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在会计准则中所给的不同的计量属性,本文主要针对比较重要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两种计量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其实质,从而分析在当前背景下的适用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一、 引言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使用者需求,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准则改革、改进财务报告呈报模式,既是IASB与各国准则制定机构所进行的重大改革工作,也是为许多专家学者所密切跟踪的热点话题。葛家澍教授针对“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存的双重计量格局将会是怎么样”等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强调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复苏比较快,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意义重大,必须结合中国特点进行持续研究。王松年教授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确认未实现利得与损失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对未发生损失进行计量,使传统的会计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袁明哲、刘慧凤也以效用函数勾工具,利用矩阵论等数学方法,对公允价值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
二、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1.公允价值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我国的会计准则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类似的理解,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历史成本定义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对价计量,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相关比较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缺点是它以假想交易作为对象的估计价格。因为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并没有按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进行交易,因而缺乏可靠性,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于缺乏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由此形成的公允价值将更不可靠,它很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并使投资人对财务报表信息失去信心。
历史成本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如实反映一个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的财务情况,具有反馈和预期的功能。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史成本主要提供财务信息和历史信息,以致不能对未来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三、 研究结论
(1)历史成本易于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即如实地反映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经营成果的历史数据——包括用购买资产实际付出的代价来表现取得的资产价值;用承担未来支出的确定性义务来表现形成的负债;用已得到市场认可,即来自实际交易的已实现和已赚得的收入作为出售商品的补偿成本加利润的销售价格,并通过配比原则确定当期成本,以此来决定当期利润。这样,在财务报表表内,就必须主要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来确认主要的项目。
(2)公允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现当前现有资产及负债的变现价值,以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来表现其报告日的账面价值;用交易性金融负债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来表示其报告日的账面价值。这样,相关财务报告信息就能够对未来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3)一般情况下,鉴于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我们在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上的账面价值都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算,这是由市场价格评判不一所导致的。公允价值目前使用较少,主要适用于一些金融类资产,或者在一些公司改制重组情况下。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资产的变现价值,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准确确定。
在会计实务中,历史成本则广泛运用于实务核算中,它操作简便,不易出错,能够在绝大多方面准确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但是不能反映资产的当前实际价值,计量结果的公允性令人怀疑,并且相关性很差,因而很难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企业若持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则需要在以后各报告期调整到报告日的市价,由此产生新的公允价值——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是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在其他资本公积中确认。后者虽不影响当期业绩,但最终也同本期收益一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即净资产。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丁庭选、肖虹.后趋同时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发展.会计研究,2011(5)
作者简介:
赵康,男,(1993~),山东潍坊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本科在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一、 引言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使用者需求,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准则改革、改进财务报告呈报模式,既是IASB与各国准则制定机构所进行的重大改革工作,也是为许多专家学者所密切跟踪的热点话题。葛家澍教授针对“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存的双重计量格局将会是怎么样”等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强调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复苏比较快,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意义重大,必须结合中国特点进行持续研究。王松年教授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确认未实现利得与损失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对未发生损失进行计量,使传统的会计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袁明哲、刘慧凤也以效用函数勾工具,利用矩阵论等数学方法,对公允价值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
二、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1.公允价值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我国的会计准则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类似的理解,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历史成本定义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对价计量,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相关比较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缺点是它以假想交易作为对象的估计价格。因为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并没有按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进行交易,因而缺乏可靠性,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于缺乏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由此形成的公允价值将更不可靠,它很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并使投资人对财务报表信息失去信心。
历史成本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如实反映一个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的财务情况,具有反馈和预期的功能。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史成本主要提供财务信息和历史信息,以致不能对未来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三、 研究结论
(1)历史成本易于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即如实地反映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经营成果的历史数据——包括用购买资产实际付出的代价来表现取得的资产价值;用承担未来支出的确定性义务来表现形成的负债;用已得到市场认可,即来自实际交易的已实现和已赚得的收入作为出售商品的补偿成本加利润的销售价格,并通过配比原则确定当期成本,以此来决定当期利润。这样,在财务报表表内,就必须主要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来确认主要的项目。
(2)公允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现当前现有资产及负债的变现价值,以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来表现其报告日的账面价值;用交易性金融负债报告日(计量日)当天的市价来表示其报告日的账面价值。这样,相关财务报告信息就能够对未来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3)一般情况下,鉴于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我们在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上的账面价值都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算,这是由市场价格评判不一所导致的。公允价值目前使用较少,主要适用于一些金融类资产,或者在一些公司改制重组情况下。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资产的变现价值,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准确确定。
在会计实务中,历史成本则广泛运用于实务核算中,它操作简便,不易出错,能够在绝大多方面准确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但是不能反映资产的当前实际价值,计量结果的公允性令人怀疑,并且相关性很差,因而很难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企业若持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则需要在以后各报告期调整到报告日的市价,由此产生新的公允价值——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是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在其他资本公积中确认。后者虽不影响当期业绩,但最终也同本期收益一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即净资产。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丁庭选、肖虹.后趋同时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发展.会计研究,2011(5)
作者简介:
赵康,男,(1993~),山东潍坊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本科在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