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庆州是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瑰宝,由香格里拉县、德 钦县、维西县、开发区构成,这里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众多 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而迪庆州内藏族舞蹈形 式多样,主要有锅庄、弦子、热巴、情舞、面具舞等。由于 地域不同,舞蹈形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完整多 样,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人文精神,有较高 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迪庆锅庄舞形式
锅庄舞,是一种藏族民间古老的舞蹈,以众人参与,圆 圈歌舞形式来展开,是无乐器伴奏的集体舞,规模和功能各 有不同,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舞蹈一般以缓 慢节奏开始到逐渐加快,脚部动作为“蹭”、“拖”、“踏”、“跨”、 “点”、“踹”、“踢”等沉稳、庄重;手势动作“拉”、“甩”、 “绕”、“推”、“扬”等变换多样,队形按藏族转经时的顺时 针行进,舞蹈古朴,是在丰收、婚礼、建新房时进行的劳作 歌舞,寄托着藏民族对自然的感恩与赞美之情。
具有代表性的迪庆藏族锅庄舞为香格里拉县大、小中甸 锅庄和德钦县奔子栏锅庄。大、小中甸锅庄分为古旧锅庄和 新锅庄两类,古旧锅庄比较古朴和稳健,新锅庄舞姿比较灵 活,都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变化。舞蹈时动作协调、 流畅、一致,舞者彼此接触,夸同样的步伐,做同样的动作。 奔子栏锅庄歌舞形式表现在迎客,送祝福时,曲调典雅,舞 姿舒展洒脱,如雄鹰一般豪迈。
二、迪庆弦子舞形式
弦子舞动作优美,情绪欢快,属于娱乐性舞蹈,在婚礼、 集会等日子表演。男舞者拉着藏族特有的乐器弦子,边唱边 舞,大家加入到队伍中,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曲调欢快,舞 姿开朗。
主要以德钦弦子舞最具代表性。舞蹈节奏相对要快些, 女子以挥舞甩长袖来展现婀娜的身姿,男子边拉弦子边唱边跳,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自然颤扭和摆动双腿,旋转为特 征,舞蹈动作比较舒展,刚柔兼备,音乐鲜明开朗,展现了 生活在卡瓦格博雪山脚下的藏族儿女对生命的热情,对人与 人和谐相處这种生命形态的存在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热巴舞舞蹈形式
迪庆热巴舞主要有维西县塔城乡一带的古典派塔城热 巴舞和德钦县及香格里拉五境乡一带的“流浪热巴舞”还有 香格里拉县上江乡便僥族山寨一带的香格里拉上江热巴舞。
维西塔城热巴舞属古典舞型,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 由歌、舞、独自、器乐合伴奏等组成。一般在藏历新年、宗 教节日和出现旱涝、瘟疫时举行,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 畜牧兴旺和来年祈求丰收等。热巴舞的技艺在老艺人的培训 下代代相传。手持长柄手鼓和弯鼓槌,节奏由激烈快速渐转 缓慢。歌唱完毕,演员登场,踏着长柄鼓点起舞。女舞者敲 着长柄鼓,热巴舞舞步轻盈,姿态飘逸;男舞者随着鼓点节 奏提动耗牛尾,舞步稳健。
流浪热巴舞主要流行于德钦县和香格'里拉市的五境等 地,是一种突出舞蹈技巧的歌舞,是从传统热巴舞中发展起 来的。以前演员都是以卖艺为生的专业人员,到处流动卖艺 为生,无固定生活环境」舞蹈重技巧,身符,手持杆鼓和弯 鼓槌,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根据鼓点 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舞蹈动作选用弦子、锅庄舞步的同 时,吸收了杂技表演的一些技巧动作。
香格里拉上江保傑族热巴舞是一种大型集体歌舞,参加 演出的人数少则五六十人,多则百余人。歌舞场面壮观,气 势宏大,气氛热烈。用竹、皮毛、纸、木头等材料制作的动 物模具来进行表演,具有娱乐性。舞蹈中队形变化多而且十 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 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手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整齐 划一、气势宏大,情绪热烈。
四、情舞舞蹈形式
迪庆情舞最为有名的就是尼西情舞了,以爱恋为主题, 年轻男女们一对对依次而坐,或卧,或站,谈情说爱,互诉 思念,舞蹈形式以跳跃、踏步、舞袖为主,手从脚动,顺手 顺脚。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律及奇异的音乐风格,保存了尼西 藏族的古歌古舞的神韵,为尼西所独有,具有民间性、娱乐 性,更具有特殊的地域特色,反映了生活在河谷地区藏民族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五、面具舞舞蹈形式
这个舞蹈种类,是藏传佛教中的祈祷舞,以其独特的舞 蹈形式和神奇夸张的造型艺术作为藏族地区一种极为古老 的传统文化现象,是古代原始图腾崇拜和早期宗教祭祀仪式 的遗存。是拟兽舞,图腾崇拜舞蹈演变而成的,成为祭仪中 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迪庆以前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半牧半农的形式,加 上地域气候、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地域不同藏族舞蹈形式, 形式不仅多样而且都是传承下来的古老民间艺术,不同的风 格舞蹈却都体现了藏族人民豪迈、奔放、热情的民族精神, 而正是这样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一段段独具特 色的舞蹈。
