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家有属于自己家的独特家规吗?
以前,我们家也没有成形的家规,每个家庭成员我行我素,自在随性。后来,在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下,我们家有了第一条家规,如今形成了“家有三规”。事实上,家规的制定与实行,看似对家人多了一份约束,其实反倒利大于弊。它提前规避了一些矛盾的发生,整体上营造出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规一:生气不超过半小时
以往,每次跟爱人拌嘴后,我总习惯不理他,跟他冷战。短则半天,长则三天。自然,冷战中的人,对谁都难免冷言冷脸相对,哪怕对无辜的孩子。在我的冷战修复期内,孩子也变得谨小慎微,生怕一做错事,撞到枪口上,惹得我不开心,他也遭殃。能明显感受到,冷战期内的家庭氛围,给人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
那天,爱人外出应酬,很晚才归。本来孩子到了睡觉的点,就准备睡觉了。他却因酒精刺激精神兴奋,偏偏引逗孩子玩,推迟了睡觉时间。我逮着他说了几句。他还狡辩,就这样两人吵吵了几句。争吵中,一秃噜嘴把离婚的话说了出来。我气得坐在沙发上生闷气,也不哄孩子睡觉了。
三岁的丫头不更事,见没人催她睡觉,便拿出一包饼干吃。结果撕不开包装袋,她就找哥哥帮忙:“哥哥,帮我打开行吗?”我听见,哥哥没好气地对妹妹说:“你就知道吃!爸爸妈妈都要离婚了,你还有心思吃饼干啊?”他没帮忙,妹妹委屈地哭了。
孩子的对话我听得真,顿时一阵心酸。不过是一句气话,却连累孩子受惊。怎么像个当妈的样子呢?想到这,我也不跟爱人计较了,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温和地叫过丫头:“来,妈妈帮你打开。吃两片,咱们快去睡觉啊。”丫头一见我不生气了,扑向我亲了一口,欢呼道:“耶!耶!妈妈不生气了!”哥哥见状也讨好地冲我笑:“妈妈这次真棒!只生了十二分钟的气。”他晃了晃腕上的电话手表说。原来,他连这都在计算着呢。一时,我更加心疼,这十二分钟,我七岁的儿子心里承受了多大的难受!爱人也适时说了句好话,阴霾消散。
这时,儿子突然说:“老妈!咱们定个规矩吧?以后,你生气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行吗?你不知道,你生气的时候,我们都不开心。”
我痛快地答应:“行!先从我做起——生气不超过半小时。”两个孩子欢呼起来。
从那天起,“生气不超过半小时”,成了我们家的家规。不只针对我,而是针对所有家庭成员。每每再跟爱人生气时,一想到儿子创造的这条温馨家规,我也就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不计较,不冷战了。家庭氛围更多了温馨时刻。
?家规二:不告状,自行协商解决矛盾
家有二胎的家庭,避免不了的一种矛盾,就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一会争东西,一会你惹我我惹你。手足间的小矛盾此起彼伏,不得安生。而我家这两个小冤家,一遇到矛盾,就爱找我告状。
“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的拼装。”
“妈妈!妹妹撕坏了我的作业。”
“妈媽!哥哥……”“妈妈!妹妹……”
这样的情况,每天都要上演多遍。我就像个消防员,跑去给他们灭火;又像个法官,裁定他们之间的矛盾,谁对谁错,责任如何划分。
周末,兄妹俩都在家,刚刚还玩得好好的,转眼我听到妹妹又哭了,哭声奔我而来:“妈妈!哥哥抢我的钓鱼竿。”是那个钓鱼玩具,只剩一根钓鱼竿了,两人争着玩。
我说:“哥哥你大,让着妹妹先玩吧。”哥哥说他先找到的,嘟着嘴不让步。我又试图劝妹妹:“让哥哥先钓一会,就给你。”妹妹不愿意等,哼哼叽叽又要哭。
我忽然闻到厨房里飘来糊味,糟了,光在这当法官了,菜糊了,这官司也没调解好。索性我说:“菜都糊了!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协商,商量出个两人都同意的玩法。不许再闹了啊!”其实我也没有把握,我撒手不管了,他们会不会闹到不可开交。但也顾不上了,我得去厨房救急。
两分钟后,等我回来看,兄妹俩已经和好了。哥哥说:“妈妈,我和妹妹说好了,轮流玩。”我欣喜地夸奖:“行啊!你们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表扬!这就对了,兄妹俩有事好好商量,各让一步,总有办法一起开心地玩嘛。这样,以后咱们添上一条家规,你俩发生矛盾,不向爸爸妈妈告状,自己协商解决。行吗?”“行!”“行!”两人痛快答应。
事实证明,家长不过多干涉俩孩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商量出个彼此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反倒更利于解决矛盾。因为家长裁判,难免一个孩子顺心了,另一个就不开心了。难以皆大欢喜。矛盾发生时,掺和的人越少,越利于矛盾的快速解决。
