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模式之一,目前,对情境教学研究越来越多,创设情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通过查阅文献及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式的情境创设比较适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再现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世界是每个人相互交往的土壤,人和生活的关系好比是鱼与水的关系。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而且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乱扔乱弃行为,在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节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垃圾的情景,并派3个学生负责拾捡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垃圾”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但人人像我们这样,这个班级就成了一个垃圾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拾垃圾的学生谈到:“拾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在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上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了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达到了。
二、结合音乐,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一些音乐进行教学,对于创造艮好情境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融入民族文化”这一内容时,我让一部分喜欢唱歌的同学们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风情的歌曲并学会演唱,让另一部分同学收集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或小故事并制成课件。一时间课堂成了欢歌笑语的天地,歌声和掌声此起彼伏。有的同学合唱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有的同学独唱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一高音女同学演唱了《青藏高原》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两首反映藏族和傣族人民生活的歌曲。每演唱完一首反映某一民族的歌曲,适时请同学介绍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最后全班在合唱《爱我中华》中结束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直观感悟,创设情境
直观感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心理、法律、国情、道德等内容的教学中均可以采用。如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人类保护生命的责任时,我询问同学们:你曾经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请同学们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图片,并准备在课上介绍该种生命打动自己的原因。一位同学展示了一些沙漠植物的图片后说:这些植物生长在很缺水的地方,但他们仍能顽强地生活,开出艳丽的花朵,这让我很感动,它们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位同学展示了自家养的猫咪的可爱图片后说:猫咪非常可爱,它们不但能抓老鼠,帮助人们生存,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接下来,一位同学介绍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蚂蚁”,他是这样介绍的:蚂蚁,这个动物世界的“小不点儿”,也许很容易被人遗忘。蚂蚁个儿的确很小,但能举起比它自身重数倍的物体,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这还不说,我要介绍的是蚂蚁团结一致的精神……接着他讲了自己亲眼看到的蚂蚁战胜数倍于己的金龟子的故事。在他的启发下同学们讲述了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很让人伤感,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有的很有趣,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始终沉浸在由生命创造出的感动中,无形中对大自然多了一份敬畏和责任,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四、学案导学,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将枯燥的法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做到“知法”:再是建立法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法律道理,进一步内化法律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法”——运用法律,分析案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例如在上《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三部分内容对教材事例进行了整合,用一个事例穿插了三个知识点。事例简介如下:时间为某天下午放学时候,地点为距校园几百米的一条偏僻马路上,事件为中学生小强因缺乏防范意识,被歹徒诱骗到马路的拐弯处遭遇抢劫,随后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脱险,并事后报案,让多次作案的歹徒落入法网的故事全过程。教学时我利用投影分段出示事例,在向学生展示事例的第一部分以后,我指导学生猜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想象能力,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说出理由即警惕性差,缺乏防范意识:随机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他们关注的事例发展情节,即第二部分,提出问题。此时,小强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寻找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方式;在学生充分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我请他们阅读事例的最终结局即第三部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该违法分子此前抢劫多次皆逍遥法外,你得到什么启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应该用法律保护自己。
五、结语
相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情境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深入,也相信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一、再现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世界是每个人相互交往的土壤,人和生活的关系好比是鱼与水的关系。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而且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乱扔乱弃行为,在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节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垃圾的情景,并派3个学生负责拾捡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垃圾”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但人人像我们这样,这个班级就成了一个垃圾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拾垃圾的学生谈到:“拾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在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上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了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达到了。
二、结合音乐,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一些音乐进行教学,对于创造艮好情境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融入民族文化”这一内容时,我让一部分喜欢唱歌的同学们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风情的歌曲并学会演唱,让另一部分同学收集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或小故事并制成课件。一时间课堂成了欢歌笑语的天地,歌声和掌声此起彼伏。有的同学合唱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有的同学独唱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一高音女同学演唱了《青藏高原》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两首反映藏族和傣族人民生活的歌曲。每演唱完一首反映某一民族的歌曲,适时请同学介绍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最后全班在合唱《爱我中华》中结束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直观感悟,创设情境
直观感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心理、法律、国情、道德等内容的教学中均可以采用。如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人类保护生命的责任时,我询问同学们:你曾经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请同学们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图片,并准备在课上介绍该种生命打动自己的原因。一位同学展示了一些沙漠植物的图片后说:这些植物生长在很缺水的地方,但他们仍能顽强地生活,开出艳丽的花朵,这让我很感动,它们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位同学展示了自家养的猫咪的可爱图片后说:猫咪非常可爱,它们不但能抓老鼠,帮助人们生存,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接下来,一位同学介绍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蚂蚁”,他是这样介绍的:蚂蚁,这个动物世界的“小不点儿”,也许很容易被人遗忘。蚂蚁个儿的确很小,但能举起比它自身重数倍的物体,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这还不说,我要介绍的是蚂蚁团结一致的精神……接着他讲了自己亲眼看到的蚂蚁战胜数倍于己的金龟子的故事。在他的启发下同学们讲述了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很让人伤感,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有的很有趣,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始终沉浸在由生命创造出的感动中,无形中对大自然多了一份敬畏和责任,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四、学案导学,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将枯燥的法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做到“知法”:再是建立法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法律道理,进一步内化法律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法”——运用法律,分析案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例如在上《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三部分内容对教材事例进行了整合,用一个事例穿插了三个知识点。事例简介如下:时间为某天下午放学时候,地点为距校园几百米的一条偏僻马路上,事件为中学生小强因缺乏防范意识,被歹徒诱骗到马路的拐弯处遭遇抢劫,随后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脱险,并事后报案,让多次作案的歹徒落入法网的故事全过程。教学时我利用投影分段出示事例,在向学生展示事例的第一部分以后,我指导学生猜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想象能力,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说出理由即警惕性差,缺乏防范意识:随机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他们关注的事例发展情节,即第二部分,提出问题。此时,小强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寻找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方式;在学生充分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我请他们阅读事例的最终结局即第三部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该违法分子此前抢劫多次皆逍遥法外,你得到什么启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应该用法律保护自己。
五、结语
相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情境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深入,也相信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