—、迪庆锅庄舞形式
锅庄舞,是一种藏族民间古老的舞蹈,以众人参与,圆 圈歌舞形式来展开,是无乐器伴奏的集体舞,规模和功能各 有不同,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舞蹈一般以缓 慢节奏开始到逐渐加快,脚部动作为“蹭”、“拖”、“踏”、“跨”、 “点”、“踹”、“踢”等沉稳、庄重;手势动作“拉”、“甩”、 “绕”、“推”、“扬”等变换多样,队形按藏族转经时的顺时 针行进,舞蹈古朴,是在丰收、婚礼、建新房时进行的劳作 歌舞,寄托着藏民族对自然的感恩与赞美之情。
具有代表性的迪庆藏族锅庄舞为香格里拉县大、小中甸 锅庄和德钦县奔子栏锅庄。大、小中甸锅庄分为古旧锅庄和 新锅庄两类,古旧锅庄比较古朴和稳健,新锅庄舞姿比较灵 活,都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变化。舞蹈时动作协调、 流畅、一致,舞者彼此接触,夸同样的步伐,做同样的动作。 奔子栏锅庄歌舞形式表现在迎客,送祝福时,曲调典雅,舞 姿舒展洒脱,如雄鹰一般豪迈。
二、迪庆弦子舞形式
弦子舞动作优美,情绪欢快,属于娱乐性舞蹈,在婚礼、 集会等日子表演。男舞者拉着藏族特有的乐器弦子,边唱边 舞,大家加入到队伍中,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曲调欢快,舞 姿开朗。
主要以德钦弦子舞最具代表性。舞蹈节奏相对要快些, 女子以挥舞甩长袖来展现婀娜的身姿,男子边拉弦子边唱边跳,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自然颤扭和摆动双腿,旋转为特 征,舞蹈动作比较舒展,刚柔兼备,音乐鲜明开朗,展现了 生活在卡瓦格博雪山脚下的藏族儿女对生命的热情,对人与 人和谐相處这种生命形态的存在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热巴舞舞蹈形式
迪庆热巴舞主要有维西县塔城乡一带的古典派塔城热 巴舞和德钦县及香格里拉五境乡一带的“流浪热巴舞”还有 香格里拉县上江乡便僥族山寨一带的香格里拉上江热巴舞。
维西塔城热巴舞属古典舞型,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 由歌、舞、独自、器乐合伴奏等组成。一般在藏历新年、宗 教节日和出现旱涝、瘟疫时举行,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 畜牧兴旺和来年祈求丰收等。热巴舞的技艺在老艺人的培训 下代代相传。手持长柄手鼓和弯鼓槌,节奏由激烈快速渐转 缓慢。歌唱完毕,演员登场,踏着长柄鼓点起舞。女舞者敲 着长柄鼓,热巴舞舞步轻盈,姿态飘逸;男舞者随着鼓点节 奏提动耗牛尾,舞步稳健。
流浪热巴舞主要流行于德钦县和香格'里拉市的五境等 地,是一种突出舞蹈技巧的歌舞,是从传统热巴舞中发展起 来的。以前演员都是以卖艺为生的专业人员,到处流动卖艺 为生,无固定生活环境」舞蹈重技巧,身符,手持杆鼓和弯 鼓槌,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根据鼓点 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舞蹈动作选用弦子、锅庄舞步的同 时,吸收了杂技表演的一些技巧动作。
香格里拉上江保傑族热巴舞是一种大型集体歌舞,参加 演出的人数少则五六十人,多则百余人。歌舞场面壮观,气 势宏大,气氛热烈。用竹、皮毛、纸、木头等材料制作的动 物模具来进行表演,具有娱乐性。舞蹈中队形变化多而且十 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 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手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整齐 划一、气势宏大,情绪热烈。
四、情舞舞蹈形式
迪庆情舞最为有名的就是尼西情舞了,以爱恋为主题, 年轻男女们一对对依次而坐,或卧,或站,谈情说爱,互诉 思念,舞蹈形式以跳跃、踏步、舞袖为主,手从脚动,顺手 顺脚。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律及奇异的音乐风格,保存了尼西 藏族的古歌古舞的神韵,为尼西所独有,具有民间性、娱乐 性,更具有特殊的地域特色,反映了生活在河谷地区藏民族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五、面具舞舞蹈形式
这个舞蹈种类,是藏传佛教中的祈祷舞,以其独特的舞 蹈形式和神奇夸张的造型艺术作为藏族地区一种极为古老 的传统文化现象,是古代原始图腾崇拜和早期宗教祭祀仪式 的遗存。是拟兽舞,图腾崇拜舞蹈演变而成的,成为祭仪中 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迪庆以前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半牧半农的形式,加 上地域气候、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地域不同藏族舞蹈形式, 形式不仅多样而且都是传承下来的古老民间艺术,不同的风 格舞蹈却都体现了藏族人民豪迈、奔放、热情的民族精神, 而正是这样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一段段独具特 色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