家规三: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我外出学习了一周的时间。期间,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却也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家里的动态。回家的当天晚上,我急于想知道,我不在的这一周里,每个人的情况。于是,晚饭后,我宣布:“七点整,咱们开个家庭会议。一家人谈谈这周发生的事情。”一听开家庭会议,两个孩子觉得新鲜,举手同意。
七点整,第一届家庭会议开始,由儿子主持。他故意清清嗓子,说:“我宣布:家庭会议正式开始。下面,先请爸爸发言……”
会议中,爸爸讲了这一周家里发生的事,并表扬了两个孩子好的表现,指出有待改正的地方等;哥哥汇报了学习情况;妹妹讲了幼儿园的事;我汇报了学习成果……一家人轮流发言,自由畅谈。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没聊尽兴呢,都觉得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也很开心。
于是我提议:“那就把家庭会议列入咱们的家规吧?每周日晚上,开一次家庭会议。交流这一周发生的事,也可以给其他家人提意见,总之,什么都可以畅谈。”
全家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就这样,每周日晚的家庭会议,成了我们家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会议交流,我及时把握孩子遇到的事情,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矛盾心理干预。同时,孩子对大人、对家庭的一些事务,也有了知晓权和参与权。让一家人的心,更加亲密地凝聚在一起。
家规的设定,让家庭成员有规可依,使家庭秩序井然,有效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增加家人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是所有的规矩都冰冷束缚人,而一些合理、温情的家规,反而会让一家人和谐相处,更加相亲相爱。
以前,我们家也没有成形的家规,每个家庭成员我行我素,自在随性。后来,在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下,我们家有了第一条家规,如今形成了“家有三规”。事实上,家规的制定与实行,看似对家人多了一份约束,其实反倒利大于弊。它提前规避了一些矛盾的发生,整体上营造出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规一:生气不超过半小时
以往,每次跟爱人拌嘴后,我总习惯不理他,跟他冷战。短则半天,长则三天。自然,冷战中的人,对谁都难免冷言冷脸相对,哪怕对无辜的孩子。在我的冷战修复期内,孩子也变得谨小慎微,生怕一做错事,撞到枪口上,惹得我不开心,他也遭殃。能明显感受到,冷战期内的家庭氛围,给人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
那天,爱人外出应酬,很晚才归。本来孩子到了睡觉的点,就准备睡觉了。他却因酒精刺激精神兴奋,偏偏引逗孩子玩,推迟了睡觉时间。我逮着他说了几句。他还狡辩,就这样两人吵吵了几句。争吵中,一秃噜嘴把离婚的话说了出来。我气得坐在沙发上生闷气,也不哄孩子睡觉了。
三岁的丫头不更事,见没人催她睡觉,便拿出一包饼干吃。结果撕不开包装袋,她就找哥哥帮忙:“哥哥,帮我打开行吗?”我听见,哥哥没好气地对妹妹说:“你就知道吃!爸爸妈妈都要离婚了,你还有心思吃饼干啊?”他没帮忙,妹妹委屈地哭了。
孩子的对话我听得真,顿时一阵心酸。不过是一句气话,却连累孩子受惊。怎么像个当妈的样子呢?想到这,我也不跟爱人计较了,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温和地叫过丫头:“来,妈妈帮你打开。吃两片,咱们快去睡觉啊。”丫头一见我不生气了,扑向我亲了一口,欢呼道:“耶!耶!妈妈不生气了!”哥哥见状也讨好地冲我笑:“妈妈这次真棒!只生了十二分钟的气。”他晃了晃腕上的电话手表说。原来,他连这都在计算着呢。一时,我更加心疼,这十二分钟,我七岁的儿子心里承受了多大的难受!爱人也适时说了句好话,阴霾消散。
这时,儿子突然说:“老妈!咱们定个规矩吧?以后,你生气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行吗?你不知道,你生气的时候,我们都不开心。”
我痛快地答应:“行!先从我做起——生气不超过半小时。”两个孩子欢呼起来。
