合性活动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手段,将综合性活动课上成阅读课,只作写作的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依次登台表达,且坚持不懈,这恰好弥补了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缺失。  自接过初一这两个班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着展开这个环节,当然,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  1.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的单一模式陈旧乏味,燃不起学生的激情,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过程随意。课前演讲在初中四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
期刊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名篇。如何教呢?沈从文的情感、文本的民族风,两者该如何融合在一起,如何挖掘呢?拿到文章,直觉到一点,便是“美”。余映潮老师的散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就讲到了“美点寻踪”。于是,我就从寻找文本的“美”入手。歌美——人美、景美——人美。人美、人情美、人性美,风景、风情、风俗,构成了风俗人情美。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意图就清晰了。沈从文说:“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
期刊
所谓初中语文教学的随意性,顾名思义,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心所欲性、盲目性、主观性、胡乱性。这是一种无教学目的、无教学计划,上课前不去认真地备课或敷衍性地备课,不熟悉教学内容,不管学生实际,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完全凭自己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  这种教学状况,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在今天的教学实际中,还为数不少,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教学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当
期刊
一、归纳分析文章中心  文章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目的的表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首要是分析其中心思想的特色。分析文章中心的特色,则要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丰富而深刻。能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其中心的鲜明性和集中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丰富性和深刻性却不是每篇文章都具备的。如《月迹》这一课,一方面透过文章所写盼月、寻月、议月,会使人想到很多:孩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大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