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初中四年的学习,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生活中肯定会积累不少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大多是零散的,如何分类积累,如何运用积累,如何才能有更多的积累,作为初中孩子不是一上来就会的,也不是一毕业就会有的,我们应该在初始年纪就给孩子们一个积累的方法,给孩子们设立一个积累的目标,到后来等真正积累了,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估计他们也会为我所用、运用自如了。
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要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对基础字词的积累
除了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对生疏字学习积累外,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加强了字词的积累,每次做课外阅读学生必做的是通读文章,凡是不认识、拿不准的字词用横线标画出来后差准字音,如果词语优美(特别是成语)还要求学生记录意思并造句。
二、对经典诗文的积累
对此我多采用的方式是背诵、默写和运用。凡是古诗词、经典文言我都要求学生背诵,而且基本是在真正学习之前就背熟,既作为积累又作为考察,所以接下来我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重点的篇目、段落抽查默写,这种抽查默写放在平时不定点进行更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学生的默写都有单独的默写本兼改错本。把自己出错的字词最少3遍改在本中,经常翻看,反思记忆。
三、阅读方法的积累
阅读是我们一直想做好的,但确实很难做好的,对于阅读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在毕业班的最后一年里整理出一系列的应考策略,可能不太恰当仅供议讨。
针对学生现状,我们在紧张的初四学期对阅读采用做了些硬性规定:1概括主要内容。2标画生字生词。3摘抄优美语句。4赏析优美语句。(主旨句、修辞据、描写句、抒情句)5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议论文抓结构;散文、记叙文抓线索;其他抓情感和中心)6做题反馈反思。7写作手法的交流。(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衬托、烘托等等)
四、对写作的积累
古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下笔有神”。每一次讲评学生的作文,“语言不精彩、不丰富”几乎成为口头禅,那么怎样让学生的写作语言有所改观,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更让自己觉得一周两节课的时间用来写作确实“得不偿失”,于是在本学期我采用了“片断”(字数控制在50到300字)进课堂的方法,学生也不再像以前写作文那样繁忙,相反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片断”从何而来呢,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搜集、去挖掘、去发现,我的“片断”积累有以下种种:
1.抓住阅读主观题有效拓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大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最后一题既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又是学生写作的有效延伸,“写感受”“描写心理活动”“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等等类似的问题不得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思维去思考、去感悟,在思考感悟中自然组织优美的语言,不为别的,单为分数他也得这样去做,学生的精心答题,不就是一次很好的“片断训练”吗?
2.捕捉生活“浪花”,用心记录。
生活是什么?是品味酸甜苦辣,是感悟喜怒哀乐:身边的小事,有趣的见闻,反面的事物,同学的争执,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抱怨,自己的无奈……生活无处不在,感受时时都有,在学生有感想的时候引导学生适时记录,既是思想的释放,更是素材的积累,何乐而不为。
3.寻找时机,随时训练。
偶尔自己读到一篇好文章,会按捺不住的读给学生听,因为自己觉得学生听完后定会有所反思,所以“听后感”自然而然地就留给了学生,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怨言冲天,学生都要去思,去写,这样坚持的多了,学生就成了习惯。
每次看到漫画或图片,美的也好,有内涵的也好,讽刺的也罢,都会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尽情描述,畅快评论,让学生的思想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让学生的“片断”在无形中得到训练,让学生的写作在想象中得到提高。
连片断成文章后,学生完全陶醉在自我欣赏中,要是再让学生本人修改,好像作用不是太大,于是我又采用了新的修改方式——同位互改。自己的缺点可能意识不到,但对别人的文章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能锐利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于是这样的修改方法自然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写作水平也在修改中慢慢提高,学生在修改中逐渐成长。
初中四年的学习,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生活中肯定会积累不少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大多是零散的,如何分类积累,如何运用积累,如何才能有更多的积累,作为初中孩子不是一上来就会的,也不是一毕业就会有的,我们应该在初始年纪就给孩子们一个积累的方法,给孩子们设立一个积累的目标,到后来等真正积累了,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估计他们也会为我所用、运用自如了。
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要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对基础字词的积累
除了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对生疏字学习积累外,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加强了字词的积累,每次做课外阅读学生必做的是通读文章,凡是不认识、拿不准的字词用横线标画出来后差准字音,如果词语优美(特别是成语)还要求学生记录意思并造句。
二、对经典诗文的积累
对此我多采用的方式是背诵、默写和运用。凡是古诗词、经典文言我都要求学生背诵,而且基本是在真正学习之前就背熟,既作为积累又作为考察,所以接下来我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重点的篇目、段落抽查默写,这种抽查默写放在平时不定点进行更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学生的默写都有单独的默写本兼改错本。把自己出错的字词最少3遍改在本中,经常翻看,反思记忆。
三、阅读方法的积累
阅读是我们一直想做好的,但确实很难做好的,对于阅读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在毕业班的最后一年里整理出一系列的应考策略,可能不太恰当仅供议讨。
针对学生现状,我们在紧张的初四学期对阅读采用做了些硬性规定:1概括主要内容。2标画生字生词。3摘抄优美语句。4赏析优美语句。(主旨句、修辞据、描写句、抒情句)5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议论文抓结构;散文、记叙文抓线索;其他抓情感和中心)6做题反馈反思。7写作手法的交流。(伏笔、铺垫、象征、借景抒情、衬托、烘托等等)
四、对写作的积累
古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下笔有神”。每一次讲评学生的作文,“语言不精彩、不丰富”几乎成为口头禅,那么怎样让学生的写作语言有所改观,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更让自己觉得一周两节课的时间用来写作确实“得不偿失”,于是在本学期我采用了“片断”(字数控制在50到300字)进课堂的方法,学生也不再像以前写作文那样繁忙,相反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片断”从何而来呢,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搜集、去挖掘、去发现,我的“片断”积累有以下种种:
1.抓住阅读主观题有效拓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大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最后一题既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又是学生写作的有效延伸,“写感受”“描写心理活动”“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等等类似的问题不得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思维去思考、去感悟,在思考感悟中自然组织优美的语言,不为别的,单为分数他也得这样去做,学生的精心答题,不就是一次很好的“片断训练”吗?
2.捕捉生活“浪花”,用心记录。
生活是什么?是品味酸甜苦辣,是感悟喜怒哀乐:身边的小事,有趣的见闻,反面的事物,同学的争执,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抱怨,自己的无奈……生活无处不在,感受时时都有,在学生有感想的时候引导学生适时记录,既是思想的释放,更是素材的积累,何乐而不为。
3.寻找时机,随时训练。
偶尔自己读到一篇好文章,会按捺不住的读给学生听,因为自己觉得学生听完后定会有所反思,所以“听后感”自然而然地就留给了学生,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怨言冲天,学生都要去思,去写,这样坚持的多了,学生就成了习惯。
每次看到漫画或图片,美的也好,有内涵的也好,讽刺的也罢,都会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尽情描述,畅快评论,让学生的思想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让学生的“片断”在无形中得到训练,让学生的写作在想象中得到提高。
连片断成文章后,学生完全陶醉在自我欣赏中,要是再让学生本人修改,好像作用不是太大,于是我又采用了新的修改方式——同位互改。自己的缺点可能意识不到,但对别人的文章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能锐利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于是这样的修改方法自然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写作水平也在修改中慢慢提高,学生在修改中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