从那天起,“生气不超过半小时”,成了我们家的家规。不只针对我,而是针对所有家庭成员。每每再跟爱人生气时,一想到儿子创造的这条温馨家规,我也就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不计较,不冷战了。家庭氛围更多了温馨时刻。
?家规二:不告状,自行协商解决矛盾
家有二胎的家庭,避免不了的一种矛盾,就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一会争东西,一会你惹我我惹你。手足间的小矛盾此起彼伏,不得安生。而我家这两个小冤家,一遇到矛盾,就爱找我告状。
“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的拼装。”
“妈妈!妹妹撕坏了我的作业。”
“妈媽!哥哥……”“妈妈!妹妹……”
这样的情况,每天都要上演多遍。我就像个消防员,跑去给他们灭火;又像个法官,裁定他们之间的矛盾,谁对谁错,责任如何划分。
周末,兄妹俩都在家,刚刚还玩得好好的,转眼我听到妹妹又哭了,哭声奔我而来:“妈妈!哥哥抢我的钓鱼竿。”是那个钓鱼玩具,只剩一根钓鱼竿了,两人争着玩。
我说:“哥哥你大,让着妹妹先玩吧。”哥哥说他先找到的,嘟着嘴不让步。我又试图劝妹妹:“让哥哥先钓一会,就给你。”妹妹不愿意等,哼哼叽叽又要哭。
我忽然闻到厨房里飘来糊味,糟了,光在这当法官了,菜糊了,这官司也没调解好。索性我说:“菜都糊了!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协商,商量出个两人都同意的玩法。不许再闹了啊!”其实我也没有把握,我撒手不管了,他们会不会闹到不可开交。但也顾不上了,我得去厨房救急。
两分钟后,等我回来看,兄妹俩已经和好了。哥哥说:“妈妈,我和妹妹说好了,轮流玩。”我欣喜地夸奖:“行啊!你们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表扬!这就对了,兄妹俩有事好好商量,各让一步,总有办法一起开心地玩嘛。这样,以后咱们添上一条家规,你俩发生矛盾,不向爸爸妈妈告状,自己协商解决。行吗?”“行!”“行!”两人痛快答应。
事实证明,家长不过多干涉俩孩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商量出个彼此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反倒更利于解决矛盾。因为家长裁判,难免一个孩子顺心了,另一个就不开心了。难以皆大欢喜。矛盾发生时,掺和的人越少,越利于矛盾的快速解决。
家规三: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我外出学习了一周的时间。期间,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却也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家里的动态。回家的当天晚上,我急于想知道,我不在的这一周里,每个人的情况。于是,晚饭后,我宣布:“七点整,咱们开个家庭会议。一家人谈谈这周发生的事情。”一听开家庭会议,两个孩子觉得新鲜,举手同意。
七点整,第一届家庭会议开始,由儿子主持。他故意清清嗓子,说:“我宣布:家庭会议正式开始。下面,先请爸爸发言……”
会议中,爸爸讲了这一周家里发生的事,并表扬了两个孩子好的表现,指出有待改正的地方等;哥哥汇报了学习情况;妹妹讲了幼儿园的事;我汇报了学习成果……一家人轮流发言,自由畅谈。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没聊尽兴呢,都觉得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也很开心。
于是我提议:“那就把家庭会议列入咱们的家规吧?每周日晚上,开一次家庭会议。交流这一周发生的事,也可以给其他家人提意见,总之,什么都可以畅谈。”
全家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就这样,每周日晚的家庭会议,成了我们家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会议交流,我及时把握孩子遇到的事情,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矛盾心理干预。同时,孩子对大人、对家庭的一些事务,也有了知晓权和参与权。让一家人的心,更加亲密地凝聚在一起。
家规的设定,让家庭成员有规可依,使家庭秩序井然,有效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增加家人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是所有的规矩都冰冷束缚人,而一些合理、温情的家规,反而会让一家人和谐相处,更加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